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漢語漢字)

風(漢語漢字)

風,漢語常用字,讀作fēng,最早見於甲骨文。風,本義是一種因氣壓分布不均勻而產生的空氣流動的現象。《說文》:“風,八風也。”《國風·鄭風·蘀兮》:“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引申為像風那樣快,如風行。風有流行的特點,有如社會習慣,故又引申為風俗、風氣,如蔚然成風、移風易俗。又引申為風景、風光。又指民歌,如採風。又引申為外在的姿態,如作風、文風,再引申為風聲、訊息等。作動詞,指借風力吹乾吹淨,虛化引申為教育、感化。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
  • 部首:風
  • 總筆畫:4
  • 五筆86&98:MQI;WRI
  • 鄭碼:QDOS
  • 倉頡碼:HNK
  • 統一碼:U+98CE
  • 結構半包圍結構
  • 平水韻:一東 
  • 字級:一級字 
  • 異體字:風飌凨凬凮𠙊𠙈𩙣𩙐𠙗
字源演變,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字形演變
風,《說文》以為形聲字。從蟲,凡聲。按甲骨文為風,本為象形字,像鳳鳥高冠修尾之形,如字形1。後加凡為聲,且增畫鳳尾之珠毛紋飾,如字形2。金文將鳳尾紋飾與鳳體分離,並移置聲符“凡”之下,如字形3(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卷十南宮中鼎二“風”字作“圖D”,鼎三作“圖A”,皆有訛,但兩相比勘,可知其左作古“鳳”字,其右作“圖B”形)。此字形右旁之“圖B”,為後代風字之濫觴。三個珠毛尾飾省其二,則作“圖C”,再省尾飾之下部,則成《說文》古文的寫法,如字形4;若省尾飾的上部,則成楚帛書的寫法,如字形5。
字形4和字形5 “凡”字右邊旁出一筆,是戰國楚文字的特殊寫法,在郭店簡、包山簡中很常見。
字形5所從尾飾下部,其形如古文“蟲”字,《說文》小篆從蟲,當是因此而誤。此誤積非而成是,經過隸變逐漸發展成楷書“風(繁體)”。“風”是“風(繁體)”的簡化字,中間的“×”只是一個記號,沒有表音或表意的作用。
至於字形6、7的寫法,皆“圖C”形之隸變訛體。《說文》誤認古文風從日,小篆風從蟲,故綜合兩者而為之解曰:“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這顯然是不足為據的。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fēng
名詞
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尤指空氣與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運動。
wind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淮南子·天文》見事風生,無所迴避。——《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狂風、風信、風團
風俗,風氣。
custom
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資治通鑑
奸黨散落,風俗大改。——《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風美、風純、風淪
風範,氣度,韻致。
demeanour
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風局、風表、風則
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特點。
style
風神、風徽
風聲,訊息。
information
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錢百兩。——《二刻拍案驚奇
風警、風汛
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ballad
風有采蘩采苹。——《左傳·隱公三年》
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左傳·成公九年》
風賦、風人屺岵
男女間的情愛。
love
他如今大了,漸知風月,便看上了秦鐘人物風流。——《紅樓夢
風月、風月常新
風紀,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
風惠、風馳
威勢,氣勢。
power
風掃、風檣陣馬
六淫之一。顛狂病,也指顛狂。
epilepsy
風眩、風痴
泛指詩作。
沈君椒園出其平生所為詩曰《初卉集》者視余,余讀之終篇,嘆嗟不能去,曰:此盛世之風也。——清·劉大櫆《沈椒園詩序》
姓。
動詞
颳風,起風。
blow
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宋·蘇軾《教戰守》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清·袁枚《祭妹文》
借風力吹。
winnow
風乾
走逸。
escape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左傳·僖公四年》
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北魏書》
嬉戲
play
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裡風!快上山去!——《水滸全傳
形容詞
傳說的,沒有確實根據的。
unground
風謠、風言
放蕩。
dissolute
風魔
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
諸姬又來趁興,奉他不休。沈將仕越肉麻了,風將起來。弄得諸姬皆赤手無稍可擲。——《二刻拍案驚奇》卷八
通“瘋”,癲狂。
insane
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漢及第耶?——《玉泉子·真錄》
你原來是個風和尚。——《西遊記
風發、風病
fěng
動詞
通“諷”,諷刺,委婉勸告。
mock
故布衣皆得風議,何況公卿之史乎?——《鹽鐵論
蚡乃微言太后風上。——《漢書·田蚡傳》
風規、風諫
fèng
動詞
吹拂。
blow
春風風人
比喻感化。
天子於是以式終長者,故尊顯以風百姓。——《史記·平準書》
風民
fán
副詞
通“凡”,大概。
about
願先生之言其風也。——《莊子·天地》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三】【風部】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凡聲。凡風之屬皆從風。
𠙊,古文風。方戎切。
註:𠙈、凬、飌、檒,古文風。

康熙字典

【戌集下】【風字部】風
古文:𠙊、𠙈、凬、飌、檒
《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𠀤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為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奸。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涼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為緩急。
又《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
又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台,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又姓。黃帝臣風后。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又葉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葉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葉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於泓谷兮,表季札於延陵。
又葉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𨻰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為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從蟲,凡諧聲。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音韻匯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




plum
plums
廣韻
風風

方戎
方鳳

東三
東三

平聲
去聲
蒙古字韻
風風
fuŋ
fuŋ
平聲
去聲
中原音韻
東锺合
東锺
陰平
洪武正韻




方中
撫鳳
孚金
一東
一送
二十侵


平聲
去聲
平聲
分韻撮要
風風



第六東董凍篤
第六東董凍篤
陰平
陰上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