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減壓

骨減壓

骨減壓針為一類醫療器械,其結構由針尖、自攻式螺紋及針桿和手柄組成,所述手柄中部與針桿後端呈丁字形連線,針桿前部設有自攻式螺紋,自攻式螺紋前端設有的針尖為三棱形針尖。由於針尖為三稜錐形,容易刺入骨質,針尖後面的自攻式螺紋可以加強針尖的推進力而在旋轉中順利的在骨骼上鑽孔,順時針旋轉用於進針,逆時針旋轉用於退針。可在一字形手柄的壓力和緩慢旋轉的狀態下將內壓升高處的骨骼上鑽出光滑圓潤的減壓小孔,即可將骨腔內的過高的壓力從該小孔排出,使骨內外壓力平衡而使骨內壓力恢復正常。具有結構簡單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減壓效果好,創傷小和術後恢復快等優點。為針刀手術填補了骨減壓專用器具的空白,適合各級醫院和診所使用。

適用於各類骨內高壓的減壓治療。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肩周炎、陳舊性踝扭傷、頭暈、頭痛、頸椎病、腰椎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型骨減壓針
  • 外文名:Type T bone decompression needle
  • 套用範圍:骨內高壓
  • 套用病種: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探索過程,治療方法,

探索過程

對骨高壓症的治療探索:20世紀90年代初許振華等學者首先提出了“骨內高壓症”的概念。指出骨內高壓症是以骨內高壓為病理生理改變,表現為局部骨關節頑固性疼痛的一種病症,往往出現在某些疾病的早期,具有典型的休息痛或夜間痛等特點。骨內高壓症的提出為臨床診斷治療骨關節疼痛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因此如能阻止骨內高壓的發生和發展,將對這類疾病的治療和預後產生重要影響。主要套用的防治方法有手術、物理和藥物治療3種。
骨減壓針的設計解決了醫學界的四個問題:第一、考證了在《黃帝內經》成書年代甚至更早,祖國醫學就對骨病類似今天現代醫學研究的骨內高壓症用刺骨的方法治療。這比現代醫學對骨高壓症的認識和骨鑽孔減壓治療早了2000餘年;第二、強調了骨與軟組織的密切關係,以至於臨床醫生不再認為骨科的就單純治療骨病,傷科的就單純治療軟組織,而應該“筋骨並重”;第三、解決了從事保守治療的醫務工作者可以在一般醫療消毒情況下即可手工操作進行骨減壓治療的問題,使此療法適合各級醫院和診所使用。第四、使骨減壓針療法,對於一些骨及關節疾病將不可治變為可治、將慢治變為速治、將間接治療變為直接治療、將手術治療變為保守治療,開創了現代針治骨的先河。

治療方法

骨減壓方法治療,效果將會大大提高,比如粘連性肩周炎晚期,以前用針刀就比較難解決,治療次數也較多,用骨減壓針和撥針刀治療一到兩次即可治癒;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症,單純用骨減壓針治療大多患者一次即可治癒;頑固性面癱用骨減壓針治療一次即可治癒;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配合骨減壓針、撥針刀治療很快即可矯正畸形大大縮短了療程……
王自平院長發明骨減壓針直徑僅為1.1~1.3mm,在不需要藉助任何器械的情況下可簡單進行對骨高壓的治療,大大改進了保守治療骨高壓症的治療方法。同時骨減壓針的發明起到了中醫學中筋骨並重的治療原則,大大提高了臨床療效。
採用骨減壓針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骨內高壓,改善肢體供血情況,骨內靜脈淤滯伴骨內高壓是引起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鑽孔可能使髓腔與皮下增加了新的循環通路。王自平發明骨減壓針起到了中醫學中筋骨並重的治療原則,大大提高了臨床療效。是針刀治療骨性關節炎(中晚期)的重大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