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簡介,法帖內容,釋文,大意,背景,書法賞析,字形,行氣,作者簡介,相關閱讀,
法帖簡介
【名稱】鹽井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2行,20字
法帖內容
釋文
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大意
您所在的益州,鹽井、火井都有嗎?您親眼見過嗎?想廣布奇異之說,請來信告知。
背景
王羲之對蜀地風情物產頗有興趣,但他所知可能僅限於書本上的揚雄《蜀都賦》、左思《三都賦》的記載和描述。《蜀都賦》有“火井沉熒於幽泉,高焰飛煽於天垂”及“濱以鹽池”的景觀描寫。但王羲之認為自己對蜀地奇物異景“殊為不備悉”,既然好友周撫在彼,王羲之自然希望從朋友那裡得知目睹後的真切敘述。在《十七帖》中,除此帖外,尚有《邛竹杖帖》、《游目帖》、《漢時講堂帖》、《成都城池帖》皆為與蜀中風物相關的信函。王羲之晚年對蜀地是至為關切。
書法賞析
字形
《鹽井帖》首行字形以豎長形為主,“井、火”二字行筆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書寫速度相比“彼、鹽”二字慢,可以覺察到王羲之書寫鹽井、火井二字時若有所思,或聯想起《蜀都賦》對蜀地的描述(《蜀都帖》亦有述及),或馳想那裡山川諸奇。“井、火”二字布白停勻,筆意雍容,頗具《集字聖教序》閒雅之感。
首行兩個“井”字,同中見異。第一個“井”字的第一筆橫勒寫畢,向下左方向映帶;而第二個“井字”則向上左方向盤旋。這個特點在三井本《鹽井帖》反映得最為顯著,朱釋本略具,上野本則刻為一點。但在閣帖系統里,如《淳化閣帖》、《大觀帖》等,不同於十七帖系統,《鹽井帖》上下兩個“井”筆勢均一致。
行氣
《鹽井帖》的“彼鹽”二字與《龍保帖》、《諸從帖》和《嚴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筆勢和字形均向右上傾側,而第二字則向右下。“彼”字為左右結構,外實內虛;“鹽”字本身為上下結構,在草書中變為左右結構。王羲之書寫“鹽”字時將其右偏旁傾側角度增大,形成內緊外松的效果。“彼鹽”二字分別施以方筆和圓轉筆勢,因此顯得變化有致。
作者簡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初任秘書郎,後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世稱王右軍。後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王羲之出身於建康烏衣巷顯赫的王家,是王導之侄。曾與謝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從衛夫人學書法,後來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採眾長,備精諸體,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獨創妍美流便的新體。王羲之的正書、行書為古今之冠,人贊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為歷代學書法者所崇尚,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後人摹本。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作,草書以《初月帖》、《十七帖》,正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