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身善織屨

魯人身善織屨

魯人徒越,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魯人徒越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韓非子
原文,譯文,注釋,本文道理,作者簡介,

原文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⑥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⑤發。以子之所長⑦,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譯文

魯國有個人自己擅長編織鞋子,妻子擅長編織白絹,但是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搬到越國去必定會沒有出路。”魯國人問:“為什麼呢?”這個人回答說:“麻鞋是為了(人們)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國人光腳走路;白絹(做成帽子)是為了(人們)戴它,但是越國人披散著頭髮。憑藉你們的專長,跑到用不著你的國家裡去,要想不窮困,怎么可能?” 。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穿鞋戴帽,它們的用途的更廣泛,我們怎么會貧窮呢?”

注釋

1.屨(jù) :麻鞋
2.縞:白絹,魯人用縞做帽子。
3履:鞋,這裡用作動詞,穿鞋。
4.跣(xiǎn):赤腳
5.被:同“披”,覆蓋
6.或:有的人
7.徙:遷移
8.長:本領
9.或;有人
10.冠:帽子
11.身:自己

本文道理

①有一種特長沒錯,但應該用在需要它的地方;如果你要去的地方不需要這種專長,那么你的技能就毫無作用。但這故事中的魯人具備了“開發市場”的思想,就可以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最終變為財富。
②簡單的說,有專長,但如果沒有用在需要它的地方,那便毫無作用。但是換種角度,我們也可以自己開創一個市場來發揮我們的特長。
③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分析客觀實際,使自己的專長符合客觀實際的需要。
④凡做一事,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隨心所欲,莽撞從事;制定行動計畫,必須先做調查研究,萬不可憑主觀臆斷;做生意要有經營頭腦,了解顧客的需要,三思而行事;這樣從能把握時機,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簡介

韓非子(約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稱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省新鄭)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韓王室宗族,韓王歇的兒子。《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一大部分關於陰謀。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
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於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但作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秦國統一大計,廷尉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自殺。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風格。
韓非子著書之餘時常登臨的孤憤台尤存,位臨棠溪岸邊,原是一處高地,松柏銀杏蒼蒼。之後,孤憤台漸漸之低小,鄉民們平素叫“孤墳攤兒”,考古和被盜均未發現萌基,專家考證應為“孤憤”台,正好符合韓非“驅車勸諫韓王不用”而閉門著書的歷史事實。韓非的《孤憤》、《五蠹》《說難》、《說林》、《從內儲》五書,十萬餘言,字裡行間,嘆世事之難,人生之難,閱盡天下,萬千感懷。韓非死於秦國,終年47歲,有記載說,韓非屍體運回韓國,葬在故土,即孤墳攤處,另說葬九女山古墓群。
據史料可考,韓非子的故土在西平縣出山棠溪北岸的韓堂村。韓堂村建有韓家祠堂,而後遷至出山鎮西南,韓堂村留名至今。韓祠為韓家宗祠,何代修築無考,但每年春節韓姓子孫敬奉韓家宗祖一直延續,韓祠歷代修復,破損於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禮堂,有“思辨”碑石一塊,村人說曾蓋在西街井口,後無下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