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垟鄉地處縣城西南山區,北緯27°59′,東經120°12′,東靠仁莊鎮,南與瑞安、文成兩縣交界,西連阜山鄉,北接仁莊鎮吳岸村,全鄉總面積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45畝,林地72518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湯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青田縣
- 面積:79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265人(2017年)
基本概況,政區簡介,建置沿革,經濟社會,經濟狀況,社會發展,風景名勝,
基本概況
氣候水文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年降水量約1700毫米。主要溪流為四都港,系甌江南面源頭,自西南部匯集各山澗於小佐,經乾坑、圩潭流至洪口,至此聚集二條支流(一條是自老應岩流出,稱為七源,全長7公里,另一條自垟寮白玉坳流出,全長5公里),三條溪流在洪口村橋頭匯聚集流向吳岸。
自然資源
湯垟鄉山戀重疊,危峰聳立,主要山脈有金雞山、馱排山、天門崗、金竹崗,其中金雞山海撥1320.7米,為青田縣第二高峰。立木蓄積量大,筍竹兩用林資源豐富,有多處水果基地。主要礦藏已探明的有山炮綠和石英礦,該鄉交通便利,省青岱線、230省道穿境而過。
政區簡介
湯垟鄉,位於浙江省青田縣政府駐地西南18公里。東靠仁莊鎮,東南與瑞安、文成兩縣交界,西連阜山鄉,北接仁莊鎮吳岸村。1265人(2017年),下轄7個行政村(洪口、湯垟、垟寮、乾坑、小佐、西天、西天坑),77個村民小組,人均純收入6869元,農業總收入1372萬(包括種植業、林業、漁業、養殖業)總面積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45畝,林地72197畝。湯垟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年降水量約1700毫米。湯垟鄉山戀重疊,危峰聳立,主要山脈有金雞山、馱排山、天門崗、金竹崗,其中金雞山海撥1320.7米,為青田縣第二高峰。立木蓄積量大,筍竹兩用林資源豐富,有多處水果基地。主要礦藏已探明的有山炮綠和螢石礦,該鄉交通便利,省青岱線、230省道穿境而過。
建置沿革
清朝時稱四都,民國時屬四內鄉。
1949年5月解放後屬吳岸鄉,西天坑等7個村由吳岸鄉析出與西天鄉的3個村合併成立湯垟鄉,駐地在湯垟村(別名野客寮)。
1958年改為湯垟管理區。
1961年改為湯垟公社,駐地遷至洪口村,公社名稱不變。
1983年復稱湯垟鄉。鄉政府駐洪口村。
經濟社會
經濟狀況
湯垟鄉是我縣著名僑鄉之一,旅居海外僑胞有5000多人,平均每年有200至300人出國,近年來,在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在省計經委的扶持下,1997年全鄉順利脫貧,其中小佐村和西天村基本實現小康,洪口、湯垟、乾坑等村於2001年達到小康,2002年全鄉各村全部實現小康。
(一)農業 湯垟鄉是以發展農副產品生產為主,以發展旅遊業為副的山區中心集鎮。全鄉有耕地2345畝,其中水田1995畝,旱地350畝,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從傳統農業轉向效益農業,農戶以種植蔬菜、開發水乾果基地、稻田養魚、家禽家畜養殖為主。
(二)、林業 我鄉林業用地面積72518畝,森林覆蓋率為84.9%,生態公益林面積為37877畝。湯垟鄉歷屆政府對發展林業生產都十分重視,圍繞“生態之鄉”戰略目標,制訂長期的林業發展規劃,堅持長期開展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林木管護等工作。
社會發展
(一)教育 湯垟鄉校:創辦於1970年4月,原為湯垟鄉校附設國中班,1989年實行中學單獨制,2001年將國小實施撤併,命名為湯垟鄉中心學校。校址在高斯垟,校園占地面積7980平方米,有主要建築物4幢,其中扶教大樓為4層磚混結構,內建教室20個,辦公室6個,會議室1個,工程於99年9月竣工,總建築面積為860平方米總投資40萬元,其中省計委資助25萬元,縣教委補助10萬元,鄉自籌5萬元,原舊國小校址改建為4層磚混結構的教師宿舍樓,近年來,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現任書記吳金平、校長周志海的共同努力下,教學質量名列同類學校前列,2004年中考考入市、縣重點高中第一批的有6人,同時,2004年獲得了市級“教育強鄉”稱號,2005年獲得了省級“教育強鄉”稱號。
(二)衛生: 湯垟鄉衛生院創建於50年代初期,前身為鄉保健院,先租用民房,設在洪口橋頭金志青樓下廂房,面積約20平方米,1998年搬至洪口橋頭新門診大樓,大樓占地面積17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12平方米,為4層磚混結構,總投資35萬元,其中省計經委資助20萬元,縣衛生局10萬元,該院自籌5萬元,有醫務人員6人,年門診人數達12000人次,業務收入40餘萬元。鄉衛生院門診大樓的建成,使我鄉衛生醫療設施在質和量上都是一個飛躍,解決了民眾就醫難的問題。
(三)電力 金雞電站:位於金雞山腳虎跳峽,為股份制企業。水庫大壩高21米,長50米,頂寬3米,集雨面積12.8平方公里,正常庫容32.5萬立方米,水頭高75米,輸立導洞長1050米,裝機2台,640千瓦。工程總投資510萬元,1997年10月興建,2000年4月竣工發電,年發電量196千瓦,並建成變壓器一隻,由山口大電網輸送,使全鄉各個村都通了電。
湯垟電站:位於垟寮坑桐子園,為股份制企業。水庫大壩高16米,長35米,頂寬1.5米,集雨面積4平方公里,政黨左庫容1.5立方米,水頭高72米,輸水導洞長1000米,裝機1台,160千瓦。工程總投資40萬元,於1980年竣工發電,年發電量30千瓦時。
(四)供水 湯垟鄉村民過去飲用水主要靠溪水和泉水,1996年初籌建自來水工程,至1999年底,總投資76萬元,全鄉村村通自來水,民眾可以飲用衛生方便的自來水。
(五)、基礎設施建設 1998年5月,湯垟鄉政府所在地通程控電話,2001年全鄉11個行政村村村通電話,2000年元月鄉政府所在地建成移動基站,網路覆蓋鄉政府所在地及周邊村莊,2001年八月開通中國聯通。2000年通有線電視。1972年華僑林三漁捐資23.55萬元,將山口至仁莊機耕路改建成公路,並延長至湯垟鄉洪口村,1977年10月通客運班車,1998年洪口村段混凝土路面鋪成。2004年元月青岱線二期工程結束,路面為2級公路,2004年,鄉康莊工程洪口至垟寮投入建設,於今年3月竣工。圩潭至小佐段康莊工程於去年11年竣工;洪口至白水濟康莊工程也進入掃尾階段,今年有望竣工。
(四)、人民生活 我鄉人均收入逐年攀升,1985年為225元;1996年為495元;2002年為3319元,並跨入小康鄉; 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6869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住房的質量也有很大的飛越,進入湯垟鄉政府所在地及周邊村莊,樓房林立,規劃整齊,道路寬敞。
風景名勝
金雞山
金雞山位於縣城東南方向38公里處,湯垟鄉境內,海拔高1380米,素有東甌第一峰、江南小黃山之稱。東臨溫州、南接瑞安、西連文成,居六縣市交接點,我縣處其北面。金雞山地勢險要、巍峨壯觀。山上楊府神殿、仙靈寺、觀音洞等寺廟較多,每年有眾多來朝拜的香客,也許多遊客慕名來此遊玩。
天門山
距離鄉政府所在地約3公里,距今有500年歷史,相傳由四大頭初建,上有正殿、偏殿、涼亭、迴廊等設施,是人們求神及休閒析好去處。
西天景區
位於鄉政府的西北方向,路程為15公里,海拔約900米,由岩龜、仙人岩、峰松岩等自然景觀組成,那裡氣候涼爽,資源豐富,植被覆蓋良好,是人們避署休閒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