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曲水園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是縣城邑廟的園林,故稱靈園。當時城隍廟按習俗每年向每個居民捐募一文錢,或於地丁項下加納制錢一文,稱“文願”,用作廟宇維修經費,故此園又有“一文園”之稱。清嘉慶三年(1798年)邑侯楊東屏觴劉雲房學使於園內,見其風水佳景,就借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的典故,將靈園易名為“曲水園”。清宣統三年(1911年),曲水園由廟園改為公園,民國16年(1927年)又更名為“青浦中山公園”,1980年恢復“曲水園”原名。
據《青浦縣誌》記載,清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年(1746年)間,在邑廟之東,建有覺堂、得月軒、歌熏樓、迎暉閣,並有花徑小溪,頗有景色,然規模不大,僅供香客小坐休憩。以後逐漸添建亭、台、樓、閣,並挖池植蓮,疊山種樹。規模不斷擴大,景色日益增多。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在《靈園記》中曾較詳細地描寫了當時園景:“余自甲辰秉鐸以來,見闔邑踴躍,輸將托地應材,漸次就理浚池累石,桓以紅蓮,畫以長堤,有亭曰‘涌翠’,磯曰‘濯錦’、梁曰‘喜雨’。由此而麓而巔,重巒復嶂,樹木蓊鬱。從九曲廊而上,憑高縱目,遙山蜿蜒,村靄墟煙,宛如米家畫。又東為‘花神祠’。不幾年而觀厥成,僉曰靈哉,是宜名園。”“靈園”之名,就是在這時命定的。
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占領青浦,清軍和華爾洋槍隊攻城時,曲水園毀在炮火之中。
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重建,前後經歷27年,完成了曲水園原有景點的復建工程,並增建了放生池、園汀和圍牆。
宣統三年(1911年),改由縣公款公產管理處管轄,從此成為獨立的公園。民國初年,米拜亭傾於池,花神祠易名為花神堂。
民國十六年(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易名為中山公園。同年,整修小飛來。城內富商張景周之長子張紹聯捐1200枚銀元,在小飛來東頂原環碧樓舊址修建一座三層方亭,中有鐵梯,可盤旋而上。初名景周亭,後易名為九峰一覽。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十、十一月間,日機轟炸青浦,恍對飛來廳被毀。敵偽時重建,改廳為亭。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鏡心廬一度易名為忠烈祠。同期,重建迎曦亭。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移青浦西城門上更樓至園,建於睡蓮池南岸原易樓遺址,周植翠竹,命名為竹榭。
1949年5月,青浦解放,公園回到人民手中。1952年,拆除城牆,園東界、北界擴至護城河。1956年,移民國時出土的“宋故都監杜公墓碑”至園,嵌於涌翠亭壁,涌翠亭遂易名為宋碑亭。1957年,睡蓮池西岸隙地劃歸公園。同年,植杉樹於其上,成為一個新的景區。195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十年代初期,移朱家角水月庵石柱六角亭、天一孔宅石柱長方亭、朱家角王昶祠“劉梁合璧”(清代著名書法家劉墉、梁同書的書法藝術作品,由清代著名學者王昶編集鐫刻)至園。兩石亭建於東園護城河畔,“劉梁合璧”嵌於鏡心廬壁,鏡心廬遂又易名為藏璧廬。
1969年,園中修防空工事,放生池被拆。同年10月,花神堂東防空工事入口處建牡丹亭。
1984年,修復西園夕陽紅半樓一區。1985年,修繕中園所有景點。1986年,改造東園。期間,重建清籟山房和佛谷亭。鑿清泉溪,架清泉橋。增建西大門、清泉廊、寫意亭、五曲廊、接景廊、五間廊、老人峰、綠波廊、豢鶴軒和兒童樂園。園前圍牆北退至稻香村一線,園門移至花神堂東南面。
杉林區命名為觀壽園,鏡心廬、涌翠亭恢復原名。期間,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先生為舟居非水、迎仙閣、夕陽紅半樓、有覺堂、御書樓、得月軒、坡仙閣等景點題匾。1986年冬,“整修曲水園記”碑刻就,嵌於涌翠亭壁。
1988年底,購併觀壽園北防疫站兩幢建築,一作茶樓,一作辦公樓。九十年代初,五曲廊被拆。同期,在牡丹亭北建碰碰車娛樂園。
2004年市政建設改造公園路北側景觀。園前圍牆被拆,沿牆基建長廊一條。園門再遷至凝和堂正南面。廊前挖水渠一道,引護城河水入園。重建儀門,並在舟居非水南面增建辦公房兩間。
2005年至2007年間,再次進行全面整修。一期工程自2005年11月開始,至2006年11月結束。
二期工程自2007年5月開始,至2007年9月結束。
園林特徵
曲水園起因於寺廟,所以在建築布局上較為規則,坐北朝南。全園景物以凝和堂為中心,有覺堂、花神堂左右並峙,橫向一軸三堂,是園林中少見的。三堂垣牆相隔,曲徑相連,景色誘人。縱向也以凝和堂為軸,前堂後房(前:凝和堂,後:清籟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為體(山:大假山小飛來峰,二池:荷花池 、睡蓮池)。園景的布局是以湖區為中心,環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遊園必繞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曲水園整體坐北朝南,南面為各自成園的花神堂、凝和堂,北側為兒童遊樂區,西側為古建築群有覺堂、得月軒區,東面則以綠化為主的植物景觀區。各個景區皆環湖而營,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
曲水園以小巧玲瓏、典雅古樸著稱。園中銀杏參天,藤蘿繚繞,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長新,園內建築以青瓦、白牆、青磚構成,樹木枝榮葉茂,花繁果碩,全園共有二十四景,素有“春日櫻桃爭艷,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臘梅璀璨”,真是:四季名花桂為冠,滿園金栗帶香歸。
主要景觀
有四個各具特色的景區:西園以建築為主,樓堂華美,庭院幽靜;中園以山水見長,山峰聳立,池水清澈;東園以野趣聞名,土地平曠,花木繁茂;書藝苑以古雅獲譽,石鼓立地,碑刻滿廊。
曲水園內約有200多株牡丹,品種繁多,花朵碩大,主要有大紅、粉紅、白色三大色系,牡丹主要種植在牡丹園內和玉樹瓊花區域。
西園
夕陽紅半樓 夕陽紅半樓建在用太湖石壘成的假山上,樓下是盤旋曲折的山洞。樓的南北兩側都有石梯。
得月軒“近水樓台先得月”,曲水園中的得月軒可謂名副其實,得月軒坐西朝東,全長六十餘米,為中國傳統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築,東面正對園林一字排列了84扇長窗。
有覺堂有覺堂始建於清乾隆10年(1745年),於清光緒15年(1889年)重修,是曲水園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有覺堂的四周有廻廊環抱,南北開設刻花落地長窗,東西是裝飾著大塊玻璃的方形透視窗,從堂中可朝四個方向賞景,所以俗稱四面廳。
中園
睡蓮池 睡蓮池因池中植滿幽靜的睡蓮而得名,它與荷花池是姊妹池。
佛谷亭 建在小飛來峰上的佛谷亭是一座極有特色、涵義豐富的三角亭。
小飛來 小飛來又稱大假山,是曲水園的主景點,它位於園林中央,是整個園子的樞紐。大假山通過山頂的九峰一覽閣,居高臨下地把四周的凝和堂、花神祠、聽櫓閣、鏡心廬、竹榭、清籟山房、得月軒等古建築組合成一個惠暢順諧自成風貌的有機整體。
小濠梁小濠梁位於小飛來西南麓之荷花池邊,與恍對飛來、凝和堂、涌翠亭隔池相望。依山傍水,既可襯托山之高聳,又能獲得倒影成趣,選址可謂巧妙。此亭建於清代。
東園
聽櫓閣 聽櫓閣位於東園護城河畔,和舊時的碼頭隔河相望。建於2006年。置身此閣,仿佛能聞咿呀櫓聲,故名之聽櫓閣。
牡丹亭 牡丹亭建於1969年。亭是單檐六角攢尖形狀。六個立面變化豐富:西面以門洞與接景廊相連。西北面是白色牆面,六邊形洞窗上有牡丹亭匾額,兩側是懸掛的楹聯“紅塵止步門牆外,野趣現身山水中”,十分形象而恰當地概括了眼前幽靜秀美的景色特點。
綠波廊 從老東門進入青浦城,走上城河橋頭,未入曲水園,先見綠波廊。綠波長廊臨河而建,蜿蜒曲折,起伏錯落,背景是蒼翠森郁的重重濃蔭,整個視野充斥著一派綠色,藍天白雲,碧水綠樹;中間是一條風致秀雅的濱水長廊。
機雲亭 機雲亭是曲水園眾多亭子中唯一用人名命名的亭子。機雲,就是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他倆是青浦人,光緒版《青浦縣誌》有其傳。二陸的祖父陸遜、父親陸抗都是東吳重臣。魏滅吳後,兄弟倆退居故里,閉門苦讀十年,可見其節操。
書藝苑
石鼓文書藝苑位於曲水園西部,是展覽石鼓文及有關書法作品之處,於2006年11月建成,已成為曲水園富有特色的文化景點。書藝苑中央是一座八角形的“石鼓亭”,南北兩面的柱子上各有一幅楹聯,所書之字均出自石鼓文;十塊石鼓仿製品錯落有致地矗立在高大的杉樹林下,除原詩外,每件石鼓的基座上都附有譯文;左側是古色古香的長廊,牆上嵌有研究石鼓文的石碑,稱為“碑廊”,碑廊共分五大板塊,刻有歷代大家臨寫的石鼓文及他們對石鼓文的評介,碑廊的盡頭是輕靈的“寫意亭”。
榮譽評價
曲水園與上海市內的豫園、南翔古漪園、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齊名,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具有較高的江南園林建築藝術價值。
2003年度、2004年度連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公園。
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三星級公園。
2007年被評為上海市四星級公園。
旅遊參考
交通:嵩山路36號至青浦縣城5:45 ~ 17:00、滬朱線。
住宿:青浦城外的涉外星級旅遊飯店青浦賓館。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9.58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