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科

鸕鶿科

鸕鶿科(學名:Phalacrocoracidae)是鳥綱鵜形目的一科,其下僅包括鸕鶿屬(Phalacrocorax)一屬。特徵為足部4趾相連全蹼足,是鳥類中所僅見。在世界有39種,分布十分廣泛。中國有5種,大都為候鳥或旅鳥。

鸕鶿是大型的食魚游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這個科的鳥類遍布世界,從白令海峽各島到南極島,從非洲雨林到古巴濕地,幾乎世界各大洲都有其分布。在中國很多地方,人們稱鸕鶿為烏鬼,以形容這種鳥不像鰹鳥那樣傻,而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該科品種,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鸕鶿是中到大型的海鳥。形體最小的是侏鸕鶿,體長45厘米,體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鸕鶿,體長100厘米,體重5千克。在1850年滅絕的眼鏡鸕鶿(Phalacrocorax perspicillatus)體型也相當大,體重平均達6.3千克。多數鸕鶿,包括幾乎所有的北半球物種,主要有深色的羽毛,但一些南半球的物種是黑色和白色,少數(生活在紐西蘭的如點斑鸕鶿)羽毛相當豐富多彩。許多物種在臉上的肌膚有顏色(在眼先和喉部的皮膚),可以是明亮的藍色、橙色、紅色或黃色。通常在繁殖季節變得更鮮艷。該物種的鳥喙長而薄,常大聲呼叫。它們的腳有四個腳趾,之間有蹼。這些大型的食魚游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鸕鶿科的鳥類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

棲息環境

鸕鶿們沿海生活的而不是海洋鳥類,在內陸水域有生活區域。鸕鶿的原始祖先,似乎一直是淡水鳥,從最古老的家族的棲息地判斷。它們的範圍在世界各地,除太平洋中部島嶼,生活在淡水湖邊。棲息於寬闊的水域,如池塘、湖泊等。

生活習性

飛行力強,飛行時直線前進,腳與頭均伸直,像鴨類一樣。除了在遷移時,通常不離開水面;站於陸地上時,身體幾乎保持與地面垂直,同時借硬的尾羽作支持。善於游泳和潛水。常在水裡排列成半圓形,圍捕魚類為食。一般可潛水1-3米,有時達10米之深,時間一般為30-45秒鐘。
海洋性鸕鶿,活動於隱蔽的沿岸的海水、海灣及河口,亦在寬闊的大海中。繁殖常集群。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平時棲息於崖壁的岩石上,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食物以各種海魚為主,也吃軟體動物及甲殼類動物,南極的幾個品種以磷蝦為食。
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其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因此,腳蹼和翅膀並用。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南極半島以及南設得蘭群島、南喬治亞島等若干座島嶼。)
鸕鶿分布圖鸕鶿分布圖

繁殖方式

每當繁殖季節,雌雄成鳥一起到臨近水域的懸崖峭壁上、岩穴間、大樹上、沼澤地的矮樹上、蘆葦中營巢。巢用樹枝、乾草及海藻或水草等築成。雙親都參加撫育雛鳥工作,餵雛的方法是把魚貯藏於粗大的食管內,在餵食時,親鳥張開嘴,雛鳥伸嘴入親鳥的咽部,在親鳥的口腔內啄食半消化的魚肉。餵水時,親鳥將取來的淡水從嘴噴出,注入雛鳥嘴裡。雛屬晚成性。

該科品種

鸕鶿科(39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Phalacrocorax africanus
2
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
3
Phalacrocorax atriceps
4
Phalacrocorax auritus
5
Phalacrocorax bougainvillii
6
Phalacrocorax bransfieldensis
7
Phalacrocorax brasilianus
8
Phalacrocorax campbelli
9
Phalacrocorax capensis
10
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11
Phalacrocorax carbo
12
Phalacrocorax carunculatus
13
Phalacrocorax chalconotus
14
Phalacrocorax colensoi
15
Phalacrocorax coronatus
16
Phalacrocorax featherstoni
17
Phalacrocorax fuscescens
18
Phalacrocorax fuscicollis
19
Phalacrocorax gaimardi
20
Phalacrocorax georgianus
21
Phalacrocorax harrisi
22
Phalacrocorax magellanicus
23
Phalacrocorax melanogenis
24
Phalacrocorax melanoleucos
25
Phalacrocorax neglectus
26
Phalacrocorax niger
27
Phalacrocorax nigrogularis
28
Phalacrocorax nivalis
29
Phalacrocorax onslowi
30
Phalacrocorax pelagicus
31
Phalacrocorax penicillatus
32
Phalacrocorax punctatus
33
Phalacrocorax purpurascens
34
Phalacrocorax pygmaeus
35
Phalacrocorax ranfurlyi
36
Phalacrocorax sulcirostris
37
Phalacrocorax urile
38
Phalacrocorax varius
39
Phalacrocorax verruscosus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瀕危(EN)——4種;易危(VU)——6種;近危(NT)——5種;低危(LC)——24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