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池帖

《成都城池帖》為《十七帖》叢帖第二十三通尺牘。草書,5行,48字。信中,王羲之再次向周撫問及蜀地風物,如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等。《成都城池帖》已不同《十七帖》前面二十二帖,書法風格開始呈現“去古質、顯今妍”的面貌。

法帖介紹,法帖內容,釋文,大意,註解,書法賞析,流美暢達,古質今妍,作者簡介,相關閱讀,

法帖介紹

【名稱】成都城池帖
《成都城池帖》上野本拓片《成都城池帖》上野本拓片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5行,48字
《成都城池帖》又稱《成都帖》、《往在都帖》、《諸葛顯帖》。《右軍書記》有錄文。《鼎帖》、《二王帖》收刻。

法帖內容

釋文

往在都,見諸葛顯,曾具問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皆是秦時司馬錯所修。令人遠想慨然。為爾不?信具示,為欲廣異聞。
成都南門(1929年)成都南門(1929年)

大意

以前在京都(建康、即今南京)時遇見諸葛顯,曾經詳細地問過他有關蜀中的事,他說成都的城池、門屋、樓觀都是秦朝時司馬錯所修造的,令人遙想前人,多有感慨。果真是如此嗎?請你來信具告,只為了想增廣異聞。

註解

《成都城池帖》第四行後半段右側加“令人遠想慨然”六字。“諸葛顯”,包世臣《十七帖疏證》考證為諸葛顯諸葛喬諸葛亮之子)的孫子。

書法賞析

流美暢達

十七帖》自《成都城池帖》開始,風格開始縱逸,與《清晏帖》《胡桃帖》筆意相仿,流美暢達。呂鳳子中國畫法研究》對書畫中的線條表情做過說明:“凡屬表示愉快感情的線條,無論其狀是方、圓、粗、細,其跡是燥、濕、濃、淡,總是一往流利,不作頓挫;轉折也是不露圭角的。”《成都城池帖》中的線條頓挫之勢已幾無可見。“為欲廣異聞”五字在《鹽井帖》中亦曾出現,但在《成都城池帖》更為肯定、開張。
《成都城池帖》與《鹽井帖》比較《成都城池帖》與《鹽井帖》比較

古質今妍

王羲之在《成都城池帖》中一改字勢橫廣為修長,如“葛、成、都、是”等字。清錢泳《書學》中說:“古人之書,原無所謂姿媚者,自右軍一開風,遂致姿媚橫生,為後世行草祖法。”在《胡桃帖》中“種果”二字縱橫比更達近三倍之多。這種縱引書風的形成,源於王羲之“位居江南,其秀麗山水的陶染,使士人在大自然的洗禮下,在玄學氣氛的籠罩下,創造了一種符合時代審美觀的書體,具有自然而超脫的抒情性,不同於漢魏書法所具有的質樸雄強風格”,王羲之開創奇清新流的優美的書體,“清真瀟灑,精妙入神,高情遠韻,溢於字裡行間。”

作者簡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初任秘書郎,後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世稱王右軍。後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王羲之出身於建康烏衣巷顯赫的王家,是王導之侄。曾與謝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從衛夫人學書法,後來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鐘繇。博採眾長,備精諸體,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獨創妍美流便的新體。王羲之的正書、行書為古今之冠,人贊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為歷代學書法者所崇尚,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後人摹本。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作,草書以《初月帖》、《十七帖》,正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相關閱讀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錄主要依據收藏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樓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