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頸椎骨刺又稱“
頸椎骨質增生”,它是指骨關節邊緣上由於長期慢性損傷引起瘢痕組織增生,長期產生鈣質沉著變成骨質而形成的。是老年人退行性骨關節病好發部位。
頸椎骨質增生即俗稱為
骨刺,又稱
骨贅。研究表示,它的形成與不同年齡和職業人的
骨關節及
椎體承受的壓力和
解剖生理特點有著密切的關係。頸椎骨刺是由於
年齡增長、長期勞累等原因而導致的
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鬆弛、
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周圍形成
骨刺的臨床症狀。另外
骨質增生也可以是因關節創傷、發育
畸形等導致
關節面不平、受力不均的症狀。
分類
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
頸椎病屬於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
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
紊亂,
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
頸椎病。根據增生的
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神經根型
由於
增生的骨質
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
頸椎病的60%。其診斷要點:
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
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
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
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2、椎動脈型
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
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
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
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
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
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髓型
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
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
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
病理反射。
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
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4、食管型
由於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
食管後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
①中年以上年齡。
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
5、交感神經型
增生的
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
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
①中年以上年齡。
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等。
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
病因病理
病因
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常見的
骨科疾病,在骨質增生
疾病當中占得比重比較大。頸椎骨質增生如不及時治療,後患無窮,引起該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頸椎退行性改變
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發展,頸椎及
椎間盤可發生不同的改變,在
頸椎體發生退行性改變的同時,椎間盤也發生相應改變。
二:勞損與不良姿勢
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喜歡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人群容易患頸椎
骨質增生;常見人群如會計、作家、
軟體開發人員等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者;學生,由於功課負擔過重、看書寫字坐姿不當、長時間地吹空調或無節制地操作電腦,少運動。如果加上長期攝取的含鈣食物又少,頸椎很容易產生骨刺增生現象。
三:頭頸部外傷
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病理
頸椎出現退行性變,椎間盤變薄,椎體間隙變窄,
韌帶鬆弛,曲度改變,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在椎體邊緣出現微小的、反覆的、積累性損傷,導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滲出,出血及滲出逐步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頸椎骨質增生主要與年齡、勞損、外傷、姿勢不正確等有直接的關係。頸椎骨質增生多發生在第4-6節,以第5節的發病率最高,達83%。各部位增生率以鉤突、椎體上下緣和關節突為最多。患者常常感到頸椎局部疼痛,脖子僵硬,活動受限及上肢沉重、無力、手指麻木及頭暈噁心,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隨著年齡增長,每箇中老年都會出現,猶如人老了眼睛會"老花"一樣,不能一概認為是一種疾患;其次,就大多數人而言,有頸椎骨質增生不等於有病,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進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產生壓迫症狀輕的可以進行適當休息、理療、封閉及服藥來緩解。
頸椎骨質增生產壓迫症狀嚴重的病人,則需要通過醫生的認真診斷。
臨床表現
頸椎骨刺實際上就是一種
頸椎病,但頸椎病卻並不都起源於
骨刺。患者常會出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頸部活動受限或活動時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
骨刺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胃炎、
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常見症狀
1、 常見於中年以上患者。
2、 頸椎骨質增生頸、肩部症狀:頸、肩疼痛;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等。
3、 頸椎骨質增生四肢症狀:臂部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
4、 頸椎骨質增生頭部症狀: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等。
5、 其它頸椎骨質增生症狀:咽喉不適、異物感、
吞咽困難等症。
症狀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症,輕則可見頸項不適,酸楚疼痛;重則可合併
脊髓、椎動脈、神經根等受累而成為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出現相應的以下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症狀:頸後與肩背部疼痛,有針刺樣或觸電樣的麻木感;頸部活動受限,握力減弱,手指活動不靈,精細動作困難等。手握不住東西。
(2)脊髓型症狀:此型最易導致
癱瘓,多表現為步態不穩,行走笨重,感覺腳底好似踩在棉花上,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手無力,或持物易失落等。
(3)交感神經型症狀:視力模糊,眼瞼無力,眼窩腫痛,流淚;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前區痛和血壓高,肢體發涼,體溫下降。遇冷肢體有針刺感,繼而出現紅腫或疼痛加重;頭、面、頸部也可發麻或疼,耳鳴、
耳聾、舌麻木等。
(4)椎動脈型症狀:頭痛、頭暈、腦缺血;頭轉向某一方位時,即感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突然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無力或突然摔倒等。
臨床實踐
臨床實踐也證明,人體有了
骨刺,並不都會出現臨床症狀。骨刺在多數情況下並不一定意味著是病,而是一種生理的組織反應。僅有骨刺而無臨床症狀,就不必刻意進行治療。只有確認骨刺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時,才需針對治療。如果是骨質增生增生的骨質壓迫
脊髓,可以手術取出增生的骨質。
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
1、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
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2、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套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3、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4、介入療法:醫學上新一種治療方法,能有效的治療頸椎病和
腰椎病。
5、偏方療法:晚上睡覺時,頸部枕一啤酒瓶,一定要仰睡。
6、針灸療法: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
炎症,但對頸椎骨刺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手術治療
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併發症與禁忌症較多, 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併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康復運動操
準備姿勢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雙掌擦頸
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左顧右盼
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前後點頭
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儘量前伸拉長30次。
旋肩舒頸
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翹首望月:頭用力左旋、並儘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鐘,復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鐘。
雙手托天
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放眼觀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鐘,收操。
預防措施
對於那些因
骨質增生引起椎管狹窄的頸椎病患者,由於
椎管變窄,造成管內
脊髓神經和腦動脈長期受壓,致使神經傳導和血流受阻,引起大腦長期供血不足、營養不良、逐漸萎縮、壞死、產生老年性痴呆,最終成為“
植物人”預防。
1、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剎車等。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肩頸部的運動。
其他預防要點
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可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2、避免處在潮濕地方,避免汗出當風
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
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身體的侵害。
3、早期患者可做一些靜力訓練
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側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堅持此法,自我按摩雙腿。
4、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加重關節負擔的活動
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
熱敷,或者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5、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儘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
進行有選擇的鍛鍊,可以用騎腳踏車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鍊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6、進食高鈣食品
骨質增生在很大程度上與中老年人骨頭鈣質下降有關,因此,為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宜多食牛奶、
蛋類、
豆製品、
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
7、控制體重
超體重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