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形細胞癌

疾病概述,症狀表現,疾病診斷,中醫中藥治療,

疾病概述

鱗形細胞癌(又稱鱗癌):在各種類型肺癌中最為常見,約占50%,患病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男性占多數。大多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常為中央型肺癌。雖然鱗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長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病程較長,對放射和化學療法較敏感。首先經淋巴轉移,血行轉移發生較晚。

症狀表現

鱗癌雖然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但是它常常侵犯支氣管黏膜下組織以及支氣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同時沿支氣管黏膜向支氣管腔內擴散,可導致不同程度的支氣管癌性發熱,抗生素治療無效。大多數鱗癌為周邊型鱗癌,周邊型鱗癌生長很大,巨犬的腫瘤其中央血運不佳,故可導致申央缺血性壞死,壞死組織排空後便形成空洞。
周邊型臣大鱗癌常可侵犯鄰近的胸壁,臨床上常會出現難以控制的骨性疼痛症狀。鱗癌的發病與吸菸有明顯的關係,因為長期煙塵不斷刺激支氣管黏膜,使其發生支氣管黏膜上皮化生,繼而發生不典型增生,當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時,距離癌變就不遠了。與其他幾種肺癌相比,鱗癌生長較為緩慢,往往腫瘤生長很大,病人卻全然並無任何症狀。
鱗癌發生轉移較晚,中心型鱗癌可經淋巴系統轉移,最常轉移的部位是肺閘、縱隔、鎖骨上淋巴結,周邊型鱗癌大多直接侵犯局部組織。鱗癌到了晚期階段可發生血行轉移現象,但是與腺癌相比,鱗癌發生腦、骨轉移的比率要少。

疾病診斷

早期鱗形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相似,一般為紅斑樣皮損,伴有不同程度的鱗形脫屑和痂皮形成,臨床上常難以鑑別。但鱗形細胞癌常在老年性角化過度、慢性潰瘍及燒傷疤痕等病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表現為紅色、堅硬、高出皮面的結節;當其表面角化層脫落後可癒合結痂,但不久痂皮脫落而現糜爛面,伴有滲液、滲血,起初糜爛面可癒合結痂,但不久痂皮脫落而再向深部浸潤時則形成邊緣略隆起的潰瘍,基底高低不平,呈紅色顆粒狀,常伴有壞死組織及肉芽樣增生,腫瘤質脆,有繼發性感染時常伴有惡臭的分泌物。部分鱗形細胞癌生長迅速而突出於皮面,呈典型的菜花樣塊物。部分則呈蕈樣隆起或疣狀突起,表面無潰瘍形成,稱乳頭型鱗形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相比,鱗形細胞癌發展較快,且易轉移至區域淋巴結,其轉移率隨病灶部位而異,頭面部鱗形細胞癌轉移至耳前、耳後及頸淋巴結者占5%左右,發生於手背者滑車淋巴結的轉移率約為20%,位於下肢者腹股溝淋巴結的轉移率為33%左右;發生血道轉移者罕見,肺為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中醫中藥治療

《難經》云:“肺之積,名曰息賁……令人灑息寒熱、咳嗽、發肺壅”。《素問·奇病論》云:“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素問·玉機真藏論篇》詳細記載了晚期肺癌發熱、胸痛引肩背、惡液質的症狀,指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可見,“息賁”、“肺壅”、“息積”、“肺積”均可歸為支氣管肺癌的中醫病名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