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分類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一代
第一代頭孢菌素是60年代初開始上市的。從抗菌性能來說,對第一代頭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鏈球菌和其他鏈球菌、包括肺炎鏈球菌(但腸球菌耐藥),葡萄球菌(包括產酶菌株)、
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克
雷伯桿菌、奇異
變形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等。不同品種的頭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點,如
頭孢噻吩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較優,而
頭孢唑林則對某些
革蘭陰性菌有一定作用。但是,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菌的
β-內醯胺酶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革蘭陰性菌對本代抗生素較易耐藥。
第一代頭孢菌素對吲哚陽性變形桿菌、枸櫞酸桿菌、產氣桿菌、假單胞菌、沙雷桿菌、擬桿菌、糞鏈球菌(頭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無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種有頭孢唑林、頭孢氨苄、
頭孢拉定、
頭孢羥氨苄等。其中除頭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於口服,也稱口服頭孢。頭孢噻吩、頭孢噻啶、頭孢來星、頭孢乙腈、頭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第二代
第二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與第一代相近或較低,而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為優異,表現為:
(l)抗酶性能強 一些革蘭陰性菌(如大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等)易對第一代頭孢菌素耐藥。第二代頭孢菌素對這些
耐藥菌株常可有效。
(2)抗菌譜廣 第二代頭孢菌素的抗菌譜較第一代有所擴大,對奈瑟菌、部分吲哚陽性變形桿菌、部分枸櫞酸桿菌、部分腸桿菌屬均有抗菌作用。
第二代頭孢菌素對假單胞屬(銅綠假單胞菌)、
不動桿菌、沙雷桿菌、糞鏈球菌等無效。
第三代
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於第一代(個別品種相近),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第二代頭孢菌素更為優越。
(1)抗菌譜擴大 第三代頭孢菌素的抗菌譜比第二代又有所擴大,對銅綠假單胞菌、沙雷桿菌、不動桿菌、消化球菌、以及部分
脆弱擬桿菌有效(不同品種藥物的抗菌效能不盡相同)。對於糞鏈球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等無效。
(2)耐酶性能強 對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耐藥的一些革蘭陰性菌株,第三代頭孢菌素常可有效。
第四代
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弱,不能用於控制金黃色
葡萄球菌感染。近年來發現一些新品種如頭孢匹羅(Cefpirome)等,不僅具有第三代頭孢菌素的抗菌性能,還對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稱為第四代頭孢菌素。
關於第一至第四代的劃分不僅適用於頭孢菌素,其他的一些β-內醯胺抗生素也可按此分代。
頭黴素類
頭黴素類(Cephamycins),具有頭孢菌素的母核,並在7位C原子上有一個反式的甲氧基,系由鏈黴菌(S.lactamdurans)產生的頭黴素C(Cephamy-cin C)經半合成改造側鏈而製得。主要品種有
頭孢西丁、
頭孢美唑、頭孢替坦等。性質類似頭孢菌素,合併於本節中討論。
頭黴素類藥物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顯著低於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優異。本類藥物的耐革蘭陰性菌β-內醯胺酶性能強。頭孢西丁的抗菌譜類似第二代頭孢菌素,其他幾種則與葦三代頭孢菌素相近本類藥物對厭氧菌如脆弱擬旰菌有較強的作用。
氧頭孢類
氧頭孢(Oxacephems)的結構類似頭孢菌素,母核中的S
原子為O原子所取代,並在7位C上也有反式甲氧基,如拉氧頭孢,其性質與頭孢菌素近似。本類藥物對厭氧菌有較強作用。
發展歷史
頭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於1948年,由義大利科學家Giuseppe Brotzu從薩丁島排水溝中的頂頭孢提煉出來。他發現這些頂頭孢分泌出一些物質,可以有效抵抗引致傷寒的傷寒桿菌。
牛津大學成功提煉出對β內醯胺酶穩定的頭孢菌素C,但卻未有足夠的效力作臨床使用。頭孢菌素的核心是7-氨基頭孢烯酸(簡稱7-ACA)是從頭孢菌素C中衍生出來,並已證實與
青黴素的核心(即
6-氨基青黴烷酸,6-APA)相似。對7-ACA的旁鏈作出修改,得出一些非常有用的抗生素,而第一種的頭孢噻吩便是由
禮來公司於1964年發行。
主要特點
頭孢類藥物可分布於身體各個部位,因此各個組織器官發生了感染,只要致病菌對頭孢敏感都可以選用它。它是一種殺菌劑,濃度足夠的話可以把細菌殺死,而不像
四環素、
紅黴素、
氯黴素那些抑菌劑,常規劑量下主要起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因此頭孢類藥物可以用於比較危重的感染。
優點一:頭孢菌素的抗菌譜比較廣,頭孢菌素無論是對部分
革蘭氏陽性菌還是革蘭氏陰性菌都有較好的抗菌作用。(用革蘭氏染色液對細菌進行染色,細菌染成紫藍色的是陽性菌,染成殷紅色的是陰性菌)也就是說對臨床中各個科室如內科、外科、婦產科、皮膚科多數常見的致病菌,頭孢菌素往往都有一定的
抗菌活性,因此在臨床上套用甚廣。
優點二:細菌如果產生一些破壞某些
抗菌藥物的酶,可對某些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比如細菌對青黴素耐藥了,頭孢菌素則對細菌產生的這種酶大多數比較穩定,就能替代青黴素殺死細菌。頭孢菌素口服的品種相對來說也比較多。這是因為有不少品種口服進胃,人體的胃酸難以破壞它,藥效比較穩定。
優點三:和青黴素比,青黴素過敏反應發生率比較高,尤其是青黴素會引起
過敏性休克而致命。頭孢菌素分子結構與
青黴素有相似之處,也會產生過敏反應,但是發生過敏反應的比率要比青黴素低,產生過敏性休克的發生率則更低了。
由於以上的特點就決定頭孢菌素在臨床上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使用原則
用頭孢菌素要遵循幾條原則:
原則一
不能濫用
由於頭孢菌素具有那么多的優點,所以病家、醫生都青睞它,一遇上病人感染,有發燒,不管它是什麼樣的感染,立即就用頭孢菌素。特別是3代頭孢,在我們國家生產量很大,價錢又相當便宜,因此,過去濫用很普遍。最近的5年,我國已出現了不少3代頭孢已經難以治的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等陰性菌,這些細菌產生的超廣譜β-內醯胺酶,能破壞頭孢菌素產生耐藥。在上海耐3代頭孢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的比例已經占到10%-40%。大量濫用頭孢菌素,結果把這類藥物本來具有的良好抗菌作用大大減弱,這些
耐藥菌引起的感染在臨床上就很難處理了。
原則二
能口服的口服,靜脈給藥採用滴注
有不少病人為了追求早日康復,會主動要求醫生給其靜脈注射頭孢。這是不妥的。到底要不要用頭孢,要不要靜脈給藥,要遵循醫生的決定。 在套用頭孢菌素的時候要有輕重取捨,感染比較輕就選口服,各代頭孢菌素都有口服製劑。感染較重,可選用靜脈給藥。通常採用靜脈滴注,而儘量少用推注。為什麼這樣呢?這是因為頭孢菌素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病人對它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或其他危重的不良反應,若採用推注的話,藥物已迅速入血,醫生無法終止給藥。而採用滴注,哪怕滴得快,病人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就可以立即把滴注速度調慢,甚至可以立即夾管,終止給藥。讓醫生能爭取到搶救的時機。
原則三
不能與其他藥混用
原則上抗菌藥物和任何其他藥物都不可隨意的混合在一起給藥,哪怕同是抗菌藥物。比如說一個病人靜脈滴注頭孢菌素和
慶大黴素兩種抗生素,就不可以把二種藥同時放進一個瓶子裡進行滴注。因為各種抗菌藥物它們的理化特點都是不同的,它們加在一起,肉眼看看,顏色沒變,或許也沒有沉澱,但實際上它們可能已經發生了相互作用,使各自的抗菌效果降低了,甚至會產生新化合物,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套用抗菌藥物,必須要求單獨給藥,絕不能在一個容器里同時放兩個藥。
原則四
切勿在飲酒前後使用,極易出現休克,暈厥,老年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