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鱗狀細胞癌

色素性鱗狀細胞癌

基本概況,臨床表現,組織病理,診斷方法,治療措施,

基本概況

色素性鱗狀細胞癌含有許多色素性黑素細胞,是鱗狀細胞癌的一種罕見變型。此型SCC與黑素瘤難以鑑別,鑑別需藉助組織病理和免疫組化。自1974年Pataras等報導此病後,英文文獻僅報導了14例,皮損大多發生於黏膜和結膜,僅1例發生於陰囊。
皮膚色素性鱗狀細胞癌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但往往是無色素的,而浸潤性色素性鱗狀細胞癌(IPSCC)則很少引起注意。

臨床表現

14例患者中8例為黑人,平均年齡59歲(47~81歲),男性多於女性。7例皮損位於口腔黏膜,4例在眼結膜,1例在鼻腔,1例在右耳廓,另1例在陰囊,且與黑子(或雀斑樣痣)有關。大多數病損均較小,平均直徑15mm(5~30mm),發生於陰囊,皮損開始為一小的潰瘍,逐漸增大,顏色變黑。

組織病理

腫瘤由異型的短梭形或多角形上皮細胞組成,呈片狀密集增生,侵入真皮。這些瘤細胞核大,染色深,形態不規則,有明顯的大核仁,時見有絲分裂相(包括病理核分裂相)。部分瘤組織中可見細胞間橋和個別角化細胞。整個病損中,最常見於周邊部位,混有數個具有不典型核,明顯核仁和許多胞質內色素顆粒的樹突狀細胞,這些顆粒對黑素的Fontana-Masson染色陽性,而對柏林藍(Berlin-blue)鐵染色陰性。免疫組化:腫瘤細胞對高分子量的細胞角蛋白強陽性,對低分子量的細胞角蛋白陰性。當混有樹枝狀黑素細胞時,對HMB-45、S-100蛋白和波狀纖維蛋白均呈陽性。

診斷方法

黏膜或皮膚上出現潰瘍,漸增大變黑,組織病理學改變示典型的色素性鱗狀細胞癌徵象,並見個別細胞角化和細胞間橋,還有富含色素顆粒的樹枝狀黑素細胞移行。腫瘤細胞對高分量的細胞角蛋白強陽性,移行的黑素細胞對HMB-45陽性即可做出色素性鱗狀細胞癌的診斷。

治療措施

手術切除,文獻報告9例手術切除後,6例隨訪5月~9.5年,未見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