行政區劃
龍王鎮,位於
鄂西北最大的城市——
襄陽市,隸屬襄陽市
襄州區,1948年改為第五區,1958年屬石橋公社,1987年建龍王鎮。2000年後劃原肖集鎮為龍王鎮,改建為肖集鄉,撤鎮府合併龍王鎮人民政府。全鎮面積287平方公里,人口7.4萬,主要人口為漢族,其北部白集村有回族聚居。
全鎮轄龍興、肖集、謝灣、曾陳、東樓、湖沿、四甲、閆營、白集、周崗、前王、後王、孫廟、柏營、劉李灣、吳馬營、劉官、符莊、長崗、松樹坡、廟坡、吳崗、龔灣、肖劉、方沖、
劉沖、朱號、廟前、文灣、趙集、馮營、鄧畈、胡營、楊灣、楊莊、唐崗、陳棚、黃畈、朱灣、張畈、蒲莊、下川、石莊、唐灣、上川、園藝場47村委會和龍王、肖集2個
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
氣候
龍王鎮位於襄陽市北部,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陽光溫和,氣候宜人,水量充沛,四季分明。屬
亞熱帶季風型
大陸氣候過渡區,處於南北分界線上,氣候優兼南北,四季分明,降水適中,雨熱同季。主要災害類型為水災、旱災、
龍捲風、
冰雹等。無霜
期為237天
地形
龍王鎮北接河南省,地形平緩,起伏較小,屬於
南陽盆地。
河流
水利資源豐富,有黃矛山、紅水河、
小清河等。黃茅山位於
龍興村與
四甲村交界處,具有襄陽市乃至周邊城市罕有濕地資源,小清河在龍王鎮流域全長55km,流域總面積310平方公里,沿河植被豐富,與龍王居民生活緊密聯繫。境內小清河穿過(排子河——
清河——
漢江)。
歷史古蹟
龍王鎮現有名勝古蹟包括:神馬寺、五台寺、
鳳凰嘴、康冢子、
龍王廟等。這些歷史古蹟現已基本消亡,但其背後傳說卻是代代相傳,其中最具魅力是五台寺傳說。五台寺廟位於
紅水河水庫泄洪閘西北1000米處,相傳始建於北宋王朝中期,建於一個看似圈椅龍形之地,占地60多畝,廟門向東背靠山,門前有一棵三人合抱黃連樹,廟門兩旁有兩口水井,是龍眼睛。到了明朝,朝廷曾撥款重新修繕五台寺。到了晚清,五台寺才慢慢地蕭條了。神馬寺遺址亦位於黃茅山區域,開發水上旅遊、農業觀光旅遊和旅遊景點潛力大。
習俗
飲食起居
習慣日食三餐,兩稀一乾(即早晚吃稀,中午吃乾)。農忙時五餐。平時菜蔬尚儉,一二樣素菜即可,農忙、節日
尚豐。喜慶則一席十葷。
方言特色
本地方言以
襄樊話(襄、樊兩城土著居民的語言)為代表。襄樊話屬於
北方方言的”西南
次方言”,西南邊受秦巴方言的影響,語言”清輕略帶秦”,東北邊語言濁得近豫音。從語音、辭彙、語法諸方面來看,襄樊話與國語均有差異,而以語音差異較大。[11]
交通
鎮中心距離市區35公里,全鎮交通便利,運輸發達。漢十(福銀)高速(鎮中心北部張崗村設有高速入口)東西向穿境而過,副省道牛黑公路縱貫南北,境內X008縣道穿過,龍肖、龍紅、肖朱、肖化路貫穿全鎮。G316國道龍王段(替代竹條,牛首鎮段,由鄧城大道直引而來),西接老河口
仙人渡鎮。鎮中心有交通路,中心路,鎮府路,
趙家巷路等。
2014年4月15日下午,龍王鎮人民政府鎮長代先運與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第八勘測隊簽訂了
武襄十城際鐵路龍王段取棄土場意向性協定。武漢經襄陽至
十堰城際鐵路是國家重點鐵路建設項目,在龍王境內全長近20公里,並在龍王鎮設立車站。
龍王鎮“一縱三橫”交通體系
副省道牛黑路自南向北構成“一縱”,漢十高速(在龍王鎮設出口)、
316國道複線(貫穿全境)、
武襄十城際鐵路(在龍王鎮設站)等自東向西構成“三橫”。龍王鎮“一縱三橫”交通體系
社會經濟情況
農業
農業主產小麥、水稻、棉花、紅薯,盛產雪梨、板栗、葡萄、天椒、
菸葉。魚塘較多,養殖業發達。多水田,盛產水稻,其鎮“襄陽萬寶糧油有線責任公司盛產的“昊宇”牌“貓牙”香米,顆粒飽滿剔透,體型細長,遠銷全國各地。2012年龍王鎮與貴州國營
茅台集團簽定了5萬畝有機小麥種植協定,為名酒佳釀“
茅台”提供優質原料。
工業
鄉鎮企業有建材、加工等廠、糧油廠、磚瓦廠、養殖廠、黃茅山水電站、自來水廠、電動車組裝廠(在建)。
教育
鎮內有初級中學龍王一中,龍王鎮聯辦高級國小(南頭國小),龍王鎮中心國小、龍王鎮中心幼稚園,肖集中學(現已與龍王一中合併),
明德國小,白集國小,
長崗國小,陳棚聯小,趙集聯小等。
等。教育主管機構:
龍王鎮中心學校(黨委書記、主任:劉長國)
政府
現任領導
政府機構
龍王鎮派出所,龍王鎮人武部,龍王鎮人民代表大會位於龍王鎮鎮府路,左側毗鄰龍王鎮司法所,龍王鎮人民法庭。右側毗鄰龍王鎮人力資源所,對面為龍王鎮計畫生育辦,龍王鎮電視台,龍王鎮地稅所,龍王鎮財政所,龍王鎮國稅所,龍王鎮供電公司,
龍王鎮中心學校(交通路148號)。
服務機構
趙家巷口龍王客運汽車站,市場路鎮內交通路與鎮府路口有襄陽農商銀行(原
中國信合),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郵政,中國電信門市,中國移動襄陽分公司龍王制定門市,中國聯通門市。市場路國家三甲醫院——龍王衛生院,全鎮共有四所大型超市,龍王平價超市,雨馨購物廣場,好
宜家超市,龍翔購物廣場。
歷史
春秋時地屬楚。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
南陽郡。
襄陽縣建縣於西漢初年,以縣治位於
襄水之陽而得名。
新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
東漢復稱襄陽。漢屬荊州刺史
南郡,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屬
襄陽郡。東晉時,因
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
孝武帝於
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以襄陽為中心
僑置雍州。
南北朝時期,宋
元嘉二十六年(
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
順陽、
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
實土,州治在
襄陽城內。
南齊沿仍。梁朝時蕭祭以襄陽降
西魏,西魏改稱
襄州,置
總管府。本縣屬襄州總管府襄陽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唐
武德四年(
621年),改郡為州。貞觀初年置山南崐道,治所在襄陽城內,本縣屬
山南道襄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
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天寶時改州為郡,乾元時復稱襄州)。
五代時,屬山南道(實即山南東道)襄州。
北宋時,屬
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
襄陽府。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省
鄧城,入襄陽”,本縣轄境遂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
元朝二十九年(1292年),屬江北河南
行中書省襄陽路。 明洪武初年,屬
湖廣行
中書省襄陽府。
洪武九年(1376年),屬
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1643年1月(崇禎十五年十二月),
李自成一度改稱襄陽為襄京。 清朝 時期屬
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民國初年屬
襄陽道,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後,縣直屬於省,民國17年(1928年)屬鄂北
行政公署,民國21年屬第八
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黃龍 一帶(縣內其它地方為國民黨統治)建立
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蘇區領導。 1948年1月,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屬
桐柏行政區公署第三專署及漢南辦事處。 1949年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
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湖北省襄陽專員公署(1968年8月)改稱襄陽地區
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稱襄陽
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屬湖北省襄樊市。 2001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襄陽縣,成立
襄樊市襄陽區。
襄陽縣龍王鎮改名為襄陽區龍王鎮。 2010年12月2日,經
國務院批覆同意,湖北省
襄樊市更名為
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為襄陽市
襄州區。
[3]襄陽區龍王鎮改名為襄州區龍王鎮。
建設發展
2013年4月23日,
襄州區龍王鎮生態糧油暨機械加工工業園區主體路網工程開始放線,標誌著工業園建設正式啟動。
據介紹,龍王鎮地理位置優越,省道黑牛路、漢十高速(龍王設有出口)以及即將建設的
316國道複線均穿境而過,為發展工業園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龍王鎮生態糧油食品暨機械加工園區總規劃面積一萬畝,其中,一期1000畝,入駐企業不少於4個5000萬元以上的投入,二期、三期工程則在五年內形成規模,逐步發展成為500億元園區。為抓好園區建設,該鎮邀請襄陽市規劃設計院完成了路網規劃和管網規劃,並成立了園區建設指揮部。目前,已經計畫落戶和正在洽談的投資過5000萬以上的企業達6家。
當天,有4家落戶龍王鎮生態糧油暨機械加工工業園區的企業來到開工現場,實地查看企業用地情況。分別是:襄陽昊源陽光10萬噸優質大米加工項目,項目總投資1.2549億元,
年利稅5000萬元;年產50萬套汽車半軸總成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1.12億元,年利稅1040萬元;
配電櫃、鐵路電氣化零配件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年利稅180萬元;湖北節節高電動三輪車、電動汽車項目,項目總投資1.168億元,年利稅300萬元。湖北
康翔塑膠科技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投資0.3億元,兩年內累計投資達到1.2億元。
4月15日下午,
襄州區龍王鎮人民政府與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第八勘測隊簽訂了
武襄十城際鐵路龍王段取棄土場意向性協定。區政府辦副主任吳世斌、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第八勘測隊隊長陳嘉、龍王鎮人民政府鎮長代先運參加此次會議。 武漢經襄陽至
十堰城際鐵路是國家重點鐵路建設項目,在龍王境內全長近20公里,並在龍王鎮設立車站,該鐵路的修建將對龍王鎮乃至整個襄州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將徹底轉變龍王鎮經濟發展滯後的局面。
據悉,
武襄十城際鐵路規劃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將在今年年底全面開始動工建設,建成後,龍王鎮交通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一縱三橫”交通體系將逐步改變龍王區域交通,逐步凸顯龍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旅遊景點
紅水河水庫、神馬寺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