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
二年生草本,稈粗狀,直立;葉片是扁平,長披針形狀的;穎線形,無脈;外稃無毛,芒是粗糙的;穎果成熟後與稃體粘著不易脫粒,頂端有毛。麥芽的花期為3到4個月,果期為5到6個月,
本品呈梭形,長8~12mm,直徑3~4mm。表面淡黃色,背面為
外稃包圍,具5脈;腹面為內稃包圍。除去內外稃後,腹面有1條縱溝;基部胚根處生出幼芽和
鬚根,幼芽長披針狀條形,長約5mm。鬚根數條,纖細而彎曲。質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甘。
產地生境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麥芽原產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5℃,冬季、早春和晚秋須在日光溫室或空閒房屋栽培,為使芽菜鮮嫩,應適當提高土壤和空氣濕度。
繁殖方法
主要價值
據《養生知藥》記載,麥芽有助消化,改善食慾的價值。據《百草傳奇》記載,麥芽還有降血糖、抑制催乳素釋放的作用,還可以抗結腸炎,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趙大胡麥芽糖系列產品還獲得了“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好產品中國知名品牌安徽省著名商標”等獎項,麥芽糖一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副食品。
入藥部位
植物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
炮製方法
麥芽:除去雜質。
炒麥芽:取淨麥芽,照
清炒法(不加輔料的
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棕黃色,放涼,篩去灰屑。
焦麥芽:取淨麥芽,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涼,篩去灰屑。
性味
甘,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
主治
相關配伍
治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膨,無子當消者:麥櫱二兩,炒,研細末。
清湯調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禁忌
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相關論述
《醫學啟源》:補脾胃虛,寬腸胃,搗細炒黃色,取面用之。
《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止嘔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瀉,消胃寬膈,並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本草綱目》:麥糵、
谷芽、粟糵,
皆能消導
米麵諸果
食積。觀造餳者用之,可以類推。但有積者能消化,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須同白朮諸藥兼用,則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