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偏癱萎縮

面部偏癱萎縮又稱進行性單側面萎縮或Parry-Romberg綜合徵,是表現為單側面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骨骼進行性萎縮的疾病,為一種原因不明的少見病。本病多於青年時期發病,性別差異不明顯,皮損多局限於一側額、下頜、頰部等部位。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面部偏癱萎縮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青年
  • 常見發病部位:面部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
  • 常見症狀:面部出現不規則的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少數患者有家族史或伴某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觀點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膠原血管性疾病,也有觀點認為此病臨床表現和組織學特徵更接近於慢性肢端皮炎,故考慮與疏螺旋體感染有關。外傷、感染、三叉神經病變或內分泌失調也可能與本病有關。

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於青年,性別差異不明顯,皮損多於一側額、下頜、頰部等部位開始出現不規則的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偶可有局部毛髮變白,肌肉痙攣或神經痛,進而在數月或數年之內局部發生皮膚、皮下組織、肌肉乃至骨骼的進行性萎縮。病變一般在發病後6個月到2年內進展迅速,以後較緩慢甚至靜止。患部皮損區界線清晰,皮膚凹陷、變形,猶如瘢痕樣與下面組織粘連。皮膚變薄、乾燥、發亮,呈象牙色或黑灰色,皮脂及汗腺分泌減少,毛稀疏變細,累及頭皮可致脫髮。常限於三叉神經的某個分支,逐漸累及一側顏面部。
本病可有涼、麻及三叉神經痛等症狀,可出現角膜炎、虹膜炎、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眼科症狀。

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真皮增厚,膠原束硬化,附屬器消失,皮下組織被纖維組織替代,肌肉萎縮、水腫、空泡形成,有灶狀炎症,橫紋肌消失。

診斷

典型的臨床表現結合組織病理檢查可以診斷。本病多發於青年,患者有典型的單側面部皮膚、皮下結締組織,其至骨骼萎縮。組織病理學表現為真皮增厚,膠原束硬化,附屬器消失,皮下組織被纖維組織替代,肌肉萎縮、水腫、空泡形成,有灶狀炎症,橫紋肌消失。

鑑別診斷

額部帶狀硬皮病:皮損呈縱行、帶狀,病變較淺,和下方組織粘連,脫髮和色素變化明顯,可合併顏面部偏側萎縮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首先應去除可疑的發病誘因;其次對症處理,口服多種維生素、甲狀腺素,靜滴複方丹參,紅外線照射及針灸等療法或聯合治療可取得一定的近期療效,使皮損改善;面部變形者,待病情穩定後,可行矯形手術。

預後

本病發展緩慢且病程長,可涉及較多組織,無有效治療方法,難以治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