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道

山南道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大唐十道,山南道即為其中之一,治襄州(今湖北襄陽),東接荊楚,西抵隴蜀,南控大江,北距商華之山,位於今湖北大江以北、漢水以西、陝西終南以南、河南北嶺以南、四川劍閣以東、大江以南之地。山南道統荊、襄、鄧、唐、隨、郢、復、均、房、峽、歸、夔、萬、忠、梁、洋、金、商、鳳、興、利、閬、開、果、合、渝、涪、渠、蓬、壁、巴、通、集等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又分天下為開元十五道,其中山南道被分為山南東道(治襄州)和山南西道(治梁州)。關於山南道的設立與劃分,陝西師範大學的史念海先生認為其位於終南山之南才能獲此名,並非商華之山;“山川形便“”這一划分原則不僅具有軍事意義,還與各地區的人口多寡和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廈門大學的魯西奇教授認為唐代的“山南道”實為沿襲西魏北周以來“山南”的地域觀念和政治格局而來,並非僅據“山川形便”所劃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南道
  • 初置:唐貞觀
  • 涉及學科:歷史,地理
  • 區域:今湖北襄陽縣
行政區劃,含義,戰略地位,

行政區劃

襄州襄陽郡,治所在襄陽縣,領七縣
荊州江陵郡,治所在江陵縣,領八縣
峽州夷陵郡,治所在夷陵縣,領四縣
歸州巴東郡,治所在秭歸縣,領三縣
夔州雲安郡,治所在奉節縣,領四縣
澧州澧陽郡,治所在澧陽縣,領四縣
朗州武陵郡,治所在武陵縣,領兩縣
忠州南賓郡,治所在臨江縣,領五縣
涪州涪陵郡,治所在涪陵縣,領五縣
萬州南浦郡,治所在南浦縣,領三縣
泌州唐州淮安郡,治所在泌陽縣,領七縣
隋州漢東郡,治所在隋縣,領四縣
鄧州南陽郡,治所在穰縣,領六縣
均州武當郡,治所在武當縣,領三縣
房州房陵郡,治所在房陵縣,領四縣
復州竟陵郡,治所在沔陽縣,領三縣
郢州富水郡,治所在京山縣,領三縣
金州漢陰郡,治所在西城縣,領六縣
梁州漢中郡,治所在南鄭縣,領五縣
洋州洋川郡,治所在西鄉縣,領四縣
利州益昌郡,治所在綿谷縣,領六縣
鳳州河池郡,治所在梁泉縣,領三縣
興州順政郡,治所在順政縣,領兩縣
成州同谷郡,治所在上祿縣,領三縣
文州陰平郡,治所在曲水縣,領一縣
扶州同昌郡,治所在同昌縣,領四縣
集州符陽郡,治所在難江縣,領三縣
壁州始寧郡,治所在諾水縣,領五縣
巴州清化郡,治所在化城縣,領九縣
蓬州蓬山郡,治所在大寅縣,領七縣
通州通川郡,治所在通川縣,領九縣
開州盛山郡,治所在盛山縣,領三縣
閬州閬中郡,治所在閬中縣,領九縣
果州南充郡,治所在南充縣,領五縣
渠州潾山郡(宕渠郡),治所在流江縣,領三縣

含義

"山南"在兩晉、北魏之世,主要指今南陽、商洛地區;西魏、北周時代,漸擴展到荊襄、梁漢及巴峽,包括今陝豫二省南部、湖北與重慶大部及川東地區。唐代的"山南道",實為承緒西魏北周以來"山南"的地域觀念和政治格局而來,並非僅據"山川形便"所劃定。

戰略地位

借鑑歷史經驗,李唐皇室自唐初就形成了以關中巴蜀、荊襄三地為戰略核心地帶以保障政權安全的地緣安全體系。山南道所領秦巴山地、荊襄地區,既是核心地帶之一,又是關中的南部門戶及巴蜀的前大門,在安全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了掌控山南地區,唐皇室從轄區設定、兵力配置等方面採取了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唐後期,因總體農業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關中基本經濟區戰略地位的喪失,山南道的戰略地位亦逐漸喪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