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的地方傳統舞蹈)

麒麟舞(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的地方傳統舞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麒麟舞,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的地方傳統舞蹈,廣東省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07年2月,麒麟舞入選中山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麒麟舞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批准時間:2007年2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申報地區:中山市黃圃鎮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

歷史淵源

根據《詞淵》所述,麒麟形如鹿、獨角、牛尾,雄的叫麒,雌的叫麟,民間認為是一種吉祥物。由於黃圃鎮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鄉地帶,當地人以種養農作物與打漁為生,人們祈求日子過得風調雨順,出海打漁平安,種養有好收成,因此,黃圃橫檔等村的村民將麒麟作為拜祭的對象,信奉它能驅邪和保佑平安。並根據麒麟的形狀和神態創作了獨具本土特色的麒麟舞。在村裡的街頭巷尾、渡口、頭,停泊河邊的漁船、艇只等,都可以成為麒麟舞的主要場所。
據史料記載,黃圃橫檔的麒麟舞始於明未清初。最初,一位從廣州經過橫檔村的道士教授傳統武術,為強身健體,很多村民自覺地跟道士習武,其中,以橫檔村民蔣潤峰和譚景堂學得最為出色,蔣潤峰掌握了熟練的洪家拳,譚景堂更是將洪家拳、蔡家掌、莫家腿等傳統武術精髓掌握到手。因為黃圍橫檔等村的村民將麒麟作為拜祭物,信奉它能驅邪和保佑平安,在學習了過硬的功夫本領後,橫檔村根據自己的崇拜物而創作了具有水鄉特色的麒麟舞。黃圍麒麟舞以喜慶、吉祥為內容,形成了一種以祈求為目的民俗風情活動。每到春節初一、初二、初三,在黃圃的廟宇宗祠等,都可以看到舞麒麟的熱鬧場面。每逢重要的歲時節令,黃圍的村民都在自己家門口上張貼寫有“麒麟在此”的大紅紙,迎接麒麟的到來,麒麟到來之時,家家戶戶都會燒爆竹迎接,並請麒麟采青,以祈求吉祥。每有新船下水、新屋入伙等喜慶場面,黃圃村民也有舞麒麟的習俗。最有意思的是,黃圃當地的青年男女結婚,在安大床時,也有按照傳統的習慣,貼張“麒麟在此”的紅紙,寓意“麒麟送子”。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黃圃麒麟舞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追求創新。由於現代生活的影響,年輕一代較少傳承麒麟舞技藝,麒麟舞面臨瀕危的狀態。

傳承人物

譚錦堂,男,漢族,1942年5月出生。中山市黃圃鎮人。2008年被確定為省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麒麟舞
麒麟舞傳承譜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