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皮(口袋妖怪特性)

鯊魚皮(口袋妖怪特性)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鯊魚皮,中藥名。為皺唇鯊科白斑星鯊Mustelus manazo Bleeker或其他鯊魚的皮。分布於黃海和東海。具有解魚毒,消食積,殺癆蟲之功效。常用於食魚中毒,食魚成積不消,肺癆。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鯊魚皮
  • 別名:鮫魚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軟骨魚綱
  • :真鯊目
  • :皺唇鯊科
  • :星鯊屬
  • :白斑星鯊
  • 分布區域:黃海、東海
  • 用量: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皮。

性味

味甘、鹹,性平。

歸經

歸胃、肺經。

功效

解魚毒,消食積,殺癆蟲。

主治

用於食魚中毒,食魚成積不消,肺癆。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或研末。

採集加工

加工鯊魚肉時,取其皮曬乾。

形態特徵

體細長,一般在1m以內。頭寬,吻稍厚,前端鈍。眼橢圓形,瞬褶平橫外露,眼後有小型噴水孔。鼻孔位於口至吻的1/3處,有鼻瓣。口呈三角形,距吻端遠,有唇褶,上唇褶寬扁而長,下唇褶狹而短。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鰓孔5個,前3個較寬,比眼徑較大。最後2個較狹,位於胸鰭上方。背鰭2個,第1背鰭約於體腔中部上方,上角圓鈍,後緣凹入,下角延長尖突。第2背鰭稍小,形狀相似。臀鰭小,起點約與第2背鰭基底中部相對。胸鰭中大,始於第5鰓孔下方,後緣斜直或微凹。腹鰭位於背鰭間隔前半部下方,內角較尖。尾鰭狹長,上葉直而略窄,下葉前部微突,中後部有一凹缺,後部三角形突出。背面和上側面灰褐色,沿側線及側線上方散布著許多不規則的白色斑點;鰭褐色,邊緣較淡,下側面和腹面銀白色。

生長環境

棲息於近海。以軟體動物、蝦、蟹及小魚為食。卵胎生,每產10餘仔。我國分布於黃海和東海等水域。

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鮫魚皮,舊不著所出州土。蘇恭雲出南海。形似鱉無腳而有尾。《山海經》云:鮫,沙魚,其皮可以飾劍是也。今南人但謂之沙魚。然有二種:其最大而長喙如鋸者,謂之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強而有小毒。二種彼人皆鹽為修脯,其皮刮治去沙,剪為膾,皆食品之美者,食之益人,然皆不類鯊,蓋其種類之別爾。”
2、《本草衍義》:“鮫魚、沙魚,皮一等,行稍異,今人取皮飾鞍、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