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風(風姓))

風姓(風姓)

風(風姓)一般指本詞條

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氏。根據《帝王世紀》和《竹書紀年》的記載,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的父親燧人氏就是風姓,伏羲氏隨父姓風,義妹妻子女媧氏隨夫姓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姓
  • 類別:中國姓氏
  • 源流:源於燧人氏
  • 得姓始祖燧人氏
基本介紹,姓氏源流,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風姓諸氏,歷史名人,風后,風氏,風章,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通用聯,爭鳴,

基本介紹

漢字:風
風姓
讀音:fēng
注音:ㄈㄥ

姓氏源流

風氏出自上古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屬於以華夏文明起源口傳歷史姓氏。燧人氏自立為“風”,這是中國人最早之姓氏。據《帝王世紀》云:包羲“伏羲氏,風姓也。”又《竹書紀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為風姓。”伏羲之後,有的相傳姓風,稱為風氏。據專家認為,伏羲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開始“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伏羲隨父風燧人叫風氏,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氏,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氏,或以居所為姓氏,或以官職為姓氏等,於是中華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華姓氏雖3000餘眾,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專家認為,伏羲時期,為制嫁娶,姓與有嚴格區分,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皆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則稱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遠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實現了從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風姓
風氏共分為十部:一為天芎部,二為天齊部,三為天乙部,四為合雄部,五為天陽(乾)部,六為天幽(坤)部,七為候鳥部,八為候虫部,九為雷雨部,十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幾乎遍布中華大地,其世重要的族系有弇茲氏、婼氏、華氏、胥氏、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盤瓠氏等。他們主要分布在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茲山;東達慶陽、華池、東夷;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縣、禮縣、康縣、鳳縣,直至秦嶺以南的華陽。其活動中心(觀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處:一為合黎龍首山(古崑崙山),二為湟中拉脊山,三為六盤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風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圍。

得姓始祖

伏羲。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遇燧人氏雷王感應受孕,懷胎十二月後,伏羲降生,《三墳》載:伏羲燧人氏之子。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庖犧氏,風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月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伏羲的後代子孫,有的相傳姓風,稱為風氏。故風姓的得姓始祖就是伏羲。
風姓

遷徙分布

風姓是一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據《中國人名大辭典》籍載:伏羲,上古王帝。姓風氏。有聖德。象日月之明。故稱太昊。教民佃漁畜牧。養犧牲以充皰廚,故又曰皰犧。始畫八卦。造畫契。都陳。在位一百十五年……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昊庖犧(伏羲)氏,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觀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多音字)以代結繩之政。”由此可見,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漁獵、制禮儀,故而被譽為“人文始祖”,民間尊稱“人祖爺”。 關於伏羲、女媧誕生於成紀並在此畫成八卦的故事,史書有多處記載。《史記·三皇本記》說:“庖犧氏、風姓,代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庖犧立,號曰女希氏。”這裡的庖犧氏,就是指伏羲。類似記載,《》、《詩》、《帝系譜》以及《山海經》、《淮南子》等典籍中多處都有。這些記載充分說明,地處徑、渭二河上遊河谷地區的成紀地區,由於以伏羲和女媧為代表的遠古先民的創造性勞動,曾經產生過人類從野蠻原始、茹毛飲血過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勞作的古代文明,對華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承認和肯定伏羲華夏人文始祖的地位,就不能不承認成紀華夏文明搖籃的地位。伏羲之後,中華民族雖經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但姓氏像血脈一樣,牢牢維繫著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姓氏族有1萬多個,如今常用的有3000多個,其中直接起源於淮陽縣的大姓有李、張、陳、王、孫等100多個。(余略)風姓望居向國(商後有向侯,故址在今山東南部)。
風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號稱中華民族第一姓,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族人多以向國為郡望。
今雲南省的昆明市,重慶市開縣,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等地,均有風氏族人分布。

風姓諸氏

主要起源於風姓的姓氏有:姜、姬、依(殷古通依衣本讀依聲)、任、 程、凌、包、熊、栗、東、鮑、伏等。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

歷史名人

風后

相傳是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賢而有才。據《帝王世紀》載:“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于海隅,登以為相。”明代人王三才在《創建風陵享殿記》中記載,風后輔佐黃帝“紀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經土設井,……淳化鳥獸,為萬世程。鼻祖至今,籍其神澤不衰。”又據《漢書·藝文志》載:風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圖三卷……”。風后死後,軒轅黃帝把他葬於山西省芮城縣城以西35公里處黃河渡口。地隨人名,由是稱之為“風陵渡”。

風氏

此僅指周代魯僖公之母,魯莊公之妾,向國須句(今山東省東平縣西須句城)人,號成風。魯僖公得立,故尊為夫人。《春秋·左氏傳》 曰“傳,五年春,王使榮叔來含,且賵,召昭公來會葬,禮也。”後世尊風氏為母親的典範。

風章

春秋末年晉國人。

郡望堂號

郡望

向國:兩周時期,山東地區諸侯林立。經調查和考證確認的諸國故城有臨淄齊國故城、曲阜魯國故城、滕州薛國故城、壽光紀國故城、龍口歸城故城、滕州滕國故城、郯城郯國故城、莒縣莒國故城、莒南向國故城、蒼山鄫國故城、泗水卞城故城、鄒城邾國故城、平邑顓臾國故城和即墨即墨故城等二三十座。據《史記》的記載,上古時有向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莒縣西南部,是炎帝神農氏後裔的封國。到了春秋初年被莒國所吞併。

堂號

(缺)。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軒轅良弼;
魯國母儀。
——佚名撰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古時風后。傳說黃帝(軒轅氏)曾夢見大風,把天下的塵垢都吹盡,醒來後說:“風是號令,‘垢’字去‘土’留下‘後’,難道天下真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從此開始尋找,果然在海邊找到了風后,讓她做相,輔佐自己。下聯典指周代魯僖公的母親風氏,向國(須句)人,號成風。“母儀”,謂母親的典範。

爭鳴

以龍為圖騰與以鳥為圖騰的原始氏族部落,不一定屬於同一個氏族淵源。
“風”的古體字為“颺”,後簡筆為“風”,代表的是龍蛇圖騰,“風”是有角的、人格化的龍蛇之王;雄龍為龍,雌龍為蛟。
“鳳”的古體字為“鴌、籶”,後統一為“鳳”,代表的是禽鳥圖騰,“鳳”是有冠的、人格化的禽鳥之王;雄鳳為鳳,雌鳳為凰。
風、鳳二字的共通之處,就在於都有“凢”字偏旁,而“凢”字的含義就是天下、人世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