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重慶市課程與教學研究基地資助項目
重慶市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資助項目
內容簡介
《面向資訊時代的技術與認知:遠程多媒體教學剃拔盼策略》從技術和認知的基本關係出發,運用大量的已有研究成果,探討了遠程多媒體教學的地位、基本構成及有效的具體化處理方法,論述了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生成性構成”(操作、調控與元認知)“內容性表現”(解釋性定向、行動性定向和問題性定向)“參與性演進”(環境創生、互動作用、績效支持和知識管理)及其核心教學變數。指向空間構成要素危主鍵雄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成性、指向外延類別形態的內容性,以及指向時間流程的參與性構成了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三維立體結構,反映出遠程多媒體教學中技術與認知的內在關聯。
《面向資訊時代的技術與認知: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可供從事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研究的科研人員、中國小教師,以及高校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申仁洪,男,博士,教授,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宣傳文化系統理論人才“巴渝新秀”,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重慶市高校優蜜束頌贈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主持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六項,主持重慶市精品課程建設、重慶教學團隊建設,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重慶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兩項櫃射遙,出版專著三部,參編國家級教材兩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教學系統和遠程多媒體教學系統
1.1 從“傳授”到“交往”:教學與教學系統的演進
1.1.1 教學:基本含義分析
1.1.2 教學系統:基本構成分析
1.1.3 傳授:傳統教學系統分析
1.1.4 交往:教學系統的現代走向
1.2 從“接受”到“對話”:遠程多媒體教學與教學系統的基本走向
1.2.1 作為教與學環境的技術存在
1.2.2 遠程教學和教學系統
1.2.3 接受:傳統遠程教學的基本隱喻
1.2.4 對話:遠程多媒體教學的基本隱喻
第二章 從“邊緣”到“核心”: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地位的凸顯
2.1 策略與教學策略: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前提
2.1.1 策略
2.1.2 教學策略
2.2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邊緣地位:國內外研究嘗贈的缺失
2.2.1 遠程教學策略的遮蔽和漸顯:國外的相關研究
2.2.2 遠程教學策略的理解偏差:國內的相關研究
2.3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核心地位:歷史與邏輯的分析
2.3.1 歷史的分析
2.3.2 現實的考察
2.3.3 邏輯的分析
第三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生成性構成及其具體化
3.1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構成分析的基本框架
3.2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生成性構成
3.2.1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元認知成分
3.2.2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調控成分
3.2.3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操作成分
3.2.4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生成性成分的互動作用
第四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內容性構成及其具體化
4.1 知識的分類體系與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
4.2 解釋性定向教學策略:面向陳述性知識
4.2.1 陳述性知識的心理機制
4.2.2 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目標與學習條件
4.2.3 解釋性定向教學策略
4.3 行動性定向教學策略:面向程式性知識
4.3.1 程式性知識的心理機制
4.3.2 程式性知識的教學目標與學習條件
4.3.3 行動性定向教學策略
4.4 問題性定向教學策略:面向境脈性知識
4.4.1 境脈性知識的心理機制
4.4.2 境脈性知識的教學目標
4.4.3 問題性定向教學策略
4.5 遠程多媒體內容性教學策略的整體關聯
第五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環境創生
5.1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
5.2 環境的基本構成:環境創生策略的前提
5.3 環境創生策略的心理學基礎
5.4 環境創生策略的核心教學變數
5.4.1 任務確定
5.4.2 情境的創設
5.4.3 資源的支持
5.4.4 技術的開發
第六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互動作用
6.1 互動作用
6.2 學習共同體
6.3 學習動機
6.4 師生互動
6.4.1 有效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
6.4.2 能力傾向與教學處理的互動作用
6.4.3 教師的自我效能
第七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績效支持
7.1 績效簽備禁支持策略的價值取向
7.1.1 以“發展淋祖院取向”超越“甄別選拔”
7.1.2 以“整體關聯”超越“唯智傾向”
7.1.3 以“動態生成”超越“靜態表現”
7.1.4 以“多元主體”超越“一元權威”
7.2 評估與反饋的多元化主體
7.2.1 學習者:學習活動價值的自我(個體)與相互(小組)認定
7.2.2 教師:學習活動促進者和引導者的價值判斷
7.2.3 專家學者:來自專業人員的價值判斷
7.2.4 家長和社會人士:來自“社會化”的評判
7.2.5 多元化評估與反饋主體的有效性
7.3 評估與反饋的生態化內容
7.3.1 有效評估和反饋內容的特徵
7.3.2 對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評估與反饋
7.3.3 學生成長和發展評價
7.4 多樣化的評估和反饋方法
7.4.1 多樣化評估和反饋方法的相互調適
7.4.2 多樣化評價方法的採用
7.5 動態化的評估和反饋過程
第八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知識管理
8.1 知識管理與遠程多媒體教學
8.2 資源(庫)管理
8.2.1 資源形式
8.2.2 資源標準化
8.2.3 遠程多媒體學習資源設計步驟
8.2.4 資源(庫)管理的模式
8.2.5 資源(庫)管理模組
8.2.6 資源(庫)的操作流程
8.3 課程與教學管理
8.3.1 課程與教學管理關鍵功能模組的數據流
8.3.2 基於Moodle的課程管理與教學系統
8.4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參與性構成的系統統整
參考文獻
後記
3.1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構成分析的基本框架
3.2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生成性構成
3.2.1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元認知成分
3.2.2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調控成分
3.2.3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操作成分
3.2.4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生成性成分的互動作用
第四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內容性構成及其具體化
4.1 知識的分類體系與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
4.2 解釋性定向教學策略:面向陳述性知識
4.2.1 陳述性知識的心理機制
4.2.2 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目標與學習條件
4.2.3 解釋性定向教學策略
4.3 行動性定向教學策略:面向程式性知識
4.3.1 程式性知識的心理機制
4.3.2 程式性知識的教學目標與學習條件
4.3.3 行動性定向教學策略
4.4 問題性定向教學策略:面向境脈性知識
4.4.1 境脈性知識的心理機制
4.4.2 境脈性知識的教學目標
4.4.3 問題性定向教學策略
4.5 遠程多媒體內容性教學策略的整體關聯
第五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環境創生
5.1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
5.2 環境的基本構成:環境創生策略的前提
5.3 環境創生策略的心理學基礎
5.4 環境創生策略的核心教學變數
5.4.1 任務確定
5.4.2 情境的創設
5.4.3 資源的支持
5.4.4 技術的開發
第六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互動作用
6.1 互動作用
6.2 學習共同體
6.3 學習動機
6.4 師生互動
6.4.1 有效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
6.4.2 能力傾向與教學處理的互動作用
6.4.3 教師的自我效能
第七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績效支持
7.1 績效支持策略的價值取向
7.1.1 以“發展取向”超越“甄別選拔”
7.1.2 以“整體關聯”超越“唯智傾向”
7.1.3 以“動態生成”超越“靜態表現”
7.1.4 以“多元主體”超越“一元權威”
7.2 評估與反饋的多元化主體
7.2.1 學習者:學習活動價值的自我(個體)與相互(小組)認定
7.2.2 教師:學習活動促進者和引導者的價值判斷
7.2.3 專家學者:來自專業人員的價值判斷
7.2.4 家長和社會人士:來自“社會化”的評判
7.2.5 多元化評估與反饋主體的有效性
7.3 評估與反饋的生態化內容
7.3.1 有效評估和反饋內容的特徵
7.3.2 對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評估與反饋
7.3.3 學生成長和發展評價
7.4 多樣化的評估和反饋方法
7.4.1 多樣化評估和反饋方法的相互調適
7.4.2 多樣化評價方法的採用
7.5 動態化的評估和反饋過程
第八章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參與性構成及其具體化:知識管理
8.1 知識管理與遠程多媒體教學
8.2 資源(庫)管理
8.2.1 資源形式
8.2.2 資源標準化
8.2.3 遠程多媒體學習資源設計步驟
8.2.4 資源(庫)管理的模式
8.2.5 資源(庫)管理模組
8.2.6 資源(庫)的操作流程
8.3 課程與教學管理
8.3.1 課程與教學管理關鍵功能模組的數據流
8.3.2 基於Moodle的課程管理與教學系統
8.4 遠程多媒體教學策略參與性構成的系統統整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