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城的吊腳樓起源於唐宋時期。唐垂拱年間,鳳凰這塊荒蠻不毛之地王化建縣,吊腳樓便有零星出現,至元代以後漸成規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凰吊腳樓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地區
- 起源時間:唐宋時期
- 原始雛形:乾欄式民居
簡介,景觀,如何防火,文化內涵,
簡介
吊腳樓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建築,最原始的雛形是一種乾欄式民居。當人類的記憶尚處於模糊不清的原始時代的時候,有巢氏創造的吊腳樓就作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歷史舞台。它臨水而立、依山而築,採集青山綠水的靈氣,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鳳凰古城的吊腳樓起源於唐宋時期。唐垂拱年間,鳳凰這塊荒蠻不毛之地王化建縣,吊腳樓便有零星出現,至元代以後漸成規模。隨著歲月滄桑,斗轉星移,舊的去了新的來了,建築物在日月輪迴中不斷翻新更替,目前鳳凰古城的吊腳樓多是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鳳凰古城河岸上的吊腳樓群以其壯觀的陣容在中華國土上的存在是十分稀罕的。它在形體上不單給人以壯觀的感覺,而且在內涵上不斷引導著人們去想像去探索。它在風風雨雨的歷史長河中代表著一個地域民族的精魂,如一部歌謠,一段史詩,記載著風雨飄搖的歷史,記載著尋常的百姓故事。
景觀
回龍閣吊腳樓群
坐落在鳳凰古城虹橋的下面的吊腳樓風情街順沱江的流水方向做一下就見到,前臨古官道,後懸於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最具有濃郁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該吊腳樓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築,小巧玲瓏,古色古香,飛檐翹角,描龍畫鳳。如今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這裡的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特點。上層是客廳都建得比較寬大,下面那一層占地卻不是規則,基本上是因地制宜。做工特別精細的非上層莫屬不可,上層工藝製作都比較複雜,做工精細考究,屋角都是蹺起來的而且形狀都是類似鳳凰,桿及門窗雕都有花欄;下層不作正式房間,而是用來存放一些農具或者做豬,牛圈,但吊腳下部分均經雕刻,有類似金瓜或各類獸頭、花卉圖樣。上下用些小柱子撐著懸出的走廊或房間,使之垂懸於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如何防火
在河岸上浩蕩著數百棟的吊腳樓群每棟屋宇都隔有封火牆並一致地安裝有鰲頭。謂之封火牆,實為消防之用。從古走來,鳳凰的先人們就十分懂得區域的防火法。封火牆的作用則是阻止火勢蔓延。萬一有失,損失也只是局部,不至於演繹成“火燒連營”。
由於封火牆作用重大,吊腳樓主們都對此牆備加呵護並極盡之美化。他們在每堵封火牆前後都裝有鰲頭,且鰲頭都不約而同地一律為鳳凰鳥圖案造型。遠眺,只只鳳凰引項朝天,氣宇軒昂,給人心馳振奮。這便可釋解鳳凰人對美的追求,對神鳥鳳凰的崇尚。
文化內涵
吊腳樓里居住有苗、漢、土家等民族。貧窮使他們和睦相處,唇齒相依。據已故的鳳凰宗教界名望人士田景光老先生述說:清朝末年,護城河岸的吊腳樓曾發生過一場大火,燒掉了兩戶人家,眾吊腳樓的人們於窮困中解囊贊助,硬是為兩戶人家扶起了屋宇。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儘管貧窮但品格卻極其高尚,他們時時將國運視為己任。1937年“七·七”事變後,鳳凰一支土著部隊被改騙為陸軍第128師奉命開往浙江嘉善抗日前線,吊腳樓里就曾走出許多血性男兒,他們痛擊日寇,馬革裹屍,捨命疆場,為吊腳樓書寫了一筆厚重歷史史詩。
吊腳樓在悲壯中走了近千年。它在鳳凰人民心目中的分量是重的。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旅遊事業在鳳凰已風雲鵲起,吊腳樓里的人們紛紛將自家的吊腳樓重墨粉飾,開辦了江邊旅社、茶樓灑肆,以極其合理的價格熱情服務於四方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