鰩(漢語文字)

鰩(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鰩,漢語二級字,讀作鰩(yáo),【名】魚,身體扁平,略成圓形或菱形,表面光滑或有小刺,口小,牙細小而多。種類很多,生活在海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鰩
  • 拼音:yáo
  • 繁體:鰩
  • 部首:魚
  • 五筆:QGEM(86),QGEB(98)
  • 倉頡:NMBOU
  • 鄭碼:RPEZ
  • 字級:二級(6355) 
  • 注音:一ㄠˊ
  • 統一碼:9CD0
  • 造字法:形聲
  • 區位:8705
  • 四角:22172
  • 結構:左右
  • 總筆畫:8+10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鰩yáo(一ㄠˊ)
1、魚類的一科,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有的種類有一對能發電的器官,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皮可制砂皮和皮革。
基本詞義
◎ 鰩 yáo
〈名〉
鰩魚 [skate]鰩科中鰩屬(Raja)和近緣各屬的任一種魚。胸鰭高度發達使魚體呈菱形,被廣泛食用,如:灰鰩、蝟鰩和棘背鰩。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鰩【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𠀤音遙。《說文》文鰩,魚名。《山海經》觀水西流注於流沙,其中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呂氏春秋》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神異經》東南海中有溫湖,中有鰩魚,長八尺。《本草》文鰩出海南,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羣飛水上,海人𠋫之,當有大風。
說文解字
鰩【卷十一】【魚部】
文鰩,魚名。從魚䍃聲。余招切文三新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