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雲(評劇代表人物)

韓少雲(評劇代表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少雲(1931年-2003年),原名王守貞。評劇代表人物。一代宗師,評劇韓派創始人,河北秦皇島人,生於河北省山海關八里堡,後定居河北省玉田縣。曾任瀋陽市政府委員、市政協常委、省政協委員,省人大代表、省婦聯執委,市青聯副主席,中國青聯委員會委員,中國六屆人大代表和全國第七屆人大代表、省劇協副主席、市劇協副主席。曾為瀋陽評劇院藝術顧問、瀋陽文學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瀋陽市榮譽文藝家、遼寧《不老松》畫會的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少雲
  • 別名:王守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山海關八里堡
  • 出生日期:1931年
  • 逝世日期:2003年
  • 職業:評劇代表性人物
  • 代表作品:《小女婿》《人面桃花》《紅樓夢》《家》
  • 主要成就: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
    評劇大師
    創立韓派
  • 黨派:中國共產黨
人物經歷,少年無派別,解放後創派,文革受迫害,文革後復出,作品年表,主要作品,個人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少年無派別

韓少雲3歲時,其父出走不歸,母親帶領守貞及其弟扣鎖(後改名韓少寶)到山海關、昌黎等地謀生。不久,其母與正在昌黎“天娥”戲園子演出的韓德金結婚,守貞姐弟自此改為韓姓,落戶於玉田。韓德金是玉田城內人。他是個“戲母子”,能演很多戲;又很講義氣,對貧苦藝人常常解囊相助。他一眼看出小守貞具有演藝天賦,決心把她培養成“角兒”(即能扮演主要角色的著名演員)。但他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拳腳相加。在他的近乎嚴酷的督促指導下,守貞姐弟倆每天早晨5點起床,到市郊的墳地里去喊嗓,直到喊得渾身熱氣騰騰方才罷休。然後是練習武功。年復一年的勤學苦練,使守貞演藝大進。13歲時,拜著名評劇演員劉子西為師,學了《開店》、《哭井》、《朱買臣休妻》等10多出戲。14歲時,戲園子上演《五女哭墳》,韓德金的哥哥、韓少雲的二大爺給守貞“票”了個“五女兒”的角色,還給守貞信口拈來一個藝名:韓少雲。由於這齣戲一炮打響,韓少雲這個名字也便在觀眾中不逕而走了。
從第二年起,韓德金帶領一家人闖蕩江湖。他們先後在昌黎、林西、灤縣的一些小戲園子搭班,然後闖進天津衛。首演《李三娘》,一開場就爆出了熱烈的喝彩聲,以後越唱越紅。繼而回到評劇的故鄉——唐山市,在林西中國大戲院演出,觀眾極為踴躍。唐山解放後,評劇老前輩金開芳等人在瀋陽成立了“唐山評劇院”——後改稱東北實驗評劇團,今瀋陽評劇院的前身,韓少雲應邀加入,成為國家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一員。

解放後創派

1952年10月,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東北實驗評劇團的參演劇目是《小女婿》,韓少雲在這齣戲裡扮演女主角楊香草。演出非常成功。除獲劇本、演出獲一等獎外,還有9人獲單項獎。其中,年僅21歲的韓少雲榮獲表演一等獎。期間,他們還曾到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演出。觀摩演出結束,這個劇組赴上海、武漢、天津等地巡迴演出90餘場,觀眾在12萬人次以上。1956年,韓少雲先後參加了東北戲曲研究院舉辦的演員學習班和文化部在北京舉辦的演員講習班,聆聽了梅蘭芳程硯秋等藝術大師的講授,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
從1961年到1965年,是韓少雲藝術上的巔峰期,先後排演了《洪湖赤衛隊》《椰林兒女》《杜鵑山》《紅嫂》《江姐》《紅燈記》等硬頭戲。他所扮演的角色達到了形似與神似的統一,為評劇表現現實生活和擴大表演題材提供了可貴的經驗。在表演上,形成了樸實、細膩、優美、大方的藝術風格;在唱腔上,她音域寬廣,剛柔兼濟,行腔適度,韻味醇厚。她的吐字和疙瘩腔更是獨領風騷,別具一格。她的表演和唱腔渾然一體,被廣大觀眾譽為“韓派”。

文革受迫害

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韓少雲受到打擊迫害。粉碎“四人幫”後,她精神煥發,更加勤奮、更加執著地獻身於評劇藝術事業。她演《洪湖赤衛隊》,演《小女婿》,藝術效果超過當年。在1978年和1979年的瀋陽市舉行的兩次表演賽皆獲榮譽獎。1981年,韓少雲排演了根據巴金名作《家》改編的評劇,扮演女主角瑞珏。為了提高表演效果,時已51歲的韓少雲緊束腰身,用明膠貼平歲月刻在臉上的皺紋;有時粘破了皮,疼痛難忍,但是她毫不退縮。此後,她在《戲劇報》發表了《我演瑞珏》一文,總結了自己舞台生涯光彩的最後一幕。

文革後復出

1984年,韓少雲同愛人著名作曲家王其珩一起回到老家玉田縣,不僅親人們歡迎她們的到來,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領導同志也熱情地接待了她們,還安排夫妻二人參觀了縣內的工廠、農村及名勝古蹟。同時,她與本縣評劇團聯合演出兩場《鳳還巢》,全部收入捐給敬老院。最後又收縣評劇團兩名主要演員王淑敏、王少玲為徒。這次家鄉之行給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美好印象。
半個世紀,她上演近二百出戲。代表劇目有:《小女婿》、《小二黑結婚》、《楊三姐告狀》、《洪湖赤衛隊》、《杜鵑山》、《江姐》、《紅嫂》、《友誼之歌》、《梅雪遇》、《家》、《沂蒙山人》、《貂蟬》、《桃花庵》、《李三娘》、《風還巢》、《人面桃花》、《天雨花》、《紅樓夢》、《西施》、《小姑賢》等。她擅演現代戲已有定評。她所扮演的“五四”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婦女典型都栩栩如生。特別是她對於其中一些女幹部形象的成功塑造,為評劇表現現代生活和擴大表現題材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韓少雲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從表演上看,其扮演的角色均各具特色。並以樸實、細膩、優美、大方的表演風格而著稱;從唱腔上看,她歷史地受到了評劇初刨時期唱腔的剛勁酣暢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上演新移植劇目中的)新唱腔的柔媚灑脫的兩種特性的影響,結合自身條件,融化出音域寬廣、剛柔兼濟、行腔適度和韻味醇厚的風格。而她的吐字和疙疸腔更別具一格。表演樸實細膩,唱腔圓潤醇厚,吐字清新,齶(疙瘩)音運用尤佳。她的表演和唱腔渾然一體,形成了總體的藝術風格,被廣大觀眾譽為“韓派”。關內外都有她的傳人。

作品年表

1952年,排演《小女婿》,扮演香草,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榮獲演員一等獎。1953年,排演《小二黑結婚》,出版兩張唱片,參加東北區戲劇、音樂、舞蹈匯演榮獲優秀表演獎,同年,出席全國青年知識分子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言。
韓少雲晚年《小女婿》劇照韓少雲晚年《小女婿》劇照
1954年,參加中央慰問團,在福建前線演出《小女婿》,時間達4個多月;同年排演《梁山伯與祝英台》,扮演祝英台。
1956年,排演《紅樓夢》,扮演黛玉。合作者:菊桂舫、碧蓮玉;同年排演《楊三姐告狀》,扮演楊三姐。
1957年,排演《西施》,扮演西施。
1958年,排演《劉介梅》,扮演劉妻。
1959年,排演《人面桃花》,扮演杜宜春;同年排演《雷雨》,扮演四鳳,合作者:花淑蘭。
1960年,排演《洪湖赤衛隊》,扮演韓英,合作者:花淑蘭筱俊亭
韓少雲早年《小女婿》劇照韓少雲早年《小女婿》劇照
1961年,排演《金沙江畔》,扮演金秀,合作者:筱俊亭、張金秋;同年9月25日,拜金開芳為師,學習《朱買臣休妻》。
1962年,出席全國青聯大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重排《小女婿》、《紅樓夢》。
1963年,排演《珠花記》;同年排演《杜鵑山》,扮演賀湘。合作者:趙榮鳴、菊桂芳。此劇演出後引起轟動,韓少雲、趙榮鳴榮獲優秀表演獎。
1964年,排演《友誼之歌》,扮演趙陽芳。合作者:筱俊亭、趙榮鳴。此劇在唱腔革新上邁出可喜一步。同年排演《紅嫂》,扮演紅嫂,合作者:王德福、趙榮鳴;同年還排演《江姐》,扮演江姐,合作者:筱俊亭。
1965年,排《椰林兒女》、《游鄉》,以輕騎兵形式演出;同年排演《紅燈記》,扮演鐵梅。合作者:筱俊亭。
1966年,排演《更高目標》,參加瀋陽市中小型現代戲匯演。1970年,去遼中縣潘家堡公社潘家堡大隊插隊。
韓少雲《人面桃花》劇照韓少雲《人面桃花》劇照
1972年春,調遼中縣宣傳隊,搞文藝輔導工作;同年夏,調瀋陽評劇團,參加《龍江頌》劇組,做唱腔創作,輔導青年演員和舞台工作。
1973年,排演《海島女兵》,扮演女兵。
1975年,排演《紅霞萬朵》,扮演三嬸。
1976年,重排《洪湖赤衛隊》,合作者:筱俊亭
1977年夏,排演《雪梅遇》,連演12場。
1979年,排演《鳳還巢》,扮演程雪娥。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出席全國文代會。
1981年,排演《家》,扮演瑞珏,合作者:歐陽菊笙、張金秋、王玉華等。參加全省戲曲調演獲得成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用立體聲錄製評《家》;同年,《人面桃花》被拍成電視片,合作者:陳桂秋。
1983年,重排《人面桃花》,再演杜宜春。合作者:艷銘傑王少岩。同年,《家》唱片出版,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出席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
2003年7月20日凌晨7時15分,中國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韓派”創始人韓少雲,因心臟病突發,醫治無效,在瀋陽逝世,終年72歲。搶救無效。

主要作品

《小女婿》《小姑賢》《人面桃花》《洪湖赤衛隊》《家》《鳳還巢》《椰林兒女》《杜鵑山》《紅嫂》《江姐》《紅燈記》等。

個人榮譽

韓少雲先生一生致力於評劇藝術,她融合了評劇初期剛勁酣暢和新唱腔的柔媚灑脫,唱腔優美、音域廣闊、剛柔並濟,獨具一格的創立了評劇的新派別——“韓派”,成為評劇藝術中全國公認、深受戲迷歡迎的流派之一。韓少雲這一生不為名、不為利、不圖虛榮、只為藝術,不計門派,精心育人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戲劇人才。她教的學生遍及全國各地,楊曉彥胡桂秋馮玉萍周丹、宋麗、楊小彥、劉虹等,這些藝術界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出自韓少雲的調教。指導。宋麗在瀋陽評劇院時雖然曾拜韓少云為師,也取得了很大成績,並獲得過戲劇梅花獎,但自從調到中國評劇院後,由於受環境的影響或其它原因,改學白派。
新中國成立以來,她先後出席了全國第二次青代會、第九次團代會、第四屆青聯委員會、第五次婦代會、第四次文代會和第四次劇代會。曾任瀋陽市政府委員、市政協常委、省政協委員,省人大代表、省婦聯執委,市青聯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會委員,全國六屆人大代表和全國第七屆人大代表、省劇協副主席、市劇協副主席。1992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瀋陽評劇院藝術顧問、瀋陽文學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瀋陽市榮譽文藝家、遼寧《不老松》畫會的顧問。此外,韓少雲還投資開設了具有文化品味的雲陽酒家,併兼任董事長職務。為中共黨員。1992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她先後出席了全國第二次青代會、第九次團代會、第四屆青聯委員會、第五次婦代會、第四次文代會和第四次劇代會。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
受到周總理接見受到周總理接見
韓少雲晚年來一直在政府創辦的老年大學中學習國畫,並在紀念從藝六十年時舉辦了個人畫展。韓少雲最擅畫梅花,她筆下的梅花枝幹虬逸、勁蕊吐芳,正如她豐盈美麗的藝術生涯
她為人隨和善良真誠,與許多藝術家深交,如小白玉霜新鳳霞李炳淑秦怡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尹桂芳常香玉沈佩華,歌唱家王玉珍郭蘭英等。她是中國評劇事業中永遠的豐碑;留下了豐厚的藝術財富和精神財富。

人物評價

塑造了無數鮮活的舞台藝術形象。她爐火純青的技藝、無比高尚的藝德,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是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就在韓少雲的藝術大之巔峰的時候,“文革”開始了。她在《紅霞萬朵》中飾演的一個次要角色因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觀眾更大的關注,因此被指控為違反了“三突出”原則,韓少雲遭到了嚴厲的批判;1970年,全家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韓少雲被禁止唱戲,即便如此,韓少雲也沒有放棄她深愛的評劇藝術。韓少雲先生生前所在的瀋陽評劇院李長武院長說,韓少雲老師是評劇藝術的大師級人物,她創造了無數個鮮活的舞台藝術形象,她這一生桃李滿園,為中國的評劇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韓少雲唱腔有三絕:“字清、腔頓、板正”,加上甜美的音色、清晰的吐字和別具特色“嬌”嫩顎音,演唱的“疙瘩腔”別具一格。表演和唱腔渾然一體,形成了總體的藝術風格,被稱之為“韓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