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梅(薔薇科李屬植物)

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梅(Armeniaca mume Sibe.var.mume):薔薇科、李亞科,李屬木本植物。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貼上;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產地是中國中南部至印度支那北部,主要生長在溫帶生物群落中。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乾制,或熏製成烏梅入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潔,在冬末春初開花,枝幹蒼古,植為盆景、庭木尤富觀賞價值。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方法,嫁接,扦插,壓條,播種,栽培技術,露地,盆栽,切花,樁景,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下級分類,主要變種,品種分類,下級列表,主要價值,經濟,醫藥,觀賞,植物文化,市花市樹,觀梅勝地,詠梅畫梅,

植物學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套用歷史。《書經》云:“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國風·召南》云:“摽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藝梅漸盛時期。據說,在隋唐之際,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主章安大師(561-632年)曾於寺前手植梅樹。唐代名臣宋璟作《梅花賦》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貸語。根據詩文記載來看,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種,主要屬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時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當時稱“紅梅”。《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今日崇慶縣(即古蜀州)硃砂型品種既多且好,顯然是有其歷史根源的。
(960-1368年),是中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藝梅技藝大有提高,花色品種顯著增多。南宋范成大著《梅譜》(約1186年),蒐集梅花品種12個,還介紹了繁殖栽培方法等,這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除介紹江梅型、官粉型、硃砂型外,還介紹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葉梅”)、“綠萼型”、“單杏型”。屬杏梅系杏梅類、黃香型(即百葉湘梅,屬黃香梅類)和早梅型(花期特早,中國國內已不多見),等等。此外,周敘《洛陽花木記》(1082年),記載了硃砂型(紅梅)等品種。而張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與宋伯仁《榜花喜神譜》(1239年)等,則為有關梅花欣賞與詩、畫的專著。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畫梅成癖的王冕,在九里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畫、詩,皆遠近聞名。趙孟頫、楊維楨、謝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詩詠梅。現昆明溫泉對岸的曹溪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態龍鐘,虹曲萬狀,仍年年開花、結實。
明代梅花的栽培技術有了較大提高,新品種大量出現,種植梅花在當時社會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達到了繁榮昌盛的高度。明、清時;藝梅規模與水平續有進展,品種也不斷增多。明王象晉的《群芳譜》(1621年),記載梅花品種達19個之多,並分成白梅、紅梅、異品3大類。劉世儒的《梅譜》,汪怠孝的《梅史》,皆記梅花,資料甚豐。
清陳昊子的《花鎮》(1688年),記有梅花品種21個,而其中的“台閣”梅、“照水”梅,均為前所未有的新品種。當時蘇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聞名。龔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館記》云:“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重修成都縣誌》(1873年)記載早梅、白梅、宮春梅、照水梅、硃砂梅、綠萼梅等甚詳。當時,詠梅的書、文、畫,爭相出世,“揚州八怪”中詠梅、畫梅的名家,如金農、李方膺,為世人知曉。
辛亥革命以後,梅花栽培進入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梅花品種由各地分散種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個體栽培到國家政府投入進行科學研究和規模化發展。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陳俊愉等為代表的中國學者,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建立了中國梅花統一分類新體系,出版了《中國梅花品種圖志》、《中國梅》等鴻篇巨著,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學參照。

形態特徵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鐘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貼上;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

分布範圍

原產地:中國。
引進:日本、朝鮮和韓國。
來源不明:寮國和越南。
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分布圖

繁殖方法

嫁接

繁殖嫁接是中國繁殖梅花常用的一種方法,嫁接苗生長發育快,開花早,能保持原種的優良特性。嫁接砧木可選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實生苗,其中桃、山桃的種子最易得到,嫁接易成活,接後生長快捷,開花繁多,因而生產上較多套用,但接後易發生病蟲害,使得壽命縮短,不如杏、山杏、梅為砧木好,因而提倡用三者的種子培育1-2年實生苗,再作為砧木用於嫁接。
嫁接方法因地區和不同栽培目的而有差異,如北京天旱風大,多在處暑白露期間進行方塊芽接,上海等江南地區多在3-4月份早春發芽前進行腹接、切接,或在秋分前後進行腹接,而蘇州、揚州則於2-4月或6-8月常用果梅老根作砧木與梅花幼樹進行靠接製作梅樁。
芽接也是梅花常用的繁殖方法,多於7-8月進行,華北一帶常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芽接。芽接節省接穗,方法簡便,適合在砧木和接穗細小的情況下採用,成活率較高,可採用“T”字形芽接法。選1-2年生健壯枝條中上部飽滿的腋芽作接穗,在腋芽的上方約0.5厘米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從腋芽左右各0.5厘米處豎斜切一刀,使接芽成上寬下窄的盾形,削麵要平滑,去掉裡面的木質部,剪去葉片反留葉柄。在砧木苗基部距地面5-6厘米處選一光滑的皮面,切成一個“T”字形切口,艮短大小與接穗相仿。隨即把芽片插入接口,使切口密結,最後用塑膠條綁紮固定,將葉柄及芽露在外面。
嫁接後如遇乾旱要適當澆水,多雨季節要開溝排水,多風天氣要防止接芽枯萎或接枝處因颳風而斷裂,並要隨時剪除砧木上萌生的櫱芽及剪砧。

扦插

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若要得到較高的成活率,必須選用容易生根的品種。插條選擇幼齡母樹當年生健壯枝條,長10-15厘米,於早春花後或秋季落葉後進行扦插。基質選用砂壤土。扦插深度以插條的1/3-1/2為度,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插後先澆一次透水,以後澆水不必過多,床土過濕易招致插條腐爛,適當噴霧增濕有利插條生根成活。春插者越夏期間須搭蔭棚,一般成活率30%-80%,宮粉、綠萼、骨里紅等易生根品種常用扦插繁殖。

壓條

梅的繁殖量不大時可使用壓條法。早春2-3月選生長茁壯的1-3年生長枝,在母樹旁挖一條溝,在枝條彎曲處下方將枝條刻傷或環剝(寬0.5-1厘米,深達木質部),壓入溝中,然後覆土,待生根後逐漸剪離母樹。亦可用高壓法繁殖大苗,在梅雨季節,從母樹上選取適當枝條刻傷或環剝,然後用塑膠袋包混合土,兩頭綁緊,保持濕度,過一個月後檢查是否生根,生根後可從切口下剪離移栽培養。

播種

播種以秋播為好,如須春播則應在秋季用砂層積種子,早春取出條播。果實6-7月變色時採收,攤放室內,使充分後熟,洗出種子晾乾備用。梅花的播種實生苗由於生育速度慢,進入開花期遲,且後代種性變異大,用於繁殖砧木或選育新品種用。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 梅花栽培分為露地栽培、切花栽培、盆栽和樁景栽培。

露地

依據梅花生態習性,露地栽植亦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高燥地,成活後一般天氣不旱不必澆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時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備足明年生長所需養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長後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結合澆水進行。冬季北方應採取適當措施進行防寒。地栽尤應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改善樹冠內部光照條件,促進幼樹提早開花。修剪以疏剪為主,最好整成美觀自然的開心形,截枝時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輕剪為宜,過重易導致徒長,影響來年開花。多於初冬修剪枯枝、病枝和徒長枝,花後對全株進行適當修剪整形。此外,平時應加強管理,注意中耕、灌水、除草、防治病蟲害等。

盆栽

中國北方由於冬季嚴寒,地栽難以越冬,多作盆栽,適宜在冷溫室中越冬生長。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數年後,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盆梅對水分比較敏感,要求也比較嚴格,盆土過濕輕則根系發育不良,葉黃而落,重則傷根毀樹,過乾則短枝少,新梢伸長慢,易落葉,花芽發育不良,因此盆梅澆水應乾澆濕停、見乾見濕、不乾不澆、澆則澆透,雨天要避免盆土內積水。在新梢生長期應避免因澆水過多而抽枝過長,初夏花芽分化前,適當控水,以利於形成花芽和著生花蕾,夏季應正常澆水,此時水分不足易落葉和影響花芽形成,秋季落葉後減少澆水次數,保持土壤不乾不濕,以利枝條充實,冬末初春適當增加澆水,便可收到花繁滿枝的效果。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當新梢長到約5厘米時,可施一次薄餅肥水,促使枝條生長健壯。花後展葉時,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條長到20厘米時控制施肥。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後都應當澆水。
盆栽梅花應放在通風向陽處養護,過密或環境蔭蔽,使植株高而細弱,冬季多曬太陽則花芽飽滿粗壯,花色艷麗,姿態美觀。若控制樹形,促使幼樹提早開花,需適時修剪整形。梅花的花芽是在一年生的新生枝條上形成的,一般當幼苗長至25-30厘米時,剪去頂端,萌芽後留頂端3-5個枝條作主枝,當枝條長到約20厘米左右時,摘心,以利花芽飽滿。次年,花後留基部2-3個芽重剪,剪時應注意剪口芽的方向,選準外向芽,內向芽。發芽後剪除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盆梅因直則無姿、正則無景、密則無態,應按“疏、欹、曲”而又不矯揉做作的原則進行修剪。
盆栽梅花應每隔1-2年在早春花後修剪完畢進行換盆、換土。如使盆栽梅花春節開花,在冬季落葉後放入室外自然休眠,元旦以後移入溫室向陽處,室溫保持8-12℃,每天向枝端灑水,並保持盆土濕潤,使花蕾現色後,增溫到15-20℃,則春節即可開花。如使“五一”開花,整個冬季需放在稍高於0℃的冷室內不見直射光,盆土保持相對乾旱,直到4月上旬再逐步移到室外。

切花

栽培以生產切花為目的者,多在露地成片栽植,株行距要小(3×3米),主幹留低(約30厘米),並適當重剪,多施肥,以促進生長大量枝條,使樹體成灌木狀,每年都要對當年生枝條短剪,供插瓶及其他裝飾用。落葉後要施足肥料,以恢復樹勢,來年花謝後施肥以磷肥為主。適合切花栽培的品種主要為宮粉型,玉碟形、綠萼型為次。

樁景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長比較脆弱,水分管理要適當,切忌過濕,以免漬水爛根,導致樁頭枯萎死亡,常給葉面和乾枝灑水,對衰老樁景有養葉護根的作用。樁景栽培梅花需要進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樹體,細枝可用棕絲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彎曲造型。用老果梅作砧木嫁接,可適當多靠接幾枝,然後進行造型,經過數年藝術加工和細心培養,樁景即可成功。

病蟲防治

病害

卷葉病:卷葉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脅迫狀態下,葉片兩側向正中折合內卷,整個梅株呈疲倦萎蔫狀態,嚴重時導致葉片大量脫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夏季高溫少雨、土壤乾旱、空氣乾燥、光照過強,另一方面梅樹本身為細鬚根,對水分的吸收和運送能力較差,再加上梅花葉質偏薄,而此時梅株對水分的蒸發又較快,總體上水分處於虧缺狀態,從而導致其葉片發生捲曲,其中尤以“綠萼梅”品種發生最為嚴重。卷葉現象約從6月開始,雨後有所緩和,葉片可稍許平展;在風調雨順、水分供應充足時,卷葉出現較晚,不會大量落葉,也不會影響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法:卷葉是梅花本身特別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氣候因素綜合作用所致。為此加強管理,使其根系發育良好、樹體生長健壯,從而提高其吸水和運水能力;進入高溫乾旱季節後,加強根部澆水、葉面噴水和環境灑水,通過增濕降溫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涼爽的環境;盆栽梅花,特別是淺盆梅樁,尤其是對“綠萼梅”品種,可搭棚遮陰,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間,保護其卷葉不至於因脫水過重而掉落即可。
黃化病是一種在鹼性土壤條件下,出現的缺鐵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區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於土壤或培養土偏鹼,或因長時間澆灌偏鹼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長期處於偏鹼的環境中,導致營養鬚根壞死,從而引起葉片褪綠髮黃。鹼黃主要表現在新抽嫩枝的葉片上,葉片偏小,葉脈間褪綠呈黃白色,不很規則,但葉脈尚呈綠色,中下部的老葉一般不發生黃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園土,要將其pH值調整至6.5以下;用自來水澆花,要先放置3-5天,並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亞鐵顆粒;生長季節每月澆施一次礬肥水,可預防黃化病的發生;葉片出現較嚴重的黃化後,可用0.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施根部,用0.2%的藥液噴灑葉面,半月一次,澆噴兼施、雙管齊下,可促成其嫩葉褪黃變綠。少量盆栽也可考慮用1%的食醋液或0.5%檸檬酸液澆施根部。
炭疽病受害葉片最初產生褐色小斑點,後擴大成1厘米以下的圓形、橢圓形病斑,生於葉緣者多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為紅褐色和暗紫色,上生黑色小點,呈同心圓輪狀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塊在染病落葉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風雨傳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發病嚴重。“硃砂型”梅花最易感染,“綠萼型”最抗病。
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葉燒毀;從4月中旬開始用50%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交替噴灑,連續3-4次。
流膠病為枝、乾主要病害。患病枝、乾變褐腐爛,並伴有流膠,樹勢逐漸衰弱,導致抽枝少而細,花芽分化不良,嚴重時枝條幹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膠,一般發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為中心,滲出脂狀膠液,初呈淡黃色、半透明、柔軟,後逐漸氧化凝固成褐色晶體狀,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枯死;乾腐型流膠,一般發生在主幹上,初為水漬狀;後變褐腐爛,腐爛部分逐漸變褐下凹,樹皮開裂反卷,並伴隨有流膠,嚴重時樹勢衰弱,甚至會全株枯死。3-11月均可發生,以6-9月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排除積水;防止蛀乾性害蟲侵入,避免日灼和凍害;刮除病部膠狀物,塗抹3-5度的波美石硫合劑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塗抹創口。
膏藥病:在枝幹樹皮上形成圓形、橢圓形灰褐色大病斑,狀似平貼之膏藥,後期出現龜裂,小枝發病的膏藥形病斑呈淺灰色,並且繞小枝一圈,後期與小枝分離,呈鞘狀套住小枝。此病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削弱樹勢,嚴重時樹體逐漸衰弱死亡。全年均可發生,以夏季最為集中,地處潮濕、樹冠鬱閉的衰弱樹易發病,蚧殼蟲為主要傳播媒介。
防治方法:通風透光,開溝排水;消滅蚧殼蟲,減少傳媒;秋末落葉後至春季發葉前刮除病部燒毀,塗抹3-5度波美石硫合劑;少量盆栽,有葉期可於颳去病斑後。塗抹達克寧霜軟膏。
煤污病由於蚜蟲、蚧殼蟲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蜜露”,在比較陰濕的條件下,易誘發煤污病。表現為葉片、樹幹、枝條上被有一層烏黑的煤污層,嚴重影響到梅株葉片的正常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不能正常孕蕾開花。
防治方法:春季出現蚜蟲危害,及時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出現蚧殼蟲危害,可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多·硫懸浮劑800倍液噴灑植株。
根癌病由土壤根癌桿菌借苗株傷口侵入而引起,多發生於根頸部及嫁接口部位,有時也發生在主幹和枝條上。受害部位長出球形、扁球形腫瘤,初為乳白色或肉色,較為柔軟,後變硬木質化呈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呈龜裂狀。梅株感病後根系發育不好,地上部分生長遲緩,樹勢衰弱,影響到花芽分化,嚴重時葉片發黃脫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從疫區購進未顯症狀的梅苗,栽種前要先行消毒,可用2000倍72%的農用硫酸鏈黴素浸泡30分鐘;或用“抗根癌菌劑”Ⅰ號或Ⅲ號,加水1-2倍調勻,定植前蘸根20分鐘,預防效果較好;對大植株不忍捨棄,可用利刀切除癌腫部分,再用石灰乳或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5份)塗抹傷口,並單獨養護。

蟲害

桃粉大蚜:即“膩蟲”之一種,主要在嫩梢和幼葉上刺吸汁液。該蟲以卵在梅花的枝、芽上越冬,來年3-4月梅花抽梢展葉時,孵化出的無翅若蚜危害最甚,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並能誘發煤污病。
防治方法: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液噴殺;家庭少量梅株出現蚜蟲,可用苦楝葉揉汁稀釋噴殺,也可用草木灰灑在有蚜蟲的枝葉上,過1-2個小時後用清水沖洗枝葉即可。
黃褐天幕毛蟲以幼蟲啃食嫩芽、新葉及葉片,並在枝杈處吐絲結成天幕狀網,群居於白色天幕上,老熟幼蟲離開天幕分散暴食,嚴重時可將整株葉片吃光。
防止方法:發現幼蟲群集在天幕上時,可清除網幕、燒死幼蟲;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
桃紅頸天牛桃紅頸天牛是危害梅樁主幹的主要害蟲。遭其危害的梅樁基部地面上,常堆存有紅褐色的蟲糞。
防治方法:5-6月在雨後晴天的中午,尋找在枝幹上歇息的成蟲,將其殺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在樹幹上發現排糞蟲孔後,用毒簽插入蟲孔熏殺,或用藥棉蘸敵敵畏堵塞蟲孔;秋末冬初,進行樹幹塗白。
蚧殼蟲危害梅花的蚧殼蟲種類較多,主要有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梨圓盾蚧、朝鮮球堅蚧、龜蠟蚧、褐軟蠟蚧等,其中尤以朝鮮球堅蚧危害最為嚴重。主要以若蟲和雌成蟲密集在枝幹上汲取汁液,嚴重時使樹勢減弱,造成枝條枯死或全株死亡。它還是膏藥病的主要傳播蟲媒。該蟲嚴重發生時,蟲株率達90%,梅株死亡數占死亡總數的85%。
防治方法: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用50%的殺螟松1000倍液,或50%的馬拉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乙醯甲胺磷500倍液+除蟲菊脂2000倍液,進行噴灑,對若蟲殺滅效果都很好;用7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對朝鮮球堅蚧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紅蜘蛛即葉蟎。梅花普遍受其危害,且比較嚴重。它以成蟲、若蟲在葉片背面危害,初為受害葉片正面出現黃白色失綠小點,後失綠面積擴大,葉片失去光澤,嚴重時一片蒼白,造成提前落葉。成蟎卵圓形,初脫皮時為紅色,取食後變為暗紅色,大小在0.5毫米左右,若蟎、幼蟎略小。該蟲一年發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蟎在枝幹的粗皮裂縫和落葉層間越冬,5-7月乾旱時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用25%的倍樂霸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或用20%的滅掃利乳油2500倍液噴殺,或用5%的尼索朗乳劑1500倍液噴殺。因其蟲體較小,且藏匿於葉背面,噴藥時一定要仔細均勻,並輪換使用不同的殺蟎劑。
袋蛾即“吊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蟲為絲質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較大的碎葉片或少數排列零亂的枝梗。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上旬為幼蟲孵化高峰,到11月復以老熟幼蟲在囊內越冬。初孵幼蟲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絲下垂,隨風傳播,在適宜的梅株或其他植物上吐絲綴葉成囊。幼蟲藏匿於囊內,取食遷移時負囊而行,初時取食葉肉,剩下上表皮,使葉片呈透明斑點,長大後食葉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啃食莖幹表皮、嚼食果肉;高溫乾旱持續時間長時,危害特別嚴重。
防治方法:秋冬季結合修剪,人工摘除袋囊,消滅越冬老熟幼蟲;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5%的滅幼脲3號1500倍液噴殺幼蟲;在低齡幼蟲盛期,用50%的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殺幼蟲;於產卵高峰期,用20億/克的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懸浮劑1000倍液噴灑。
刺蛾即“洋辣子”。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黃刺蛾、麗綠刺蛾、綠刺蛾、扁刺蛾、扁黃刺蛾、褐邊綠刺蛾等。夏季以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可將葉片啃光,僅剩下粗葉脈和葉柄,影響梅株的正常生長和孕蕾開花。幼蟲體上長有較多的毒毛,對人體皮膚有嚴重的刺激性,一旦接觸人的皮膚會產生強烈的灼痛感。
防治方法:秋冬季人工剝去枝幹上的越冬蟲繭;成蟲羽化期利用其具有較強的趨光性特點進行燈光誘殺;盆栽用0.3%的印楝素500倍液,或25%的滅幼脲3號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劑1500倍液噴殺。

下級分類

主要變種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厚葉梅
厚葉梅(變種)野梅
Armeniaca mume Sieb. var.palleseens (Franch.) Yu et Lu
葉片較厚,近革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果實卵球形;核近球形,基部鈍而成圓形。
產中國四川西部至雲南西部。此種為梅的野生種,生於山坡林中或溪邊,海拔1700-3100米。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長梗梅
長梗梅(變種)
Armeniaca mume Sieb. var. cernua (Franch.) Yu et Lu
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花梗長1厘米,結果時俯垂。
產中國雲南西部至西北部。生於山坡路邊、溪邊或疏林下,海拔1900-2600米。越南北部和寮國北部也有分布。

品種分類

梅的品種分果梅和花梅兩大類。
  • 果梅
果梅的栽培品種,據曾勉教授在浙江的調查研究,大致分為三類,簡述如下。
白梅品種群:果實黃白色,質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乾用。例如大白頭、太公種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青梅品種群:果實青色或青黃色,味酸或稍帶苦澀,品質中等,多數供制蜜餞用。例如四月梅、五月梅、白水梅等。成熟期為4月中、下旬。
花梅品種群:果實紅色或紫紅色,質細脆而味稍酸,品質優良,供制陳皮梅、劈梅等用。例如軟條梅、紫蒂梅、大葉豬肝、胭脂梅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
  • 花梅
花梅的品種,由於長期栽培,變異較大,品種甚多,據陳俊愉教授近期研究,分為以下四類。
一、 直腳梅類(Armeniaca mume var. mume) 枝條直立或斜展,按花型和花色分為以下七型。
江梅型(Armeniaca mume f. simpliciflora T. Y. Chen) 花碟形,單瓣,純白、水紅、肉色或桃紅等色。有29個品種,如單粉、單瓣紅、楊貴妃、小玉蝶、白梅等。
宮粉型(Armeniaca mume f.alphandii Carr.Rehd.) 花碟形,半重瓣至重瓣,粉紅色。現知75個品種,如宮粉、粉嘴子、千葉紅、南京春,粉妝檯閣等。
大紅型(Armeniaca mume f.rubriflora T. Y. Chen) 似宮粉型而花色大紅,開花特繁,甜香甚濃。有品種15個,如紅梅、大紅、小紅、紅星、天星紅等。
硃砂型(Armeniaca mume f. purpurea (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單瓣、半重瓣或重瓣,紫紅色。已有47個品種,如白須硃砂、江南硃砂、骨里紅等。
玉碟型(Armeniaca mume f. albo-plena (Bailey)Rehd.) 花碟形,重瓣,白色;花萼絳紫色。有30個品種,如玉碟、粉碟、紫蒂白等。
綠萼型(Armeniaca mume f. viridicalyx (Makino)T. Y. Chen) 花碟形,單瓣至半重瓣,白色;花萼綠色。已有13品種,如綠萼、單瓣綠萼、李花綠萼等。
灑金型(Armeniaca mume f. versicolor T. Y. Chen et H. H. Lu) 花碟形,單瓣至重瓣,在一棵樹上同時開近白色、粉紅色與白底紅條或白底紅斑點的各色花朵,較為獨特。現已知有9個品種,如灑金紅、晚跳枝、二喬、五寶等。
二、照水梅類(Armeniaca mume var.pendula Sieb.) 枝條下垂,形成獨特的傘狀樹姿,可分為以下六型。
單粉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simplex T. Y. Chen) 花碟形,單瓣,粉紅或白色。現知有3個品種,如單粉照水、單瓣照水等。
雙粉照水型(Armeniaca mumef. modesta 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或重瓣,粉紅色。有2個品種,即綾眼和東洋紅照水。
骨紅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atropurpurea T. Y. Chen) 花碟形,單瓣,深紫紅色,如骨紅照水。
殘雪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albiflora T. Y. Chen) 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殘雪照水。
白碧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viridiflora T. Y. Chen)花碟形,單瓣或半重瓣,白色;花萼綠色,如雙碧照水、單碧照水。
五寶照水型(Armeniaca mume f. marmorata T. Y. Chen) 一棵樹上同時開近白、粉紅及白底紅條紋或白底紅斑點的花,如五寶照水。
三、龍游梅類(Armeniaca mume var. tortuosa T. Y. Chen et H. H. Lu) 枝條自然扭曲如游龍;花碟形,半重瓣,白色,如龍游梅。
四、杏梅類(Armeniaca mume var. bungo Makino) 枝和葉似山杏;花半重瓣,粉紅色,如杏梅、洋梅、送春等品種。花期較晚,抗寒性較強,可能是杏與梅的天然雜交種。

下級列表

序號
中文名稱
學名
1
白碧照水梅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viridiflora
2
北斗星梅
Prunus mume 'Bei Dou Xing'
3
變綠萼梅
Prunus mume 'Bian Lu E'
4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albiflora
5
Prunus mume var. cernua
6
炒豆梅
Prunus mume 'Chaodou Mei'
7
大杯梅
Prunus mume 'Osakazuki'
8
Prunus mume var. mume f. rubriflora
9
單瓣跳枝梅
Prunus mume 'Danban Tiaozhi'
10
Prunus mume 'Danban Xing'
11
單瓣硃砂梅
Prunus mume 'Dan Ban Zhu Sha'
12
單碧垂枝梅
Prunus mume 'Dan Bi Chui Zhi'
13
單粉垂枝梅
Prunus mume 'Dan Fen Chui Zhi'
14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simplex
15
單紅杏梅
Prunus mume 'Danhong Xingmei'
16
Prunus mume 'Dan Fenghou'
17
Prunus mume 'Dan Tao Fen'
18
粉紅硃砂梅
Prunus mume 'Fen Hong Zhu Sha'
20
粉皮宮粉梅
Prunus mume 'Fenpi Gongfen'
21
粉妝檯閣梅
Prunus mume 'Fen Zhuang Tai Ge'
22
Prunus mume 'Fenghou'
23
Prunus mume 'Fuban Tiaozhi'
24
Prunus mume var. mume f. alphandii
25
骨紅大硃砂梅
Prunus mume 'Gu Hong Da Zhu Sha'
26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atropurpurea
27
紅千鳥梅
Prunus mume 'Hong Qian niao'
28
Prunus mume var. pallescens
29
虎丘晚粉梅
Prunus mume 'Hu Qiu Wan Fen'
30
虎之尾梅
Prunus mume 'Hu Zhi Wei'
31
花蝴蝶梅
Prunus mume 'Hua Hu Die'
32
華農晚粉梅
Prunus mume 'Huanong Wanfen'
33
華農玉蝶梅
Prunus mume 'Hua Nong Yu Die'
34
Prunus mume 'Jiang Mei'
35
江南無所梅
Prunus mume 'Jiangnan Wusuo'
36
Prunus mume 'Jiang Nan Zhu Sha'
37
錦紅垂枝梅
Prunus mume 'Jin Hong Chui Zhi'
38
開運垂枝梅
Prunus mume 'Kaiyun Chuizhi'
39
扣瓣大紅梅
Prunus mume 'Kou Ban Da Hong'
40
老人美大紅梅
Prunus mume 'Lao Ren Mei
41
Prunus mume var. tortuosa
42
Prunus mume var. mume f. viridicalyx
43
毛莖梅
Prunus mume var. pubicaulina
44
米良梅
Prunus mume 'Mi Liang'
45
Prunus mume 'Nan Jing Hong'
46
Prunus mume var. mume f. versicolor
47
山桃白梅
Prunus mume 'Shantao Bai'
48
塒出錦梅
Prunus mume 'Shi Chu Jin'
49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modesta
50
送春梅
Prunus mume 'Song Chun'
51
台州野梅
Prunus mume 'Taizhou Yemei'
52
Prunus mume 'Tiegu Mei'
53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f. marmorata
54
武藏野梅
Prunus mume 'Wu Zang Ye'
55
舞硃砂梅
Prunus mume 'Wu Zhu Sha'
56
小白長須梅
Prunus mume 'Xiaobai Changxu'
57
小梅
Prunus mume 'XiaoMei'
58
杏梅
Prunus mume var. bungo
59
Prunus mume 'Xue Mei'
60
雪月花梅
Prunus mume 'Xueyue Hua'
61
Prunus mume 'Yanxing'
62
Prunus mume 'Yangguifei'
63
養老梅
Prunus mume 'Yang Lao'
64
銀紅台閣梅
Prunus mume 'Yinhong Taige'
65
Prunus mume f. albo-plena
66
豫西變綠萼梅
Prunus mume 'Yu Xi Bian Lu E'
67
豫西早宮粉梅
Prunus mume 'Yu Xi Zao Gong Fen'
68
豫西硃砂梅
Prunus mume 'Yu Xi Zhu Sha'
69
雲錦硃砂梅
Prunus mume 'Yun Jin Zhu Sha'
70
雲南豐後梅
Prunus mume 'Yunnan Fenghou'
71
早玉蝶梅
Prunus mume 'Zao Yu Die'
72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73
Prunus mume var. mume f. purpu

主要價值

梅是一種在中國和日本極受歡迎的觀賞樹。它通常作為盆景種植,被認為是每個日式花園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也因其可食用的水果而種植,這些水果稱為“梅子”可以新鮮出售(通常以“umeboshi plum”的名義出售,也可以熏制或醃製出售,也可以作為果脯出售,用於治療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花被用來給茶調味。許多品種已經被開發出來。這個物種的近親是 (Prunus armenica)。

經濟

變種和品種極多,可分花梅及果梅兩類。花梅主要供觀賞。果梅其果實主要作加工或藥用,一般加工製成各種蜜餞和果醬;用青梅加工製成烏梅供藥用,為收斂劑,能治痢疾,並有鎮咳、祛痰、解熱、殺蟲等功效,又為提取枸櫞酸的原料;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黃疽有效。該種植物對氟化氫污染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種子含苦杏仁苷;花含揮髮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梅花最宜植於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叢植、群植。又可盆栽觀賞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樁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內裝飾用。

醫藥

花蕾(梅花):微酸、澀,平。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果實(烏梅):酸、澀,平。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於肺虛久咳,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
【蒙藥】哈日一桂勒斯:果實用於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慢性腹瀉,痢疾,崩漏《蒙藥》。
【彝藥】莖葉用於熱毒內陷,濕重氣滯,胸熱脹滿,久熱不退,腸癰痢疾,滑胎漏胎《哀牢》。果實治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癌瘤,牛皮癬《大理資志》。
【傣藥】埋罵風:用於清暑,除煩,降火《傣醫藥》。埋罵風,嘛風:果實用於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癌瘤,牛皮癬;外用於瘡瘍久不收口,雞眼;樹皮用於牙痛,咳嗽《滇省志》。
【水藥】女鳳:果實治久泄久痢《水醫藥》。
【傈僳藥】十九:果實治咳嗽,痢疾,尿血,便血,膽道蛔蟲《怒江藥》。
【白藥】千其千:果治療消化不良,腹瀉《滇藥錄》

觀賞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鐘,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慾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虬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人們觀賞梅韻的標準,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梅品》由宋朝張功甫撰寫於1194年,專門介紹如何欣賞梅花。據《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等情況下,對梅的欣賞就更富有詩情畫意。
四貴四不貴: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梅的枝幹以蒼勁嶙峋為美,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幹,綴以數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層薄雪,“古梅一樹雪精神”,儼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寫意。

植物文化

市花市樹

中國南京、無錫、泰州、武漢、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等城市,已將梅花定為市花。
許多專家及民眾還積極推祟梅花為國花。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如下:同意梅花為國花44551票,占12.30%。

觀梅勝地

中國賞梅勝地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梅花山梅花
南京梅花山
梅花山位於南京市鐘山南,這裡依山栽植有梅花1.5萬餘株,品種有220多個,有“梅花世界”之稱。梅花山上建有“觀梅軒”,登軒觀梅,梅山梅花盡收眼底。梅花山以品種奇特著稱,“硃砂梅”滿枝緋紅,“玉蝶梅”素靜雅潔,“宮粉梅”著花繁茂,“龍游梅”舒展飄逸,還有“蹩腳晚秋”、“七星梅”和“半重瓣跳枝”等梅花上品。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梅園梅花
無錫梅園
無錫榮氏梅園,背依龍山,面向太湖,園林設計者根據地形高低,結合梅樹的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別具特色。園內植梅5500多株,品種繁多,名品薈萃。園內還有天心台、香雪海、寶塔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是較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式賞梅景點。梅開時節,競相吐艷,白玉如雪,紅暈似杏,猶如置身於“若無香風吹,疑是白雲繞”的玉澤香國之中。
澱山湖梅園
澱山湖梅園
上海大觀園梅園又叫澱山湖梅園,稱“梅塢春濃”,是上海最大的賞梅勝地、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園內占地190畝,植梅5000多株,品種達40多個,這裡樹齡最大的約300年,大多數為50-60年。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鄢陵梅花
鄢陵梅花
鄢陵縣位於豫東黃河沖積平原,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培育南北花卉的天然試驗場,尤以臘梅最負盛名。據《鄢陵縣誌》載,這裡栽培臘梅已有千餘年歷史,北宋時,就成了貢品,被皇帝稱之為“天下第一花”。此後,便有了“鄢陵臘梅冠天下”之美譽。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超山梅花
超山梅花
超山位於浙江杭州境內,風光旖旎,植梅名聞天下,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譽。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國內外遊人。超山北坡方圓數里,儘是梅林。梅開時節,雪海香濤,蔚成奇觀。梅林之中,有兩株古梅,一唐一宋,尤為名貴。超山賞梅以“宋梅亭”和“浮香閣”的山坡處為最佳,遊人可以盡情領略“不知何處香,但見四山白”的景象。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靈峰梅花
靈峰梅花
靈峰位於杭州植物園東北角的青芝塢內。從前,曾與孤山、西溪並稱西湖三大賞梅風景區。如今,古老的“靈峰探梅”又露出新的風姿。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鄧尉梅花
鄧尉梅花
江蘇鄧尉山在蘇州城西南30公里處,崇山前抱,太湖後繞,地勢十分幽深。梅開時節,香雪十里,疑如積雪,故有“十里香雪”之稱。鄧尉山最佳賞梅處,應是半山腰的“梅花亭”,舉目環顧,山上山下,瀰漫數十里,浪擁雪堆,芬芳瀰漫,真是“遙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頃”。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磨山梅花
磨山梅花
武漢磨山梅園位於武漢市東郊的東湖磨山,又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並建有自己的梅花種植基地。磨山梅園環嶺臨湖,環境幽靜,風光別致,占地500多畝,有梅樹、梅花盆景3萬餘株,品種200多個,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賞梅勝地。磨山梅園依地形而置,或疏或密,或迎風,或照水,井然有致,瀟灑得趣。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羅崗梅花
羅崗梅花
羅崗香雪位於廣州市區30多公里外的東郊。這裡四面環山迭翠,中央谷地橫亘十餘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後,梅花盛開,百枝凝雪,千樹妍唱,爭奇鬥豔,香浮數里。景區內還有“羅峰寺”、“羅崗湖”、“玉岩書院”等名勝古蹟及“玉璽遠眺”、“玉屏石勝境”。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梅嶺梅花
梅嶺梅花
韶關梅嶺位於廣東和江西的交界處,此處有梅花1000多畝。每逢2月上旬,正是滿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時,可賞梅之千般風姿,可品梅之萬種情韻。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青島梅園
青島梅園
青島梅園位於風景秀麗的十梅庵風景區內,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是江北最大的梅花園林基地和全國重點梅花栽培、繁殖、研究基地,是我國北方第一個梅園,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梅花之鄉”。園內有賞梅谷、醉香壁、攬梅亭、摩崖石刻、香風閣及梅文化展室等景點,是人們賞梅踏青、休閒旅遊的勝景佳地。青島梅園擁有梅花品種130餘種,其中既有枝條直上的直枝梅,也有枝條自然下垂的垂枝梅與枝條自然扭曲的龍游梅;既有花中又開一小花的台閣梅,又有花開朵朵向下的照水梅;既有白須梅,又有紅須梅;既有梅之嫡親的真梅,又有梅與杏(或山杏)雜交的杏梅與梅與櫻(李)雜交的櫻李梅真是琳琅滿目。
梅(青梅(薔薇科杏屬植物))
北方梅園
北方梅園
北方梅園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南部,距鞍山市中心15公里,距瀋大高速公路8公里。北方梅園是以賞梅、藝梅為載體,融聚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珍稀林木、名優果木、科技示範、綜合商貿於一體的大型園區。梅園小梅嶺現栽有梅樹1萬餘株,梅園園區四季分明,春季梅花盛開,沁人心脾;夏季果實掛滿枝頭,果香濃郁;秋季綠水紅葉。

詠梅畫梅

梅,“獨天下而春”,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為梅之“元亨利貞”四德。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
早期,人們對梅花的認識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實用性上。如殷商文獻《書經·說命》中有“若做和羹,爾惟鹽梅”。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出現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們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中,開始描述“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進入南北朝後,曾出現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和陸凱折梅贈友人報春傳情的詠梅名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詠梅詩數量不是很多,但可見人們已從物質的實用性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的安定民生髮展,梅花的栽培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種梅詠梅活動逐漸升溫,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詠梅作品大量湧現。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盡,迎歲早梅新”詠梅絕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詠梅詩人,以不同的心態和審美觀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詠梅佳句。
宋、元時代,梅花文化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文化上,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紛紛問世,其作品之多為歷朝歷代之最,梅花也於此時確立了百花獨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蘇軾、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由於文人墨客、士大夫階層的閒情雅趣促進了私家園林的興起,各地紛建梅園,遍植梅樹、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賞梅景觀的引導效應,使喜梅、植梅、賞梅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梅畫作品日漸豐富,湧現出一批擅畫梅花的大家,如高僧華光寺長老仲仁、趙佶、楊無咎馬遠趙孟堅等。《全宋詩》中,梅花題材的文學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詞》中詠梅詞1120多首。
明清兩代是梅花文化的發展期,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宏高啟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另一方面,書、文、詩、畫等文化層面也有新的發展和提升。如在詠梅詩創作上,明清兩代也是人才輩出,徐渭、高啟、方孝孺、李方膺等一批詩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無論在詩的意境、內涵或是審美觀念上都有獨到的創新成就。在繪畫創作上“揚州八怪”等,尤以金農李方膺為代表建樹起座座詠梅畫梅的高峰。
辛亥革命以後,創作的詠梅詩詞和繪畫作品,是空前的,數量上已無法統計。特別是毛澤東董必武葉劍英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以偉大的革命情懷和氣概,寫下了不朽的詠梅詩篇,成為梅花文化中的新氣象、新亮點。從近現代的梅畫作品看,一大批名家高手涉足梅花題材,他們注重在繼承傳統中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他們更注重從審美的角度進行理性思考,使作品更具學術性、觀賞性;他們更注重表現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時代精神,用作品來感染人、打動人;他們更注重以自然、自由的心態,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創作出適應多元化審美需求的梅花作品。這個時期的傑出代表有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董壽平、關山月於希寧等。他們運用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對梅花精神的獨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風格面貌的梅花作品。這個時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詩、書、畫、印相統一的整體美感;有的更加強調中國畫水墨精神,以大寫意的筆法表現梅花的神韻;還有的善於借鑑西畫中交點透視、光影效果以增強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精神。正是憑著這種創新意識,使梅畫藝術園地更加燦爛奪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