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簡介,法帖內容,釋文,大意,備註,書法賞析,文意詳考,相關閱讀,
法帖簡介
【名稱】絲布衣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2行,12字
褚遂良《右軍書記》未錄此帖。《鼎帖》收刻。
法帖內容
釋文
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大意
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一件,聊表一點心意。
備註
書法賞析
《絲布衣帖》首行首字至末字,字形由橫到縱、由小及大,用筆先轉後折,沉著痛快。這在寫作時與文意內容有關。“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恰好一句成一行,且此句為信札全部目的,因此作者無須過多構思詞句。因此心中所思,無所羈絆,用筆肯定,剛柔並濟。反觀《藥草帖》《行穰帖》等帖,文字內容多徵詢話語,且須換行書寫,下筆自然會委婉,字勢相應變化增多。雖然《行穰帖》首行上半段同樣也由小及大,凸顯渾穆之氣,但心存“應決不”這樣的疑問,下半段的“九人還”也因此逐漸變小。
文意詳考
“單衣”,《資治通鑑》載,371年(鹹安元年)冬十一月,桓溫廢廢帝為海西公,立簡文帝。時“(廢)帝著白巾合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迎會稽王於會稽邸,王於朝堂戀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流涕,拜受璽綬”。胡三省註:“單衣,江左諸人所以見尊者之服,所謂巾也。”而巾是江南人士交際時穿的盛服,僅次於朝服。“端”是量詞,為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左傳》杜預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集韻》曰:“布帛六丈口端”。說法不一。羲之所送的衣料為“絲布”,《鹽鐵論·散不足》謂:“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東晉是門閥政治時代,貴族衣絲當不受嚴格的年齡限制。但必須注意的是,服食的人,一旦藥性發,恆熱,冬月猶著單衣。亦由於發熱,皮膚毛孔膨脹,著粗服容易擦傷皮膚,為此,亦須質地細膩柔軟的衣料,而且尚寬衣緩帶。
相關閱讀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