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樁饅頭

高樁饅頭

高樁饅頭又稱嗆面饃饃,由於外形比一般饅頭高而得名。高樁饅頭是山東臨沂地區的地方傳統名食。色澤白而光潔,組織緊密,有韌性和彈性,質地鬆軟,味道香甜,熱吃冷吃均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樁饅頭
  • 又稱:嗆面饃饃
  • 外形:比一般饅頭高而得名
  • 地區:山東臨沂地區
  • 類型:食物
產品特點,製作方法,民間傳說,產品文化,

產品特點

色澤白而光潔,組織緊密,有韌性和彈性,質地鬆軟,味道香甜,熱吃冷吃均可。

製作方法

原料配方:麵粉1.5千克栗子粉500克豇豆粉500克老肥75克
操作步驟:
1.將麵粉、粟子粉、豇豆粉倒在盆內,加老肥和適量溫水和成較硬的麵團放在面板上,用單人槓或雙人槓不停地壓百次左右,揉成直徑3.3厘米左右的粗長條、揪成50克一個的小面劑,再把每個小面劑搓成高約10厘米、直徑約3.3厘米的生饃坯(頂部要搓成球形、底部成凹形),蓋上棉被放在氣溫暖和的地方稍餳(醒)10分鐘,再反覆搓揉三次,每揉一次要餳10多分鐘。揉時要撒一些乾麵粉,成鏌時才能產生層次。
2.插在竹籤上,上鍋用大火蒸約20分鐘可熟,取下即成。

民間傳說


清康熙皇帝私行察訪到山東臨沂,時至深夜,飢腸轆轆,恰好看見臨街矮屋冒出炊煙。一打聽,原來有一老嫗正在蒸高樁饅頭,準備趕早市出售。他就買了兩個,直覺得甜津津、香噴噴,連夸:“真乃山鄉美食。”回宮後,康熙派御廚向老嫗學做高樁饅頭,才弄清這是用麵粉、豉豆粉和栗子粉摻合做成的。臨沂高樁饅頭就此一舉成名。

產品文化

“上冶的饅頭——高樁的”,這是流傳在費縣境內的一句歇後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別人眼裡或心目中的地位高人一等。這句歇後語來源於上冶獨有的一種風味食品——高樁饅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