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危害
全球每年約有 645,000 例新發生的頭頸部癌病例。在大多數國家,頭頸部腫瘤男性多於女性,且年齡≥50歲者多見。歐洲2002年的新發病例約為100800例,40000多例死亡。頭頸部腫瘤與吸菸和酗酒密切相關,菸酒消費高的國家發病率也高。
同時,頭頸部重要器官比較集中,解剖關係複雜,治療方法各異。它同時涉及頭頸腫瘤外科、腫瘤內科學、
放射治療、營養語言治療、社會工作、護理和康復等多學科的醫學領域。而一些部位的腫瘤需要有多學科相互協作配合的綜合治療,才能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預防
頭頸癌主要的誘因是菸草和
酒精,政府部門正全力推行禁菸政策,特別是對中學校園中的青少年。最新研究顯示,禁菸對於頭頸癌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儘早手術能降低惡化發生風險或第二原發腫瘤的發展。維生素A能控制腫瘤前的黏膜病變,防止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生。13-順
維生素A酸的套用也能減低繼發腫瘤的發生。目前,這些研究都是在原始記錄基礎上的。
黏膜白斑是頭頸部最常見的癌前病變,視黃醇扭轉黏膜白斑癌前變的研究已經開展,有效率為55%~100%。遺憾的是,13-順維生素A酸,降低黏膜白斑病作用不持久,停止服用3個月後大多數病灶有發展,且也有副作用。低劑量13-順維生素A酸比β-胡蘿蔔素有更好的效果,然而,低劑量13-順維生素A酸和β-胡蘿蔔素對所調研系列中兩者均呈良好的耐受性。
臨床症狀
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的常見症狀包括
2.嘴唇、口腔或咽喉的腫物
3.咀嚼困難或吞咽疼痛
4.持續鼻塞或鼻出血
5.頸部或頜部腫脹
6.持續聲嘶或聲音改變
7.耳痛
9.面部或上頜疼痛
10.口腔黏膜上異常的白色(黏膜白斑病)或紅色斑塊
口底癌
口底癌以發生左舌系帶兩側的前口底最為常見。局部可出現潰瘍或腫塊。由於口底區域不大,極易侵犯
舌系帶而至對側;並很快向前侵及牙齦和下頜骨舌側骨板;進一步侵人骨松質後,可使下前牙發生鬆動,甚至脫落。向後侵犯,除波及後口底外,還可深入舌腹肌層。晚期向深層侵犯口底諸肌群。侵犯舌體後可導致舌
運動障礙,固定於口內。此時病人多有自發性疼痛,流涎明顯。有時口底癌可起自一側後口底,此種口底的口底癌更易早期侵犯舌腹及下頜骨。
口底癌可來自白斑或扁平苔蘚惡變,此時癌周或可見伴存的白色病損。
齶癌
齶癌常先起自一側,並迅速向
牙齦側及對側蔓延。多呈外生型,邊緣外翻,觸之易出血;有時亦呈潰瘍型。
齶癌周圍的黏膜有時可見有菸草性口炎或白斑存在。由於齶粘骨膜與齶骨緊貼,故易早期侵犯骨質。
齶癌晚期可波及軟齶、齶側
牙齦、牙槽突,甚至浸潤至牙槽突的頰側牙齦。與
牙齦癌比較,同樣可出現
牙鬆動,甚至脫落,但多發生在晚期而不是早期。
齶癌的
淋巴結轉移主要侵及
頜下淋巴結及頸深上淋巴結;
咽後淋巴結轉移在臨床上很難判斷,多在手術中才發現。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晚期
齶癌多發生雙側頸淋巴結轉移。在我們行雙側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的病例中,原發於齶部者竟占首位(48%)。可能
齶癌超越中線的機會比其它部位更多所致。
牙齦癌
牙齦癌在臨床上可表現為潰瘍型或外生型,其中以潰瘍型為多見。起始多源於牙間乳頭及齦緣區。潰瘍呈表淺、淡紅,以後可出現增生。由於粘骨膜與牙槽突附麗甚緊,較易早期侵犯牙槽突骨膜及骨質,進而出現
牙鬆動,並可發生脫落。
牙齦癌無論起自頰(唇)或齶(舌)側均可通過牙間向對側蔓延;向外側各自向唇頰溝,向內側則各自向口底及齶部侵襲;向上可破壞上頜竇底,穿破骨質,進入上頜竇,成為繼發性
上頜竇癌;向下可波及下頜骨,晚期甚至發生
病理骨折。牙齦癌侵犯骨質後,X線片可出現
惡性腫瘤的破壞特徵一蟲蝕狀不規則吸收。
牙齦癌常出現頜下淋巴結轉移,後期則頸深上群淋巴結受累。
牙齦癌如位於前牙區(特別是在下前牙區),可出現頦下或雙側頸
淋巴結轉移。
舌癌
舌癌早期可表現為潰瘍、外生與浸潤3種類型。有的病例的第一症狀僅為舌痛,有時可反射至顳部或耳部。外生型可來自
乳頭狀瘤惡變。浸潤型表面可無突起或潰瘍,最易延誤病情。
舌癌進入晚期可直接超越中線或侵犯口底,以及浸潤下頜骨舌側骨膜、骨板或骨質。向後則可延及舌根或咽前柱和咽側壁。此時舌運動可嚴重受限、固定,涎液增多外溢,而不能自控,進食吞咽、言語均感困難。疼痛劇烈,可反射至半側頭部。
舌癌的淋巴結轉移率很高,文獻報告可達60%~80%,我科的統計為40%左右。轉移部位以頸深上淋巴結群最多,以後依次為
頜下淋巴結、頸深中淋巴結群、頦下淋巴結、頸深下淋巴結群。轉移率及個數隨T分類而逐漸增加。T4及晚期復發病例可轉移至頸後三角淋巴結群(即橫鏈與副鏈的淋巴結)。侵犯
中線、越過中線或原發於舌背、舌尖的
舌癌,則可發生雙側淋巴結轉移。
頰黏膜癌
頰癌早期一般無明顯疼痛,當癌腫侵犯浸潤肌等深層組織或合併感染時,出現明顯疼痛,伴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直至牙關緊閉。牙周組織受累後,可出現牙痛或牙鬆動。患者常有頜下淋巴結腫大,亦可累及頸深上淋巴結群。淋巴結腫大可由於癌瘤轉移,也可能系感染所致,應注意鑑別。
唇癌
唇癌多發生在唇的一側,特別常見於中外1/3部分。平均病程可達2年以上。病損可表現為增殖、疣狀等外生型,亦可表現為潰瘍型。隨病程進展可同時伴有增殖和潰瘍,邊緣外翻高低不平。病損表面常出現血痂及炎性滲出甚或繼發感染。晚期病例可侵及全唇並向頰部、肌層、前庭溝擴展,甚至侵犯頜骨。下
唇癌由於影響口唇的閉合功能,患者可伴嚴重的涎液外溢。
不少病例在癌周伴有白斑等癌前病損存在。根據淋巴流向,可出現頦下、頜下、頸深上淋巴結轉移;對上
唇癌病員應特別注意檢查腮腺淋巴結
頭頸部腫瘤的診斷
通常臨床醫生通過以下方法診斷:
CT或MRI或PET掃描
組織活檢以確定病理學類型
評價腫瘤是否轉移:胸部X線檢查、腹部掃描和骨掃描等
頭頸部腫瘤的治療
頭頸部腫瘤根據原發腫瘤(T)的大小和位置、頸部淋巴結(N)轉移的數目和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灶(M)進行臨床分期,根據疾病的分期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手術、放療、化療)。對於局部未擴散的患者應該先進行手術治療,術後再給予放療。對於局部晚期不能手術的患者應該接受為期7周的放療,近期有研究顯示,同步放化療可以改善患者生存,但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耐受這種治療。
復發和/或轉移性患者則主要接受姑息性化療。大約75%的SCCHN患者首次就診時已經處於局部晚期(60%)或出現轉移(15%),復發和/或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約6個月。一線治療失敗後的患者生存期急速下降,通常在3個月內死亡。
驗方偏方驗方:
1、內服方:辛夷15g,黃柏15g,生地15g,蒼耳子15g,自芷9g,細辛3g,蔥白30g,刺桐樹寄生30g,豬鼻1個。
2、外用方:蔥白3個,皂角3個,麝香0.15—0.2g,鮮鵝不食草6—9g。1方加水制戚煎劑,每日1劑,連服7—8天后加入黃皮樹寄生,苦楝樹寄生,再隔日服1劑,連服5—7劑,海棠果,花生殼及水母蟹殼曬乾研末,隨主方沖服,隔3日1劑,連服6—12劑。2方以棉花蘸藥汁塞耳,如鼻
耳出血,可將藥液滴入。
加減:內服方加黃皮樹寄生30g,苦楝樹寄生30g;鼻血鼻阻及耳聾加海棠果(去外皮)7個,花生殼20個,水母蟹殼3—5個;耳邊有腫塊及耳聾加剌桐樹寄生30g,鵝不食草30g。
療效:共治療4例,3例顯著緩解,1例服用本方21劑,獲痊癒,至今未復發。
方源:廣東文昌縣城農村王山大隊。
3、取牛黃0.3g,夏枯草30g,每日1劑,夏枯草水煎服,牛黃沖服(本方治療後存活最長者為11年)。
偏方:
①紫草根30g,絞股藍20g,二者煎湯或
開水沖泡代茶飲。
②華東藥翦30克,先煎兩小時,再加枸杞根,鴨跖草各30克,七葉一枝花15克。煎湯濾取清汁服。
頭頸癌分期
原發腫瘤(T)
口腔
口腔黏膜
下牙槽嵴
上牙槽嵴
磨牙後齦(磨牙後三角區)
口腔底
硬齶
舌前端三分之二
TX:腫瘤不能被評定
T0:原發腫瘤沒有跡象
T1: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2厘米
T2: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2厘米,但不超過4厘米
T3: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超過4厘米
T4:腫瘤開始侵入鄰近的組織結構(舉例來說:通過
骨密質進入舌、
上頜竇、皮膚的深部肌肉[體外試驗])
口咽
咽門的牙弓包括軟齶、懸雍垂和扁桃體前柱
扁桃體窩和扁桃體
舌根包括舌會厭褶和咽會厭褶
咽的壁包括外側壁、後壁和扁桃體後柱
TX:原發腫瘤不能被評定
T0:原發腫瘤沒有跡象
Tis:原位惡性腫瘤
T1: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2厘米
T2: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2厘米,但不超過4厘米
T3: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超過4厘米
T4:腫瘤開始侵入鄰近的組織結構(舉例來說:通過骨密質進入舌、上頜竇、皮膚的深部肌肉[體外試驗])
心室帶(假帶)
杓狀的
舌骨上的會厭
杓會厭褶
原發腫瘤(T)
TX:原發腫瘤不能被評定
T0:原發腫瘤沒有跡象
Tis:原位惡性腫瘤
T1:腫瘤被限制在
聲門上的一個次級位點*,聲帶有正常的可動性。
T2:腫瘤侵入聲門或聲門上的不止一個次級位點的黏膜
T3:腫瘤被限制在喉部(伴隨聲帶固定)&侵入下面中的任何一個:環狀軟骨後區、在
會厭前的組織
T4:整塊腫瘤蔓延超過喉部,席捲了口咽、頸的軟組織,或甲狀腺軟骨遭到破壞。
聲門
原發腫瘤(T)
T1:腫瘤被限制在可正常移動的聲帶上(可能包含其連合處前後)
T1a:腫瘤被限制在一個聲帶上
T1b:腫瘤被限制在二個聲帶上
T2:腫瘤蔓延到聲門上部&聲門下部,伴隨聲帶可動性降低。
T3:腫瘤被限制在喉部,伴隨聲帶固定
T4:腫瘤蔓延穿過甲狀腺軟骨&越過喉部擴展到其它組織(舉例來說:口咽、頸的軟組織)
下聲門
原發腫瘤(T)
T1:腫瘤被限制在下聲門
T2:腫瘤蔓延到聲帶上,聲帶移動正常或有降低
T3:腫瘤被限制在喉部,伴隨聲帶固定
T4:腫瘤蔓延穿過環狀軟骨或甲狀腺軟骨&越過喉部擴展到其它組織(舉例來說:口咽、頸的軟組織)
NX:局部淋巴結不能被評定
N0:局部淋巴結無轉移
N1:在
鎖骨上窩的淋巴結單側轉移,最大直徑不大於6厘米。
N2:在
鎖骨上窩的淋巴結雙側轉移,最大直徑不大於6厘米。
N3a:直徑超過6厘米
轉移距離(M)
MX:轉移距離不能評定
M0:無轉移距離
M1:有轉移距離
病期分組:
Ⅰ期 T1、N0、M0
Ⅱ期 T2、N0、M0
Ⅲ期 T3、N0、M0 T1、N1、M0 T2、N1、M0 T3、N1、M0
Ⅳ期 T4、N0-1、M0 T1-4、N2-3、M0任何T、或任何N、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