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高齡津貼,是針對高齡老人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是為了解決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對保障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高齡津貼按照“低標準、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總體要求,創新高齡老人
福利制度模式,健全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推進補缺型老年福利向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發展,使廣大高齡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斷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
現狀
截至2008年底,中國
老年人口已增至1.69億,占總人口的12.79%,且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進”。
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
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中國老年人口達到4.37億,占總人口30%以上,每三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據中國老齡辦測算,全國80歲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長,約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預計到2050年5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80歲以上老人。全國各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均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中國現有養老床位僅250萬張左右,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不到15張,遠低於
已開發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70張的水平。
2010年6月8日, 據
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17時18分報導,國家民政部說,全國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發放僅有6個省、區、市達標,分別為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雲南和寧夏。
2012年5月,陝西省開始對70周歲以上老人進行高齡津貼發放。
為了建立更為完善的80歲以上高齡津、補貼制度,民政部下發了《民政部關於建立高齡津、補貼制度先行地區的通報》。
《通報》中的新措施填補了以往老人高齡津貼的許多漏洞,如:制定統一的高齡津、補貼標準;將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納入了津、補貼享受範圍;按月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計發高齡津、補貼等。
2019年2月21日,從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31個省份均已建立高齡津貼制度。與此同時,有30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各類津補貼共惠及3000多萬老年人。
津貼進展
民政部部長
李立國在2011年7月4日舉行的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上表示,前全國全面建立高齡津(補)貼制度的已有14個省份,八百萬高齡老人受惠。
至2011年7月我國有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約1899萬。2011年以來民政部繼續推動各地逐步將本地區80周歲以上老年人納入高齡補貼保障範圍,按月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計發高齡補貼。
根據民政部辦公廳關於在全國省級層面建立老年人補貼制度情況統計顯示:在高齡津貼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廣東、海南、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6個省(區、市)出台了相關補貼政策。
在養老服務補貼方面,北京、天津、山西、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廣東、海南、重慶、四川、貴州、西藏、青海、新疆等20個省(區、市)出台了相關補貼政策。
在護理補貼方面,北京、天津、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廣東、重慶、四川、貴州、西藏、新疆等17個省(區、市)出台了相關補貼政策。
方法原則
高齡津貼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保障對象屬地管理、保障經費分級負擔”的原則;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原則。
發放標準
高齡津貼發放標準,原則上按照各地低保標準、補助水平和發放對象的年齡實行分類分檔發放,並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低保標準變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具體的發放標準由各地民政廳、財政廳按高齡津貼原則協商確定。
預期目標
目前我國省級層面建立高齡津(補)貼制度的僅有7個省(區、市),省級層面尚未建立而在地級層面建立此制度的有21個市(區、州、盟)。
且大多數省份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而已經建立的地區在享受高齡津(補)貼的年齡段和補助標準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甚至在同一個省(市、區)內享受範圍和享受標準也不一樣。
高齡津(補)貼制度,應由國家有關部委出台規定在全國推行,對享受範圍、發放標準、資金籌集等核心內容進行統一規範。同時,向西部欠發達省份建立該制度的所需資金給予傾斜性的轉移支付補助,以便欠發達地區提高標準,使這項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
作用
高齡津貼,對於解決
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例舉
香港
高齡津貼是
香港社會福利署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長者提供的福利金,自1973年起推行。高齡津貼分為普通高齡津貼及高額高齡津貼兩種。兩種高齡津貼於2009年起劃一增加至每月1000港元,增幅為60%和42%,由1月1日開始計算。普通高齡津貼的對象為65至69歲人士,申領人需要經過資產及入息審查。高額高齡津貼的對象為70歲或以上人士,申領人不用經過資產及入息審查。原本高齡津貼設立的目的,是香港政府每月象徵性發放一些零用錢,以答謝長者多年來對香港社會的貢獻,表達“敬老”之意。由於時代的變遷,部分窮困長者依靠高齡津貼,以支付他們日常起居生活的開支,變為“養老”之用。
北京
北京市2008年對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了高齡津貼,北京市勞動部門和民政部門表示,高齡津貼與福利
養老金不衝突,已經申領了福利養老金的90歲以上老人,符合條件的也能同時領取高齡津貼,相當於“壽星老”享有雙重福利。截止2009年7月北京市已有2萬名9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總共享受到了近1000萬元的高齡津貼。此外,北京市10個區縣開展了特殊老人
居家養老服務補貼試點工作,為4萬名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了1200萬元的養老服務補貼。
深圳
在
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深圳的老人將收到一個禮包: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獲200元到500元不等的現金補貼。 根據
深圳市民政局出台的《深圳市高齡老人津貼實施方案》,80至99周歲的戶籍老人,每人每月發放現金200元;10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獲500元高齡補貼。高齡老人津貼以現金形式發放,定期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發放到以高齡老人姓名開戶的銀行賬號。
符合條件的老人可在年滿80周歲前1個月起向
戶口所在地的社區工作站提出書面申請,老人可委託近親屬代理申請。社區工作站收到申請後,完成初審後報街道辦事處和區民政部門審批。所有審批手續將在25個工作日內審批完畢,並於批准次月起發放津貼。
這是深圳市為慶祝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推出了多項惠民措施之一。
深圳市政府19日通報,為讓廣大深圳市民和建設者共享經濟特區發展的成果,將給全體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市民發放一張面值100元的電話儲值卡,共1500萬張,面值金額15億元。與此同時,深圳市委市政府還將專門組織走訪慰問經濟特區早期建設者和困難民眾。
陝西
記者7日從陝西省政府了解到,陝西將發放高齡老人補貼,80歲以上老人均可領取。 據了解,陝西省全面執行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從10月1日起,陝西80-89周歲高齡老人可享受到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保健補貼;90-99周歲的高齡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保健補貼;10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保健補貼。
據
陝西省民政廳副廳長郭青凡介紹,根據計畫,陝西省的老人將不分性別、不分身份、不分職業,每個城市社區、農村村委會將作為發放點,為高齡老人提供申請、發放的服務。,補貼資金中的省上下撥部分正在向各地市撥付,即可向市民發放,標準從10月1日起算。
截至2009年底,陝西省60歲以上老年人約509萬人,其中80—89歲老人約56.72萬人,90-99歲老人約3.67萬人,100歲以上老年人約600人。
長沙
2012年4月,
民政部對全國各地的養老津貼制度及實行情況進行摸底,情況表明,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數城市已經開始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津貼,未做到全國統一,各地的錢數和規定的年齡也有差異。
記者了解到,長沙雨花區已率先向老年人發放每月30—300元的高齡補貼。雨花區民政局副局長
吳嵐說,“今年7月1日,雨花區民政局建立了全區高齡補貼制度,並首次在重陽節對高齡老人發放了補貼。我們的津貼標準為:10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0元、90歲至99歲的每人每月80元、80歲至89歲的每人每月30元。月底通過銀行發放。”吳嵐表示,今後將提高為每月50—400元。
在雨花區,老人需憑身份證到戶口所在地的社區申請,申請通過後,民政局再辦好高齡補貼存摺,隨後每個月將補貼金直接發入存摺。
雨花區民政局副局長吳嵐說,“第一代身份證也接受辦理,可是,必須要二代身份證才能辦理存摺掛失和密碼修改,所以最好是辦一張第二代身份證。”
其它四區2013年1月發放
“我們目前正在對全區老年人的情況進行新一輪摸底,預計明年1月1日開始,能將高齡補貼全面發放到老人手中。”
天心區民政局負責人說,“天心區80—99歲的老人有2萬人左右,待摸底情況出來後,財政部門會根據區裡的財政情況進行預算,並上報審核,最後統一發放補貼。”
記者了解到,
芙蓉區、
開福區、
嶽麓區的摸底工作也正在進行中,發放高齡補貼的時間基本統一在2013年的1月1日,發放金額也在50—400元左右。
另外,四縣(
長沙縣、
寧鄉縣、
望城縣、
瀏陽市)仍按原定政策,即百歲老人每月發放200元的補貼,四縣民政局負責人均表示,待到省市相關部門出台統一政策後,會考慮給80歲—99歲的老人發放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