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驊麒麟舞
- 性質:舞蹈
- 盛行地:河北省黃驊市
- 特點:高大威猛
歷史沿革,麒麟造型,民間表演,藝術特色,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麒麟舞原本是皇宮各類慶典中必有的表演藝術,稱為麒麟聖舞。明朝滅亡之後,本地一位皇宮藝人將他的麒麟舞絕技帶回家鄉,代代相承,才得以流傳至今。
麒麟造型
麒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徵。產生於明代的民間舞蹈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集龍頭、鹿身、馬蹄、牛尾、狼額於一身,身披五彩鱗甲。麒麟的傳統扎制方法是使用竹木做成骨架後,用紙糊好,再用畫筆繪出鮮艷的鱗甲等,做出的麒麟容易破損。後來民間藝人改進了工藝,竹木做出骨架後,用彩色絲綢和鐳射紙做出一片片鱗甲,把它縫製在麒麟的絲綢外套上,頭部、牙齒等部位用油彩繪製,這樣做出的麒麟色彩鮮艷、形象逼真且結實耐用。
民間表演
表演用的麒麟從頭到腳最小的4米,最高的5米,高大雄壯,舞起來威武生風、氣吞長虹。每隻麒麟由兩個青壯小伙表演,一前一後協力合作完成表演動作。前者腰挎麒麟頭,做騎麒麟狀,後者在其內做尾部表演。麒麟一紅一綠代表一雌一雄,成對出場,金童玉女端坐其上,演員足踏一米多的高蹺,身托50公斤的道具,完成閃、轉、騰、挪等系列動作。表演技巧高,難度大。全場多隻麒麟在鑼鼓和音樂的伴奏下一起跳躍舞動,演出場面大氣磅礴、威風凜凜。20分鐘完成整個套路的表演。
藝術特色
黃驊麒麟舞素有北方麒麟之稱,其顯著特點是高大威猛,閃、轉、騰、挪之間展示出表演者高超的技巧,高難的動作,與北方人豪爽俠義的性格特徵相吻合。黃驊麒麟舞憑藉高大的藝術造型,揉進雜技表演中驚、險、奇的高難度動作,帶給觀眾不同凡響的藝術震撼力。它與江蘇、湖南等地的南方麒麟相映成趣,共同演繹和詮釋著此種優秀舞蹈藝術的底蘊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