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綜合徵

骨筋膜室綜合症一般指本詞條

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及深筋膜所構成。骨筋膜室綜合徵是指骨筋膜室內的肌肉和神經因急性缺血、缺氧而產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又稱急性筋膜間室綜合徵、骨筋膜間隔區綜合徵。最多見於前臂掌側和小腿。

基本介紹

  • 又稱:急性筋膜間室綜合徵,骨筋膜間隔區綜合徵
  • 英文名稱:osteofaceialcompartmentsyndrome,OCS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前臂掌側,小腿
  • 常見病因:骨筋膜室容積驟減,骨筋膜室內容物體積迅速增大,
病因,臨床表現,治療,

病因

1.骨筋膜室容積驟減
(l)外傷或手術後敷料包紮過緊。
(2)嚴重的局部壓迫:肢體受外來重物或身體自重長時間的壓迫。
2.骨筋膜室內容物體積迅速增大
(1)缺血後組織腫脹:組織缺血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液體滲出、組織水腫、體積增大。
(2)挫傷、擠壓傷、燒傷等損傷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滲出增加、組織水腫、容積增加。
(3)小腿劇烈運動,如長跑、行軍。
(4)骨筋膜室內出血,血腫擠壓其他組織。

臨床表現

骨筋膜室綜合徵的早期臨床表現以局部為主。只在肌肉缺血較久,已發生廣泛壞死時,才出現全身症狀,如體溫升高、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白細胞計數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現肌球蛋白等。
1.創傷後肢體持續性劇烈疼痛,且進行性加劇,為本徵最早期的症狀。是骨筋膜室內神經受壓和缺血的重要表現。神經組織對缺血最敏感,感覺纖維出現症狀最早,必須對此予以足夠重視,及時診斷和處理。至晚期,當缺血嚴重,神經功能喪失後,感覺即消失,即無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狀態,肌力減弱。被動牽伸指或趾時,可引起劇烈疼痛,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現。
3.患室表麵皮膚略紅,溫度稍高,腫脹,有嚴重壓痛,觸診可感到室內張力增高。
4.遠側脈搏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但應特別注意,骨筋膜室內組織壓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給肌血運的小動脈關閉,但此壓力遠遠低於病人的收縮血壓,因此還不足以影響肢體主要動脈的血流。此時,遠側動脈搏動雖然存在,指、趾毛細血管充盈時間仍屬正常,但肌已發生缺血,所以肢體遠側動脈搏動存在並不是安全的指標,應結合其他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分析,協助診斷。
以上症狀和體徵並非固定不變。若不及時處理,缺血將繼續加重,發展為缺血性肌攣縮和壞疽,症狀和體徵也將隨之改變。缺血性肌攣縮的五個主要臨床表現,可記成5個“P”,字:①由疼痛(pain)轉為無痛;②蒼白(pallor)或發紺、大理石花紋等;③感覺異常(paresthesia);④麻痹(paralysis);⑤無脈(pulselessness)。

治療

骨筋膜室綜合徵一經確診,應立即切開筋膜減壓。早期徹底切開筋膜減壓是防止肌肉和神經發生缺血性壞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現“5P”征之後才行切開減壓術,從而導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攣縮。切開的皮膚一般多因張力過大而不能縫合。可用凡士林紗布松松填塞,外用無菌敷料包好,待消腫後行延期縫合,或套用游離皮片移植閉合傷口。切不可勉強縫合皮膚,失去切開減壓的作用。
局部切開減壓後,血循環獲得改善,大量壞死組織的毒素進入血液循環,應積極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鉀症、腎衰竭、心律不齊、休克等嚴重併發症,必要時還得行截肢術以搶救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