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壤,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科技發展,交通,地方風俗,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據古文化福泉山遺址發掘和考古發現,青浦區
香花橋街道成村落於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據《
禹貢》 《
爾雅》等古籍記載,香花橋街道地域在上古時為九州的古揚州之域。西周時,按《史記·吳太伯世家》所記,約公元前12世紀,該鎮域屬吳。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春秋初,縣境屬吳國領地。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用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今縣境屬其封地。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秦始皇縣統一全國後,屬會稽郡由拳縣。
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漢時,縣境初屬荊國,後屬吳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國孫權建造青龍戰艦於縣境東北之青龍鎮。
大同元年(535年)析信義縣置崑山縣,縣境屬崑山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信義郡併入蘇州,崑山縣改入常熟縣。至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復置崑山縣,縣境仍屬崑山縣。
長慶年間(821—824年)復建青龍寺塔。為本縣最早的寺和塔。
景定年間(1260—1264年)在金澤鎮北柵建萬安橋,為本縣現存最早的拱形石橋。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上海縣,縣境東部屬
青浦縣。
泰定元年至三年(1324—1326年)邑人任仁發浚澱山湖,浚治吳淞舊江大盈浦,並置趙浦、潘家族等石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華亭縣分出修竹、華亭兩鄉,上海縣分出新江、北亭、海隅三鄉,建置青浦縣。縣治設青龍鎮。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連歲入犯沿海。四月,倭寇數百人,由上海陸道劫掠唐行鎮(今
青浦鎮)和珠街閣(今朱家角鎮)、沈巷、葑澳塘等地,並奪漕船載所擄獲入海。三十五年五月,把總劉堂等大敗倭寇於泖湖(河)、澱山,至此,縣境倭寇之患遂平。
萬曆元年(1573年)復建青浦縣。知縣石繼芳以舊縣治青龍鎮地處偏僻,遷治於唐行鎮。翌年開始築城牆,萬曆五年築成。
萬曆六年(1578年)復將上海縣新江、華亭縣集賢(原名
華亭)兩鄉未劃盡之地域歸入青浦縣。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由卓鈿修、王圻主纂的《
青浦縣誌》8卷刊成。
康熙八年(1669年)魏球、諸嗣郢修纂《青浦縣誌》10卷刊成。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南巡,途經青龍鎮,為青龍寺題“精嚴壽相”
匾額,並賜寺名“吉雲禪寺”。
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縣境東北之北亭、新江兩鄉,建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廢撤。北亭、新江兩鄉仍歸青浦縣轄治。
道光十五年(1835年)12月23日 江蘇巡撫
林則徐到青浦勘察水利。27日,勘察
金山海塘後,復來
青浦,曾登泖塔。
鹹豐三年(1853年)9月5日(農曆八月初三) 周立春與
嘉定南翔鎮徐耀的“羅漢黨”聯合,舉行起義,占領嘉定縣城。後又相繼攻下
上海、
南匯、
川沙、
寶山等縣城。
光緒十三年(1887年)
基督教傳入本縣在今
青浦鎮建堂,定名為易容顯光堂。
同治元年(1862年)5月12日
清兵及洋槍隊聯合進犯
青浦城陷。
中華民國(1931一1937年),屬
江蘇省青浦縣域第一、五、六區,設有5個鄉,20個保。
抗戰時期,( 1937一1945年),汪偽政權改設特別公署後,
香花鄉、七匯鄉、堰西鄉、杜村鄉歸第三區,青范鄉歸第一區。
中華民國(1945一1947年),七匯、香花兩鄉合併為匯花鄉,其餘3鄉均並於別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底),全縣建9個區,下設62個鄉鎮。袁家、楊元、七匯村為城廂區城北鄉;香
花、李庫、龐徑、橫徑村為城廂區普光鄉;奚陽、曹徑、金星村為重固區章捻鄉;漁民村為重固區封浦鄉。屬江蘇省松江專署青浦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一1956年),
青浦縣重劃區鄉。袁家、楊元村為青東區城北鄉;香花、李庫、七匯村為重固區普光鄉;龐徑、奚陽、曹徑、金星村為重固區堰西鄉;橫徑村為白鶴區杜村鄉;漁民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一1961年),為人民公社,香花橋地區屬城廂、重固、白鶴三個公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年)始,改隸為上海市青浦縣管轄。(松江縣同時劃歸上海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1963年,香花公社將原有的17個大隊並成10個大隊,水產隊另外;南窯並人龐徑、
徑聯並人曹徑、西元、宋陽、果園並為楊元、王宅並人香花、朝陽並人曹徑、星聯並人金星、鐵店並人七匯;袁家、李庫、奚陽、橫徑基本按原有區域延續;水產大隊從重固劃人香花公社。
1980年,香花人民公社易名為香花橋人民公社。
1993年11月,“撤鄉建鎮”,香花橋鄉易名為
香花橋街道,並且實行鎮管村體制。撤漁民村建立居委會,為香花橋居委會,集鎮和漁民村非農人口為居委會居民。
1995年11月,楊元、袁家、七匯等3個村和香花橋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劃人
青浦工業園區。後1999年9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區,香花橋街道仍屬
上海市青浦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
香花橋街道下轄楊元、袁家、七匯、
陳橋、盈中、石西、勝利、天一、新姚、新橋、向陽、郟一、朝陽、曹涇、金星、福泉山、涇陽、大聯、金米、愛星、東方、東斜、
燕南等23個村及青山社區、大盈社區、
香花橋社區、金巷社區、民惠社區等5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香花橋街道區域位置優越,香花橋街道轄區面積69.45平方公里,中心位置為北緯121°.13′,東經31°00′。
氣候
香花橋街道地處長江三角洲,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為東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056毫米,無霜期247天,平均溫度15.5°C。年均日照為1960.7小時;相對濕度:年平均82%;氣壓:年平均氣壓1015.4hpa;風速:年平均風速3.0m/s;
水文:高潮平均水位:2.71米,低潮平均水位2.58米。
水文
香花橋街道為平原感潮水網地區,部分河港受潮汐影響,黃浦江潮流可上溯到泖河及攔路港。上游洪水下泄,雨季客水流量大,下游潮水頂托,形成了本縣的水文情勢,根據受潮汐影響的程度,按水文情勢河流可分三種類型:感潮較強地區。包括泖河、大蒸塘及其兩側河道,以泖甸站為代表。多年平均高潮位3.23米,平均潮差0.68米,最高潮位3.64米,最低潮位1.04米,最大潮差1.30米。感潮較弱地區。主要是青浦腹部地區,以柘澤塘為代表。多年平均高潮位3.14米,平均潮差0.21米,最高潮位3.74米,次高潮位3.56米,最低潮位1.62米。這地區因地勢低洼(2.5—2.8米),汛期常處於河水位以下,易成洪澇災害。不受潮汐影響地區。主要是商榻鄉河道,由於澱山湖的調蓄作用。多年平均水位2.43米,高水位3.04米;歷年最高水位3.64米,歷年最低水位1.81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香花橋街道,境內河港下受黃浦江潮汐影響,上承江、浙兩省客水,最終入浦歸海,屬黃浦江水系。全區共有河道1817條,長2155公里;湖泊21個,總面積59.3平方公里。水資源155.1億立方米。
土壤
1980年,
香花橋街道
土壤普查顯示全鎮的土壤種類、土種面積分布及其類型和特性,歸納為:12個
土種。即盪田青泥土、青泥土、紫泥、黃斑青紫泥、青紫土、
黃斑青紫土、青黃泥、青黃土、砂身青黃土、砂薑黃潮泥、砂底黃潮泥、砂身黃潮泥。這12個土種從母質類型分成6個土屬,即青泥土、青紫泥、青黃泥、青紫土、青黃土、黃潮泥。前3個土屬為靜水湖相沉積母質,第四、五個土屬為河湖相沉積母質,黃潮泥土屬為
江河或江海沖積而形成的。以地下水埋藏深度條件,可為
沼澤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儲育型
水稻土3個亞類。
人口民族
人口
2004年戶籍人口約4.2萬 ,來滬人員約9萬,總人口超過13萬。2010年人口106830人(2010年)。
民族
經濟
綜述
2013年,香花橋街道實現生產總值771.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
增加值9.5億元,下降4.6%;第二產業增加值428.5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333.9億元,增長13.3%。三次產業比1∶3.55∶5.43,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香花橋街道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4.5億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
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總產值1.2億元。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1萬畝,下降13%,糧食總產量9.7萬噸,下降12.8%。二麥、水稻實現免費統一供種,良種覆蓋率100%,完成1.8萬畝二麥、4萬畝水稻高產創建方任務。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9萬畝以上。全年蔬菜上市量52萬噸,其中綠葉菜上市量27.7萬噸,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第二產業
2013年,香花橋街道
工業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52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各
工業園區(指一園三區、西郊工業園區、練塘綠色工業園區和5個產業區塊)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241.6億元,增長4.5%,高於全區規模工業增幅1.8個百分點,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81.4%,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一園三區完成871.3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57.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大型企業完成產值344.6億元,下降4.9%;中型企業完成產值551.7億元,增長10.1%;小型企業完成產值619.9億元,增長1.9%。
汽車製造業等前10大行業完成規模產值1096.8億元,比上年增長6.3%,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71.9%。
產值前百位工業企業完成規模產值935.3億元,比上年增長6.8%,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61.3%。
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部分)企業196戶,完成產業化產值417.2億元,與上年持平,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27.3%,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63個,
華新鎮石材加工企業整體調整,獲市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技改項目6個,完成14戶企業清潔生產評估和5戶企業驗收。
2013年全區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超過考核目標1個百分點。全區綜合能源消費總量173.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1%;地區增加值572.1億元(能耗考核口徑),比上年增長5.9%。全區單位增加值能耗0.304噸標準煤/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香花橋街道已有2家股權投資企業註冊,引進天津融金匯銀“金虹橋第三方金融服務產業基地”、銀仁國際鑽石(
上海)
有限公司等金融服務業項目。年末全區小額貸款公司4家。22家銀行存款餘額1118.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本年淨增118.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519.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企業存款591.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6%。銀行貸款餘額670.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9%,本年淨增69.3億元。其中,企業貸款餘額502.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40.5億元,增長23.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香花橋街道全年
廣播電視播出時間11895小時。貫徹“十八大”等主題,組織策劃《十八大百問》、《創新驅動 轉型發展》、《聚焦重點工程》等新聞掛牌欄目。自製365組《新聞報導》共3670條新聞,其中,央視錄用6條,SMG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坊》等欄目錄用260篇,上視《法制頻道》錄用50條,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東方廣播電台錄用140篇。
香花橋街道崧澤遺址博物館完成主體結構建設,成功舉辦第十屆澱山湖文化藝術節和首屆市民文化節。深化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區圖書館全年接待讀者75萬人次,外借圖書33萬餘冊;區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逾20萬人次,策劃推出“青龍鎮最新考古發現展”等臨展6個;文化館推進的“三大市民系列”深獲好評。年末全區文化經營單位731家。全年開展各項民眾文化活動1655項、3837場次、116.2萬人次參與。
教育事業
香花橋街道學校開展教學質量體系,制定外籍子女入學,青浦區獲評“教學先行教育區“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區教師進修學院被評為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
青浦高級中學榮獲2013-2014亞太區DI青少年創新思維
北京國際邀請賽
決賽一等獎、慶華國小榮獲二等獎,在第28屆市青少年科技創新
大賽中獲49項獎項。
全地區教育經費投入25.9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年末教育單位217個,其中幼稚園77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5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中職教育56所,另有幼兒看護點42個。在校學生10.8萬人。其中在園幼兒2.6萬人,中國小、
特殊教育、中職校8.2萬人,另有看護點幼兒6294人。在編教職工10847人,其中在編
教師7997人。1885名和3167名考生參加高考和
中考,
本科錄取人數1499人,
高中階段錄取3089人。
衛生事業
2014年末,香花橋街道醫療衛生機構329所,
衛生部門全年門急診472.1萬人次,出院人數43226人,手術20625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2.4天。核定床位數1632張,實際開放床位2022張,床位使用率81.2%。家庭醫生制服務覆蓋100%戶籍人口,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覆蓋常住人口83.6%。甲、乙類傳染病繼續控制在歷史較低水平。完成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67030人,60歲以上老人接種肺炎疫苗9289人。預防接種43.2萬劑次。總婚檢率54.8%,初婚婚檢率79.9%。婦女病普查3.5萬人。
新農合參2014年保率保持在99%以上,人均籌資1600元,住院費用支付比例75%。衛生系統新招聘人才237名,招聘引進學科帶頭人1名,定向培養的68名鄉村醫生走上工作崗位。
科技發展
2014年,
香花橋街道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年專利授權量2862件,產學研合作立項48項。4家企業被認定為小巨人培育企業,2家企業列為小巨人
企業補貼項目,共獲市資金資助638萬元。62家企業申報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民營科技企業152家,認定登記技術契約276項,成交金額5.2億元。新增在孵企業51家,累計孵化企業210家。13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個項目被列入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項目。
2014年全區固定電話總數27.6萬戶,移動手機用戶總數120.9萬戶,寬頻接入用戶總數17.6萬戶,城市光網覆蓋用戶總數26萬戶,新建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建設128個,
無線區域網路WLAN建設新增125個熱點、801個AP。長三角
衛星導航示範工程青浦區大眾位置服務試點正式啟動。
交通
地方風俗
婚嫁
男婚女嫁,人生大事。在舊社會,婚姻包辦的居多,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婚配必擇門戶”的習俗。此外還有各種繁瑣的禮俗,據說有幾十項之多。
問明雙方父母表示贊同說親,男方遣媒人去女方家求得年庚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時的乾支),即謂“請八字”,以便請星相或算命先生占卜。
喪葬
舊時以棺木浮借居多,喪事儀式有繁有簡,喪家料理喪事,既要根據經濟條件,又要遵循當地的風俗習慣。
稱謂
香花橋地區血親、姻親成員間的稱謂有:①父親,俗稱阿爸(爹爹);母親,俗稱姆媽娘。近年來流行對父親稱爸爸,母親稱媽媽。②父親的父母,稱祖父、祖母,俗稱大大、姆娘。③父親的祖父、祖母,稱曾祖父、曾祖母,俗稱太太。④父親的兄、嫂、弟、弟媳,稱伯父母、叔父母、俗稱伯伯、媽媽、叔叔、爺叔、嬸嬸(嬸娘)。⑤父親的姐姐、姐夫、妹妹、妹夫、稱姑母、姑父,俗稱婚媳、夫夫、娘娘、夫夫。⑥母親的父母,稱外祖父、外祖母,俗稱外公(大大)、外婆(親媽)。⑦母親的祖父母,稱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也稱太太。⑧母親的兄、嫂、弟弟、弟媳,稱舅父、舅母。俗稱娘舅、舅媽。⑨母親的姐姐、姐夫、妹妹、妹夫,稱姨母、姨夫,俗稱大姨、娘姨、姨夫。⑩丈夫的父母,稱公、婆,俗稱爹爹、姆媽。
風景名勝
大觀園
青浦
大觀園位於
青浦區澱山湖景區,1979年開始興建,1986年10月開放。園區仿《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景物建造,占地9公頃,建築面積8000多米,主要景點有省親別墅、
瀟湘館、怡紅院、蘅蕪院、梨香院、
稻香村、
大觀樓、秋爽齋、
紫菱洲、蓼鳳軒等。
澱山湖
澱山湖,方圓約1600畝。東半部是自然景點,還有一條380多米長的人工堤“柳堤春曉”,堤上柳綠花紅,橋堤眼底西半部是一條名為“石城古風”的仿古街道,是為遊客提供生活服務的中心區。“石城古風”內座落有高達47米的7層仿古寶塔一座。此塔既是寶塔,亦是水塔,第六層是儲水箱。
曲水園
曲水園,初建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據說為了建此園,曾向城中每個居民徵募一文錢,故又有“一園”之稱。園內一石一水,一亭一閣,盡皆成趣。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改園名為曲水園。因園在大盈浦旁,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觴”之意。鹹豐年間毀於炮火。光緒年間費時20年相繼修復廟、園,增建放生池、花神堂。1927年增修假山,山上築九峰一覽亭,可登高遠眺松郡九峰。
香花橋
香花橋,方形單孔,東西向各八個台階,上鋪三條石板,橫跨在幽曲水秀的管浦江南端,小巧工整。香花橋鎮由此橋而得名。該橋建造於明代,傳說青龍鎮原有雙塔,由盛趨衰,一神仙夜背一塔運遷於青浦鎮,途中失落磚一塊,成香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