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話

青田話

青田話是青田地方方言。屬吳語甌江片。保留濁音入聲,擁有四聲八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田話
  • 方言吳語-甌江片-青田話
  • 歷史:1200年
  • 有關典籍:《青田志》
  • 代表:以鶴城鎮語音為代表
形成原因,有關典籍,分布特點,

形成原因

青田縣歷史悠久,自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置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原來隸屬處州
青田話
遠古時期,浙南甌越一帶主要居住百越人,說的是古越語。今青田境域屬甌越地。
公元前333年,楚國滅越,加強了對吳越的統治,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歷時112年。由於楚人在吳越的勢力和影響,東楚方言“漢語”與古吳越語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內部差異的大方言——“江東方言”
秦漢時期,漢人對吳越地區正式開拓,但浙南、福建仍是越人天下,越人建立的東甌國閩越國一直處於獨立狀態。
“江東方言”六朝時期開始分為“吳語”和“閩語”。據東晉郭璞的記載,甌越人應從六朝開始說古吳語。
由於唐宋時期,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尤其是南宋遷都後。漢民族的先進文化影響以及漢人的不斷南下。科舉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影響,使《切韻》一系韻書對這些地區的方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教師雖用方言教學,但是他們的正音依據就是韻書的反切。所有這些歷史原因,使南方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文白異讀的特點。
宋末永嘉戴侗《六書故》記載的南部吳語台、溫、括(處州)當時的語言就已很近今語,指出的台、溫、括三片方言的差別也基本沒變。說明自宋末以來,這一帶的語言已較為成熟、規範,自成體系沒有大的變化。
在浙南地區,處州大部分是山區,交通不便,受到的影響稍微小一點,所以還跟閩語保持更多的共同特徵。吳語中的閩語成分看作是一種歷史的沉積,在北方方言的沖洗之下,這個歷史的沉積層自南向北越來越稀薄。但是不管它是如何的稀薄,即使只剩下了幾顆語言化石,它們對於我們去認識這些語言的古代面貌及其演變的過程,都是極其寶貴的。
甌江流域一帶古甌越所居之地,縱觀歷史沿革,台州與溫州,處州的關係卻錯綜複雜,幾千年的分分合合使台,溫,處一直處於"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糾葛中。所以南部吳語台州、溫州、處州很相近有很多閩語成分在,和蘇南浙西無法通話,到縉雲開始到金華那邊就全然不同了聽不懂多少。
相比之下,青田話具有乾脆利落、力度強硬 等特點。
青田話是吳語區域內的地方方言,有自己獨特的而完整的語音,辭彙,語法特徵。青田人使用的方言青田話,是我們祖先世代創造積累起來的極寶貴的地方文化遺產,是世世代代青田人傳情達意,交際溝通的重要工具。用青田話交流,對於在海外的30萬多僑胞來說,每逢親朋相聚時,總以青田話來敘舊,碰鄉情,這樣會感到格外的親切。
音標音標
發音特點
青田話與國語相比:聲母多8個 ,韻母多14個,聲調多4個。見下表:
聲母
韻母
聲調
青田話
29
49
8
國語
21
35
4
青田話辭彙中保存大量的古語詞。如仦(mei)兒(小孩),略舉見下表:
辭彙
青田話
熱頭
光生
靈清
生好
口嘴
阿達
馱細
國語
太陽
乾淨
清楚
漂亮
嘴巴
父親
子女
青田話有自己特殊的程度副詞。一類程度副詞是:常用"死人”(很),(音發:絲嫩),“骯髒”(音發:呃擇)作為程度副詞,相當於國語中程度副詞“很”,“十分”,“非常”,“特別”。列如:“死人(很)重”(音發:絲嫩jió)。另一類程度副詞是:常用“險”,“倒”,“甚”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相當於“得很”,例如:早險(音發:擇斜),早倒(音發:擇德),即“早的很”的意思;還有一種副詞性語法成分“添(tiā)”,相當於“再”,放在動賓或動補結構後面。列如:吃碗添(tiā)(音發:呲哇tiā)(再吃一碗),講遍添(tia)(音發:gō biā tiā)(再講遍)等等。
詞綴,助詞,詞素。
1詞綴 一類為名詞常帶“兒”(發音英文n),含有“小'的意思,例如仦(mei)兒(小孩),嬡妵兒(小女孩)菜籃兒(小菜籃)等等。另一類帶有“頭”,含有部位的意思。例如鼻頭,門前頭(眼前)天光頭(早上)等等。
2助詞。動詞後常用語氣助詞“唄”,“咯(go)唄”,相當於“了”。例如:吃咯(go)以走(吃了就走)還有“呷(ga)”。相當於“的 ”意思。你呷仦(mei)(你的小孩)。“宕duo”,相當於“著”。例如:坐宕(坐著)。
3詞素。有些詞素序跟國語相反。例如:歡喜——喜歡,鬧熱——熱鬧,人客——客人等等。
歇後語。
糖砂拌水(砂糖拌水)——青田(清dià)
爛頭戴帽——章旦(長戴)
布袋勿扎——山口(sā 鎧)
盲眼雞啄著蟲——湊巧
水雞(水鴨)聽天雷——聽東說西
諺語。
清明饃糍重午粽,過年糖糕豬腳凍。————
青田華僑三把刀,菜刀剪刀切皮刀。
出門斷咯板,全靠一身膽。————
廣泛流傳童謠,山歌。
《哄仦mei歌》哇哇仦mei仦困(睡),奶娘鏟田岸,鏟條泥鰍三斤半,仦仦汪汪醒,奶娘煎個大麥餅,你吃咯飽單單。
山歌《加字歌》:大字加橫便是天,宋朝出個包青天,鐵面無私清如水,鍘惡雪工冤萬民贊。口字加直便是中(忠),宋朝出個楊令公,六男二女都是英雄,太君桂英更威風。

有關典籍

《青田話》
作者:張錢松等編著
《青田志》

分布特點

青田話,以鶴城鎮語音為代表。由於受鄰近方言的影響,縣境內各地方言有著明顯差異
一、以鶴城鎮為中心(占人口78%)
包括鶴城、阜山、船寮、海口(錦水以東)、山口、方山、仁莊、湯垟、東源、季宅、禎埠、仁宮、巨浦(大部)、高市等。
北山腔的青田話,包括郎回至張凹沿小溪一帶,北山、張口、坑底、巨浦(小部)等。
麗水話影響的青田話,包括海溪、舒橋、王岙、禎旺。
縉雲話影響的青田話,包括季宅的潘山、王岙的蔡坑。
二、三塘匯以西方言小區(占人口7.5%)
石帆、浮弋、臘口一帶接近麗水話,音調教軟;章村接近麗水碧湖話。
三、洲頭東北方言小區(占人口11.5%)
沿甌江東下,圩仁一帶講青田話,至沙埠、港頭開始變音。俗諺:“港頭一個潭,講話半圇囤”。 貴岙、溫溪、吳坑、小舟山、黃垟、萬山等以及平橋鄉平山村、油竹鄉半坑村講永嘉永臨片話。
分布分布
湯垟鄉西天、山炮白水濟、周樹等村近瑞安話
四、萬阜一帶方言小區(占人口3%)
萬阜、嶺根(大部)、雙垟(小部)等鄉近南田話,俗稱“九都話”。
五、畲族、閩語方言島(占人口0.3%)
浮弋鄉的西菇坦、田坑、馬岙、雷公岙,章村鄉黃山頭、塘後、顏宅寮,黃寮鄉西坑口,張口鄉箬坑,北山大岩下,嶺根鄉洪公坑等地,講畲族話,也會講當地方言。
山口鎮小平坑村講閩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