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與金雞獎、金馬獎由數十位專業評審組成的評審團,集中看片投票決定獲獎者的評審制度不同,香港電影金像獎採取的是與奧斯卡金像獎類似的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由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等13個金像獎屬會會員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是由電影人全面主導和參與的電影獎項。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歷史由來
獎項發展
獎項文化
金像獎座
獎項設定
最佳電影 | 最佳導演 | 最佳編劇 | 最佳剪接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 | 專業精神獎 | 終身成就獎 | 最佳亞洲電影(截止2011年) |
最佳動作設計 | 最佳音響效果 | 最佳攝影 |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
最佳視覺效果 | 新晉導演 | 最佳美術指導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從2012年起) |
評選進程
參選資格
- 於當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上映;
- 必須是公開售票,以及在一星期內放映不少於五場;
- 影片長度必須是六十分鐘或以上;
評選程式
-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票份各占第一輪總積分的百份之五十(50%)。在各獎項中得票最高 的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
-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是指符合金像獎選民資格及已向本會正式登記者。
- 「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見注釋二)。
- 每個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五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 名名額只有四個。
- 若有演員在同一部電影中,同時獲提名主角及配角,則按得票較高的項目為其提名獎項。
- 如在提名名單內發現有不符合資格候選者,其提名資格會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高者補上。
- 「第一輪一百人評審團」不能以金像獎選民身份在第一輪中投票,亦不可重疊為「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但可於第二輪以屬會會員身份投票。
- 由「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及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選出得獎者。
- 「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 影工作者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注釋二),評審可於第一輪投票時以金像獎選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屬會會員身份於第二輪投票。「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 占第二輪投票積分50%。
- 金像獎十三個屬會會員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可於第二輪中投選其專業獎項(占積分25%)及其他獎項(占積分25%),所有會員可以用多於一個會籍投票,但每個獎項只能投選一次
- 如有任何屬會會員榮獲提名某個獎項,其於該獎項的投票權會自動被取消,但可以投選其他所有獎項。
- 若有任何第二輪專業評審榮獲提名,則會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另行邀請同屆別的電影工作者代替其評審職位。
- 若有任何公司會員其出品之電影榮獲「最佳電影」提名,則該公司會員(即出品公司)、電影的製作公司及發行公司,其於「最佳電影」獎項的投票權會自動被取消,但可以投選其他所有獎項。
- 若有任何公司會員其發行的電影榮獲「最佳亞洲電影」提名,其於「最佳亞洲電影」獎項的投票權會自動被取消,但可以投選其他所有獎項。
- 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的為得獎者,若在同一獎項中有兩名候選者同時得最高分 數,該兩名候選者可一起獲得該獎項;若超過兩名候選者同時獲得最高分數, 則會由第二輪五十人專業評審團再在同分的候選者中投票,以選出得獎者。
歷屆回顧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回顧 | |||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
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帝後導演
年份 | 屆次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導演 |
---|---|---|---|---|
1982年 | 第01屆 | |||
1983年 | 第02屆 | |||
1984年 | 第03屆 | |||
1985年 | 第04屆 | |||
1986年 | 第05屆 | |||
1987年 | 第06屆 | |||
1988年 | 第07屆 | |||
1989年 | 第08屆 | |||
1990年 | 第09屆 | |||
1991年 | 第10屆 | |||
1992年 | 第11屆 | |||
1993年 | 第12屆 | |||
1994年 | 第13屆 | |||
1995年 | 第14屆 | |||
1996年 | 第15屆 | |||
1997年 | 第16屆 | |||
1998年 | 第17屆 | |||
1999年 | 第18屆 | |||
2000年 | 第19屆 | |||
2001年 | 第20屆 | |||
2002年 | 第21屆 | |||
2003年 | 第22屆 | |||
2004年 | 第23屆 | |||
2005年 | 第24屆 | |||
2006年 | 第25屆 | |||
2007年 | 第26屆 | |||
2008年 | 第27屆 | |||
2009年 | 第28屆 | |||
2010年 | 第29屆 | |||
2011年 | 第30屆 | |||
2012年 | 第31屆 | |||
2013年 | 第32屆 | |||
2014年 | 第33屆 | |||
2015年 | 第34屆 | |||
2016年 | 第35屆 | |||
2017年 | 第36屆 | |||
2018年 | 第37屆 | |||
2019年 | 第38屆 |
配角新人
年份 | 屆次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新導演 |
---|---|---|---|---|
1982年 | 第01屆 | 未設 | 未設 | 未設 |
1983年 | 第02屆 | 未設 | 未設 | |
1984年 | 第03屆 | 未設 | 未設 | |
1985年 | 第04屆 | |||
1986年 | 第05屆 | |||
1987年 | 第06屆 | |||
1988年 | 第07屆 | |||
1989年 | 第08屆 | |||
1990年 | 第09屆 | |||
1991年 | 第10屆 | |||
1992年 | 第11屆 | |||
1993年 | 第12屆 | |||
1994年 | 第13屆 | |||
1995年 | 第14屆 | |||
1996年 | 第15屆 | |||
1997年 | 第16屆 | |||
1998年 | 第17屆 | |||
1999年 | 第18屆 | |||
2000年 | 第19屆 | |||
2001年 | 第20屆 | |||
2002年 | 第21屆 | |||
2003年 | 第22屆 | |||
2004年 | 第23屆 | |||
2005年 | 第24屆 | |||
2006年 | 第25屆 | |||
2007年 | 第26屆 | |||
2008年 | 第27屆 | |||
2009年 | 第28屆 | |||
2010年 | 第29屆 | |||
2011年 | 第30屆 | |||
2012年 | 第31屆 | |||
2013年 | 第32屆 | |||
2014年 | 第33屆 | |||
2015年 | 第34屆 | |||
2016年 | 第35屆 | |||
2017年 | 第36屆 | |||
2018年 | 第37屆 | |||
2019年 | 第38屆 |
司儀主題
時間 | 屆數 | 司儀 | 頒獎禮主題 | 致敬榮譽 |
---|---|---|---|---|
1982年 | 第01屆 | 伍家廉、詹小萍 | ||
1983年 | 第02屆 | |||
1984年 | 第03屆 | |||
1985年 | 第04屆 | |||
1986年 | 第05屆 | |||
1987年 | 第06屆 | |||
1988年 | 第07屆 | |||
1989年 | 第08屆 | |||
1990年 | 第09屆 | 朱日紅(專業精神獎) | ||
1991年 | 第10屆 | 彭雁聯(專業精神獎) | ||
1992年 | 第11屆 | |||
1993年 | 第12屆 | 吳楚帆(中聯電影發起人紀念獎) | ||
1994年 | 第13屆 | |||
1995年 | 第14屆 | |||
1996年 | 第15屆 | |||
1997年 | 第16屆 | |||
1998年 | 第17屆 | 楚原(專業精神獎) | ||
1999年 | 第18屆 | |||
2000年 | 第19屆 | |||
2001年 | 第20屆 | |||
2002年 | 第21屆 | |||
2003年 | 第22屆 | |||
2004年 | 第23屆 | |||
2005年 | 第24屆 | |||
2006年 | 第25屆 | |||
2007年 | 第26屆 | 薪火相傳,承先啟後 | ||
2008年 | 第27屆 | |||
2009年 | 第28屆 | 港片100年 | ||
2010年 | 第29屆 | |||
2011年 | 第30屆 | |||
2012年 | 第31屆 | 電影新勢力 | ||
2013年 | 第32屆 | 向“菲林”致敬 | ||
2014年 | 第33屆 | 時代光影 | 張鑫炎(終身成就獎) | |
2015年 | 第34屆 | 電影狂想曲 | 李坤龍(專業精神獎) | |
2016年 | 第35屆 | 童聲同戲 | ||
2017年 | 第36屆 | 戲法萬千 | ||
2018年 | 第37屆 | 青春常駐 | 楊容蓮(專業精神獎) | |
楚原(終身成就獎) | ||||
2019年 | 第38屆 | Keep Rolling |
歷屆之最
影片類
影片 | 時間 | 提名次數 | 未提名獎項 |
《臥虎藏龍》 | 2001年第20屆 | 16項提名 | 最佳新演員 |
《無間道》 | 2003年第22屆 | 16項提名 | 最佳女主角 |
《功夫》 | 2005年第24屆 | 16項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十月圍城》 | 2010年第29屆 | 16項提名 | 最佳女主角 |
《無雙》 | 2019年第38屆 | 17項提名 | 最佳新演員 |
個人類
類別 | 基本情況 |
---|---|
包攬所有演員獎的電影 | |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導演:許鞍華(十三提六中) | |
獲得最多次男/女主角的演員(五次) | |
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 |
獲得最多次女配角的演員(4次) | |
表演獎項大滿貫 | |
先於1999年第18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後於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三次提名三次獲獎,中獎率高達100%,也是唯一一名獲得過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配角獎及最佳主角獎的演員。 | |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 |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 |
第一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 |
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同時獲獎。(其中還包括傑出青年導演獎) | |
金像獎跨界獲獎內地電影人(演員/導演) | |
2015年第34屆憑《親愛的》獲得最佳女主角,2014年第33屆憑自己導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拿下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 |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 | |
第一位70後影帝/影后 | |
第一位80後影帝/影后 | |
2011年第30屆憑藉《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同時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迄今為止史上第一個個人演技獎大滿貫(其中包括1999年第18屆憑藉《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獲得最佳新演員獎,2010年第29屆《十月圍城》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再於2011年第30屆《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 |
第一位90後影后 | |
2016年第35屆憑藉《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她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同時還提名最佳新演員獎。 | |
最老的男/女主角 | |
1996年第15屆憑藉《女人四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0歲。 | |
2000年第19屆憑藉《爆裂刑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66歲。 | |
男女主角夫妻檔 | |
第一位獲提名的大陸演員(女、男) | |
最年輕的男主角 | |
最年輕的女主角 | |
1983年第2屆憑藉《靚妹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時年17歲,同屆還憑該電影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 |
蟬聯兩屆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員 | |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 |
連續提名最佳男/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 |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兩次獲獎。(共提名12次) | |
第22-25屆,28屆,35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 |
第30、31屆,33-36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均未獲獎(共提名6次) | |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 |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大陸演員 | |
同一屆憑三部電影獲得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 |
最年輕的男/女配角 | |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獎,同時還憑藉此片榮獲最佳新演員獎。 | |
最老的男/女配角 | |
2015年第34屆憑藉《竊聽風雲3》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時年80歲。 | |
葉德嫻 | 2018年第37屆憑藉《明月幾時有》第三度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也是第四次獲獎),時年71歲。 |
最年輕的最佳新演員 | |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得最佳新演員獎,時年10歲,同時還榮獲最佳男配角獎。 | |
最老的新人及提名 | |
2013年第32屆憑藉《寒戰》獲得最佳新人獎,時年66歲。 | |
蕭炳林 |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
最年輕新人提名 | |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畫》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 |
最令人可惜的“男/女主角” | |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 | |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 |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 |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 |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 |
最納悶提名 | |
1988年第7屆憑《最後勝利》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 |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 |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 |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 |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 |
1986年第5屆憑《殭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 |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 |
分量最重男主角 | |
幕後個人單項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情況 |
獲獎最多的個人 | 張叔平 (19次) | 7次最佳美術指導 2016年第35屆《華麗上班族》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邱偉明) 2005年第24屆《2046》(與邱偉明) 2001 年第20屆《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1年第10屆《阿飛正傳》 1989年第8屆《旺角卡門》 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 2012 年第31屆《讓子彈飛》 2005年第24屆《2046》 2001 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6年第15屆《夜半歌聲》 1995年第14屆《東邪西毒》 1993年第12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與余家安) 3次最佳剪接 2014年第33屆《一代宗師》(與Benjamin Courtines、潘雄耀) 2001年第20屆 《花樣年華》 1995年第14屆《重慶森林》(與鄺志良、奚傑偉) |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 | 黃岳泰 (9次) | |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 | 杜可風 (7次) | |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 | 奚仲文 (10次) | |
獲獎最多的剪接 | 鄺志良 (8次) | |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 | 梅艷芳 (3次/7次提名) | |
同時以製片人和導演身份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的導演 | ||
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獎 | ||
最年輕的導演 | 1989年第8屆憑藉《胭脂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31歲。 | |
最年長的導演 | ||
獲獎最多導演 | 許鞍華 (6次) | |
獲獎第二多導演 | 方育平 (3次) | |
杜琪峯(3次) | ||
王家衛 (3次) | ||
徐克 (3次) | ||
憑藉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導演 | ||
同一年度憑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 |
區域限制
獎項協會
職位 | 姓名 | 所屬協會 |
主席 | ||
副主席 | ||
副主席 | ||
董事/司庫 | ||
董事 | 香港電影商協會 | |
董事 | 香港電影剪接協會 | |
董事 | 香港電影美術協會 | |
董事 | 談智偉 | 香港電影攝影師協會 |
董事 | 香港戲院商會 | |
董事 | 車崇健 |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
董事 |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公會 | |
董事 | 香港電影燈光師協會 | |
董事 | 馮子昌 | 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 |
秘書處 Secretariat | 柯呈雄 |
行政經理Administration Manager | 曾慧敏Michelle Tsang |
製作統籌主任Production Co-ordinator | 林文才Kris Lam |
秘書 Secretary | 鄧雅儀Cat T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