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古城

鳳城古城,位於山西侯馬市鳳城與曲沃縣城之間澮河北岸台地上,1956年7月,在鳳城村東一帶發現其城牆。

鳳城古城屬於侯馬晉國遺址,稍晚於新田都城修建,是三家分晉後晉君在新田都城的住處,也是戰國秦漢時期河東郡絳縣縣治,古人認為是晉都曲沃所在,故舊稱“曲沃古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城古城
  • 所屬年代春秋
  • 出土地點:山西侯馬市鳳城與曲沃縣城之間澮河北岸台地上
  • 誤解:晉都曲沃所在
信息簡介,歷史,

信息簡介

鳳城古城分外城內城,均近方形,內、外城南部都被澮河水沖毀。
外城東城牆被日軍侵華時修建的飛機場破壞,東北角被曲沃縣城覆壓,現在僅殘存北城牆和西城牆。經勘探,北城牆殘長3100米,西城牆殘長2600米。1960年試掘時發現外城的西城牆外有寬25米、深3米左右的城壕。外城東、南城牆若依西、北殘存城牆計算,周長就是11400米,也就是說鳳城古城外城城圈至少在11公里以上,這還不包括澮河水沖毀的部分。
內城位於外城中部略偏東南,北城牆長1100米,東、西城牆分別殘長600米和1000米。1960年試掘的陶片沒有整理就散失了,1988年在北城牆外中部偏西現曲沃機電廠發掘探溝一條。
據此認為:“鳳城古城外城建築年代,應始於戰國初期或更早些……鳳城古城內城,包涵遺物多為西漢時期的瓦類。據調查所知,內城應略晚於外城,似為西漢時期的宮城。”“鳳城古城從現有材料分析,無論內城還是外城,營築年代都偏晚,絕不可能是古曲沃或新田,它是秦、西漢的河東郡絳縣縣治,到東漢改稱絳邑縣,北魏孝文帝時期被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晉都新田》)
建於“戰國初期或更早些”的鳳城古城外城,其規模超過了趙康古城,也超過了禹王城,至少與它不相上下。更遠遠超過了稍早的晉都新田“品”字形宮城中的任何一城;由於規模相差懸殊和時代稍晚,也可排除類似馬莊、呈王、北塢古城作為某一晉國卿大夫的“卿城”的可能。規模上考慮只能是晉侯才能有此級別,同時期還正好發現有柳泉晉侯墓地。
進而再看侯馬晉國遺址,就可以發現這個遺址由東、西兩組構成。西組是晉都新田的主要內容,“品”字形宮城、“卿城”、包括“左祖右社”和部分墓地等;東組是鳳城古城和喬村墓地等。最遲在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376年,“品”字形宮城被廢棄說明晉侯離開了宮城搬進鳳城古城。由於兩地為鄰無所謂遷不遷都,柳泉墓地隨之出現晉侯墓葬

歷史

鳳城古城有沒有名字?這要從晉幽公說起。《史記·晉世家》:“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 魏之 君。獨有絳﹑曲沃,余皆入三晉。”“絳”是晉都新田,“曲沃”是古曲沃,在今聞喜上郭一帶,當年“謀去”的“故絳”和“翼”已經不屬於晉國公室所有了。“十八年,幽公淫婦人,夜竊出邑中,盜殺幽公。”條下索隱:“《紀年》 雲夫人秦嬴賊公於高寢之上。”這條記載的“邑”值得關注。
“邑”,《禮記·祭法》:“天下有土,分封建國,置立都邑。”鄭玄註:“建國,封諸侯也。置都立邑,為卿大夫采地及賜士之有功者之地。”所以《國語·晉語四》便云:“公食貢,大夫食邑。”至少到了春秋時期“邑”與“都”有了區別,“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孔穎達疏:“小邑有宗廟,則雖小曰都,無乃為邑。為尊宗廟,故小邑與大都同名。”(《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再看晉國,自“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封文侯弟成師於曲沃。曲沃邑大於翼。翼,晉君都邑也”後(《史記·晉世家》),就不見“邑”作為都城的代名詞了,代之以縣,從公元前627年“晉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開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以後就更多了,如公元前514年“晉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很少有再稱作“邑”的了。
再看晉幽公,夜晚應當住在“宮城”中,可記載他夜裡偷偷地出了“邑”,最後被反叛者殺了,說明這個“邑”不是“宮城”或“宮城”的某個地方。在他的“獨有絳﹑曲沃”中,只有“鳳城古城”時間及其規模都與之相應。是故,鳳城古城就是戰國時的“絳邑”。其實喬村墓地戰國晚期出土器物上屢見“降(絳)亭”戳記,依照漢代慣例為“降(絳)邑市亭”之省,參考東漢時期將“絳縣”加一邑字為“絳邑縣”,可以證明“絳邑”由來已久,斷非無由之物。
晉國哪個公搬進鳳城古城?也就是“絳邑”。《史記·晉世家》,“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哀公大父雍,晉昭公少子也,號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盡並晉,未敢,乃立忌子驕為君。當是時,晉國政皆決知伯,晉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強。”最有可能是晉哀公元年的公元前457年到三家滅知氏的公元前453年,搬進的原因當是“知伯欲盡並晉”和“晉國政皆決知伯,晉哀公不得有所制”。惜乎沒有建設“絳邑”的任何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