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產業研發》是2016年9月1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產業研發
- 作者:肖鋒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ISBN:978751153768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產業研發》是2016年9月1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鋒。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產業研發》是2016年9月1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鋒。內容簡介近年來,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一直是學術界爭議的焦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產業研發》的編者從大量參與地方文化...
《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全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延續歷史文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是于海廣主講的一本書籍。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勤勞勇敢的中國先民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的物質文化遺產大都得到了妥善的...
加強傳統工藝類特色鎮培育,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支持絲綢、黃酒、茶葉、青瓷、寶劍、文房、木雕等歷史經典產業傳承發展,培育形成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產業集群。加強國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是指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藉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這...
第三節法國重視民間力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 第四節義大利將智慧財產權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國家保護與市場運作相結合 第五章文化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產業發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第一節 文化全球化進程中非物質...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升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如下措施。一、打造山東非遺保護特色品牌 1.培育孔府品牌。深入挖掘以“孔府菜”為...
《“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十四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
非遺文創化,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興文化態勢。廣義的“非遺文創化”指:“依靠個人或團隊的力量,以非遺作為生產資料,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進行文化產品的開發行銷,把非遺與市場運行機制相...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發展》是202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炎、王佳。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髮展》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外延以及歷史和當下國內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理論研究;闡釋了在全球化...
其成員由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南京市社科院文化與歷史研究所共同參與組成,並聘請了一批國內外非遺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和文化企業負責人作為兼職研究員、名譽研究員,鄭孝清、趙德興任所長。工作宗旨...
在中國的文化實踐中,“民族民間文化”是長期以來使用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有著特定的含義和專指範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聯合國系統內最大的政府間智力合作機構,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早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在制訂遺產保護...
對廣德竹扇工藝進行有效的規範和深入、細緻的標準化定位與梳理,從而有效規範廣德竹扇生產性保護行為,可以避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度產業化開發,以致背離本質,不知不覺中加速消亡。通過該標準的制定,可以保證和提升產品質量、固化廣德竹扇...
《公約》第四章“在國際一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明確由締約國成員選舉的“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提名、編輯更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畫...
第一部分?深入發掘、研究,力求民間非遺保護工作行穩致遠/01 區域民間工藝產業發展概述/03 丹徒鄉繡的傳承及走向/17 以活態保護凸顯傳統技藝資源優勢 ??——來自“揚中竹編”非遺項目的實地調研思考/24 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生性保護建設思路...
其傳承和發展對於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提升紡織產業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將從理論、實踐、立法、保護、傳承、發展等不同方面對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行分析和闡述。
第三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應當注重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原則,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正確處理好政府和社會、事業和產業、保護和利用的關係。第四條市、縣(市...
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05〕18號印發《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目標和方針;建立名錄體系,逐步形成有中國...
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金融服務。健全多元投入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的監督管理,提高預算績效一體化水平。
第十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構應當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通過舉辦各類展示、展演、教育、培訓、交流等活動,加大對生產性保護項目的宣傳推廣。根據公平、擇優原則,積極推薦生產性保護項目的相關單位、人員參加各類展示、...
加強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 加大非遺傳播普及, 完善非遺傳承體驗設施建設, 推動非遺保護與旅遊發展相融合。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有利於切實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華文化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
第一節 少數民族舞蹈——土家擺手舞 第二節 漢族舞蹈 第六章 武陵山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第二節 武陵民族產業振興 第三節 旅遊資源開發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
23北京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以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為例 姜芷若/366 Ⅵ 典型案例 24北京金漆鑲嵌的工藝發展與保護傳承策略研究 劉東亮/379 25北京傳統金工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韓澄/392 26北京雕漆技藝傳承現狀研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指在通過生產、流通、銷售等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和產品,產生經濟效益,並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產實踐中得到積極保護,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
機場、車站、碼頭、廣場等公共場所應當為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宣傳和推介提供便利。第二十六條 本省建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為基礎的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將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於促進就業的傳統工藝美術項目...
第一條 為了保護傳統工藝美術,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的繁榮與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務院《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傳統工藝美術,是指具有百年以上...
本研究對“波羅誕”廟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特徵、傳承機制、保護方式進行了探討,通過圖形表現、歷史建築保護研究,使無形遺產的集體記憶能夠被感知、被保護,並宣傳和積極倡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實踐。本書記錄了嶺南大地非物質...
第十六條 市非遺工作機構每年從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中安排經費,作為市級瀕危項目傳承經費(以下簡稱“傳承經費”),用於市級瀕危項目的保護與傳承。市級瀕危項目的保護單位、代表性傳承人及傳承人候選人根據項目保護規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