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竹杖帖

邛竹杖帖

《邛竹杖帖》是《十七帖》叢帖的一種,作者是王羲之,它的風格也體現了《十七帖》的整體面貌。

法帖簡介,法帖釋文,原文,帖文大意,書法欣賞,相關資料,關於十七帖,簡介,目錄,

法帖簡介

【名稱】邛竹杖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4行,31字
又名《邛竹帖》,《十七帖》叢帖第十二通尺牘。

法帖釋文

原文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惠之至。

帖文大意

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間士人中許多人年紀已老,我隨即將這些邛竹杖分送給他們了,並告知他們是您從遙遠的益州送來的。

書法欣賞

《十七帖》的用筆特點主要表現為一種不激不厲的平和狀態,筆畫的提按轉折交代得十分明確,點畫穩定、紮實。加之刻本的原因,更是增加了其古樸的質感。正如《湛園書論》所說的“點畫拖曳之間,若斷若續,而鋒棱宛然,真意不失,此為至精至妙。”
《十七帖》結字溫文爾雅,從容瀟灑,沒有過度的誇張、強調、衝突,而是以理性的架構為主,從而表達出一種蘊藉、含蓄的文人氣質。單字以獨立的形式為主,連帶不多,而氣勢貫通暢達,主要靠體勢上的“暗連”,上下字之間的大小、方圓、長短、欹側,默契配合,生動自然,不著痕跡,“狀若斷而還連”——這也是一種深層次、高境界、以內涵為主而非形式至上的行氣特徵(或曰章法模式)。

相關資料

《右軍書記》未著錄此帖文字。《宣和書譜》亦未著錄此帖目。《淳化閣帖》卷八有《周益州帖》(亦稱《邛竹杖帖》),所記事宜與此帖相關,文曰:“周益州(周撫)送此邛竹杖,卿尊長或須,今送。”即羲之將周撫所送邛竹杖分布友人之尊長。將《周益州帖》與此帖參照,可知王羲之在晚年某夏得到周撫送致的邛竹杖,數量不寡。不久,王羲之將這些邛竹杖分送諸友中之尊老者,並宣明乃周撫“遠惠”之物。於次年寫此尺牘答周撫。
邛竹邛竹
邛竹杖由邛竹加工而成。邛竹產於西南地區,揚雄蜀都賦》曰:“邛竹緣嶺。”邛竹杖,最早記載見於《史記》卷一一六西南夷傳,曰:“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言居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邛乃山名,邛竹節高實中,狀如人剡,俗稱“扶老竹”。從漢代起,筇竹杖或邛竹杖便成了士大夫常常提起的物事,歷代文人詩客吟詠不絕,乃至“筇”成了手杖的代稱,如“扶筇”便是拄杖的意思。

關於十七帖

簡介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

目錄

《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宋拓十七帖宋拓十七帖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此目錄主要依據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藏香港中文大學。此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