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鸕鶿(學名:Leucocarbo bransfieldensis,英文名:Antarctic Shag)是鸕鶿科藍眼鸕鶿屬的鳥類。南極鸕鶿身高約在60到88公分,鳥體具有光澤的黑羽毛,白色的胸、腹和脖子,黑眼睛周圍是一圈裸露的藍皮,明亮的柑橘色鼻肉冠及略帶粉紅色的腿和腳。主要以南極磷蝦為食,也食魚和烏賊。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長繁殖,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南極鸕鶿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生長繁殖
南極鸕鶿在南極的夏季繁殖,大都在南極半島和亞南極的島嶼上築巢生蛋,通常逐巢在陡峭的海岸岩坡,一次可產3個白色或淡藍色的蛋,並可同時撫育3隻幼鳥。小雛鳥無羽毛,在寒冷的南冰洋活動之海鳥中是極為特異的。
雙親都參加撫育雛鳥工作,餵雛的方法是把魚貯藏於粗大的食管內,在餵食時,親鳥張開嘴,雛鳥伸嘴入親鳥的咽部,在親鳥的口腔內啄食半消化的魚肉。餵水時,親鳥將取來的淡水從嘴噴出,注入雛鳥嘴裡。雛屬晚成性。一般兩個月左右就可隨其父母下海游泳、捕食。
生活習性
南極鸕鶿飛翔能力強、能在陸地、海冰和水上棲息,主要以南極磷蝦為食,也食魚和烏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