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瓷器/閱讀中華國粹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瓷器/閱讀中華國粹

《閱讀中華國粹》叢書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瓷器》(作者賀偉)是其中一冊。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瓷器》分為原始瓷器產生與發展;唐五代瓷器;粵菜;唐五代瓷器;元代的瓷器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瓷器/閱讀中華國粹
  •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 頁數:166頁
  • 開本:16
  • 作者:賀偉 傅璇琮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190061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這套《閱讀中華國粹》,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並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鬆,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瓷器》(作者賀偉)是其中一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原始瓷器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印紋硬陶
第二節 早期原始青瓷
一 瓷器與陶器的區別
二 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出現
三 早期原始青瓷工藝
第三節 秦漢原始青瓷
第四節 東漢到隋代的瓷器
一 東漢時期瓷器的產生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的成熟
三 隋代的瓷器
第二章 唐五代瓷器
第一節 青瓷
一 越窯
二 其他窯口青瓷
第二節 白瓷
一 邢窯
二 鞏縣窯
第三節 其他瓷器
一 壽州窯的黃釉瓷器
二 黑釉瓷器
三 花釉瓷器
第三章 唐五代瓷器
第一節 宋代的北方窯系
一 定窯系
二 磁州窯系
三 耀州窯系
四 鈞窯系
第二節 宋代的南方窯系
一 景德鎮和青白瓷窯系
二 龍泉窯系
第三節 關於汝窯、哥窯和官窯
一 汝窯
二 哥窯
三 官窯
第四節 遼金的瓷器
一 遼代的瓷器
二 金代的瓷器
第四章 元代的瓷器
第一節 元代瓷器全景
一景德鎮窯
二元代的其他窯口
第二節 元青花
一 元青花的瓷胎
二 元青花瓷的釉層
三 元青花瓷的青料
四 元青花瓷的造型
五 元青花瓷的紋飾
第五章 明代的瓷器
第一節 明代瓷器概覽
一 明代瓷器的創新與發展
二明代瓷器的分期
三 明代景德鎮瓷器的分類
四 明代瓷器的紋飾
第二節 明代的青花瓷
一 洪武時期
二 永樂、宣德時期
三 正統至天順時期
四 成化時期
五 弘治時期
六 正德時期
七 嘉靖、隆慶、萬曆時期
八 天啟、崇禎時期
第三節 明代的鬥彩瓷
一 胎釉方面
二 彩色方面
三 造型方面
第四節 明代的五彩瓷
一 洪武至永樂時期
二 宣德至正德時期
三 嘉靖至萬曆時期
第六章 清代的瓷器
第一節 青花和釉里紅
一 清代的青花瓷
二 釉里紅
第二節 五彩和鬥彩
一 清代的五彩瓷
二 清代的鬥彩
第三節 粉彩和琺瑯彩
一 粉彩
二 琺瑯彩
第四節 單色釉

文摘

在河南鄭州等地商代遺址,發現很多帶釉的瓷尊、瓷□和瓷罐等,以及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屬聲。化驗證明: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與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學成分相似,用高嶺土燒成。瓷釉光亮,一般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內,器內施釉的很少。釉色以青綠為主,少數呈褐色或黃綠色,瓷釉與一般所謂的豆青色釉所含化學成分近似,胎和釉結合緊密,釉底極薄。器物製作,基本上採用輪制,也有助以手捏和泥條盤築法成型的。器形多尊類,多為敞口、鼓腹、折肩、小底。常見紋飾有細格紋、粗格紋、條狀紋和雲雷紋等。從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備了早期瓷器的特徵。由於加工過程還欠精細,胎和釉和配料不很準確,控制火候還不夠成熟,和以後的瓷器相比,質量較差,因此稱“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也有稱為“釉陶”的。
雖然商周青銅器的鑄造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造型紋飾,都達到了同時期藝術審美的最高水準,代表了那一時期統治階級共同的審美情趣,但早期青瓷比之青銅器更具有清潔衛生實用,工藝製作簡單,原料方便易得等優點,所以一經出現便博得了貴族階級的喜愛。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吳越兩國境內,青瓷器的發展已經達到廣泛使用的新階段,並且部分地代替了銅器和漆器。這一時期的青瓷器不僅造型和類別比較複雜,而且其紋飾也趨多樣化。商周時期的青瓷器造型仍然是古陶器的延續。儘管遠古陶器有著相當豐富的造型變化,但早期青瓷與之相比卻略顯單薄,大都以圓形器為主,器形圓滿古拙。代表商代造型藝術最高水準的當屬一件青釉弦紋杯,這是流行於貴族階層的一種酒具。其器形工整對稱,呈現著莊重之感。雖然口徑遠遠大於底部,但工匠們在器物外形上運用流暢的曲線,把鼓腹巧妙地收在接近底足的部位,免除了器物的不平衡感。而外撇的小足與尊的大敞口上下呼應,不僅使器物更沉穩、優美,又平添了尊貴莊嚴的氣勢。然而,同樣作為酒具的春秋時期的青釉尊在造型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的體態更加挺拔秀美,寬寬的口沿舒展外撇,扁鼓腹圓潤秀巧,底足外沿也相應變寬。三者之間比例和諧,呈現著收放有序的形體韻律,幾乎接近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所發現的黃金比。早期青瓷還有很多仿生造型,它們有的源於宗教信仰幻化出的神物,有的完全師法自然。先秦時期的青釉犧鼎屬於異形的造型,所謂異形,是指器物造型中一種不規則的、非對稱式的造型。然而其打破常規的設計手法,卻有其獨特的審美趣味。鼎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最早源於遠古陶鼎的造型,為此史學界曾稱中國文化為“鼎鬲”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鼎,彩繪鮮艷,但圜形器身與三支高足的組合有些生硬,造型上缺乏莊重且略顯稚拙。而早期青瓷三足鼎不僅器形工整,並且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青釉犧鼎就是鼎的造型中很獨特的一類,它是以饕餮為原型,將其以高浮雕或模印的形式塑造在鼎的口沿一側。獸蹄形的三足與高聳的獸面相呼應,生動有趣。腹部外弧曲線與鼎兩邊的幾何形折耳構成對比,柔中帶剛。這種曲線與折線組合的裝飾手法,在先秦時期的其它青瓷器上是時有所見的。高昂的獸面,莊嚴的神情,又給人以諸多的聯想。其造型本身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還有一些仿生造型則是模仿動物造型或動物體態的局部,既是方便實用的生活器具,又充滿了生活藝術的趣味性。與前一類作品相比,具有了清新愉悅的造型風貌。如貓頭鷹蓋罐完全是一件手工捏塑作品,其舒展的翅膀,炯炯的目光,微微上翹的尾部羽毛,栩栩如生,形象可人。蓋子呈斗笠狀作為頭部,身體由上至下漸粗,平展的翅膀與翹起的尾部又使整體造型呈現著一種沉穩的動勢。而另一類實用器具,我們從它們那早已被誇張了的長流上,看到了某種動物的影子。□、淨手器等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器具,先民們巧妙地給這一類器物“嫁接”上一張仿生長喙,方便使用的同時還具有了非常生動的造型趣味。 秦漢時期的原始瓷與戰國早、中期的原始瓷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首先是胎、釉原料不同。從少量經過測試的標本中可以看到,西漢原始瓷胎料中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較高,前者達17.23%,後者是2.97%。春秋戰國時,蕭山茅灣里和紹興富盛的原始瓷的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分別是:茅灣里為13.69%與1.68%,富盛為15.19%與2.12%。坯中氧化鋁含量的增加,使陶瓷坯有可能在較高的溫度中燒成,生成較多的莫來石晶體,從而提高陶瓷器的機械強度和燒成中減少製品的變形。莫來石又稱富鋁紅柱石,無色,晶體呈柱狀或針狀,熔融溫度約為1910℃,是陶瓷製品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在燒成時若窯內溫度達不到它所需要的高度,不僅不能達到增加氧化鋁的目的,反而會使坯體疏鬆,燒結情況很差。氧化鐵的引入,就不可避免地給坯體帶來顏色,在氧化氣氛中燒成,胎呈紅色,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略呈灰色,氧化鐵含量越高,胎的顏色越深。所以秦漢時期的原始瓷,除一部分燒成溫度比較高的產品,胎骨緻密,擊之有鏗鏘聲,多數胎質粗松,存在著大量的氣孔,吸水率高,呈灰色或深灰色,不及戰國時期的細膩、緻密,嚴格地說只能稱“釉陶”。胎質粗松,從斷面中還可看到較多的砂粒,說明原料的粉碎、淘洗和坯泥的揉煉不及戰國時期精細,比較隨便。秦漢時期原始瓷的釉層較戰國時的厚。但釉色普遍較深,呈青綠或黃褐等色,很可能釉料中氧化鐵的含量較戰國時的高。而且由戰國時的通體施釉變為口、肩和內底等處的局部上釉,上釉的方法由浸釉變成刷釉。說明兩種原始瓷,從釉料到上釉工藝存在著明顯的不同。P5-7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啓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於“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於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於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於人之學,謂之學奴。奴於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於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於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於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資訊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繫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並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台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雲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箇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並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鬆,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於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