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中華國粹》叢書囊括占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王璟編著的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景泰藍》就是其中一冊。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景泰藍》共分七章,內容包括:景泰藍的解讀、歷史、類別、紋樣、製作、收藏、鑑別、大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景泰藍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1900638
- 作者:王璟
-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 頁數:166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景泰藍變化多姿,遺型淳厚,紋飾典雅,技巧精湛,色澤悅目,是我國數千年的工藝美術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珍晶,在當今依然綻放出炫目的光彩。由王璟編著的這本《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景泰藍》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帶領廣大青少年去認識、了解景泰藍文化。全書共分七章,內容包括:景泰藍的解讀、歷史、類別、紋樣、製作、收藏、鑑別、大師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解讀景泰藍
第一節 美麗高雅的名稱
一、驚艷世博會
二、因色定名
三、“景泰藍”的寓意
第二節 敢問來自何方
一、源自本土說
二、源自外來說
三、源自綜合說
第二章 悠久的歷史
第一節 明代的景泰藍——靈光初顯
一、宣德年間的景泰藍
二、景泰年間的景泰藍
三、嘉靖、萬曆年間的景泰藍
第二節 清代的景泰藍——“金壁”輝煌
一、康熙年間的景泰藍
三、嘉慶及清末的掐絲琺瑯工藝
第三節 民國至今——蜿蜒曲折,再現輝煌
第三章 景泰藍的類別
第一節 物以類聚,器以工分一景泰藍與其他琺瑯器
一、銅胎掐絲琺瑯器
二、金屬鏨胎琺瑯器
三、金屬錘胎琺瑯器
四、銅胎畫琺瑯器
五、金屬胎露地琺瑯器
六、金屬胎透明琺瑯器
第二節 形態各異,琳琅滿目——景泰藍的花色品種
一、器皿類
二、家具類
三、仿古類
第四章 景泰藍的紋樣
第一節 循規蹈矩的程式化紋樣
一、錦地紋樣
二、花鳥蟲魚紋樣
第二節 喜慶祥和的吉祥圖案
一、象徵寓意的紋樣
二、諧音借音的紋樣
第五章 景泰藍的製作
第一節 萬紫千紅
一、主要原料為何物
二、五顏六色哪裡來
第二節 千錘百鍊
一、設計
二、制胎
三、掐絲
四、點藍
五、燒藍
六、磨光
七、鍍金
第三節 溫故知新
一、一篇老課文——《景泰藍的製作》
二、名作讀後感——有所變化的製作工藝
第四節 傳承創新
一、革新工序
二、豐富釉料
三、現代氣息
第六章 景泰藍的收藏與鑑別
第一節 景泰藍的收藏:淘盡狂沙始見金
一、收藏源流久——出身名貴,民間罕見
二、品鑑門道多——匠心用料,四大標準
三、投資潛力大——窪地不言低,高處已勝寒
第二節 景泰藍的鑑別:撥開雲霧見青天
一、以假亂真
二、知己知彼
三、火眼金睛
第七章 景泰藍大師
第一節 錢美華:師從林徽因,搶救景泰藍
一、一生只為景泰藍
二、從師搶救景泰藍
三、輝煌創作顯功力
第二節 張同祿:中國“第一人”,譽稱“琺瑯張”
一、“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二、佳作迭出,琳琅滿目
三、細品珍寶,共賞奇藝
第三節 米振雄:身殘志堅,業精藝高
一、填補空白,碩果纍纍
二、退休人不老,創立工作室
三、心繫北京奧運,情牽殘疾朋友
第四節 戴嘉林: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
一、掐絲融合工筆線描,首創“垂繞式裝飾法”
二、佳作紛呈,琳琅滿目
三、挖掘傳統文化,創新時代作品
第一節 美麗高雅的名稱
一、驚艷世博會
二、因色定名
三、“景泰藍”的寓意
第二節 敢問來自何方
一、源自本土說
二、源自外來說
三、源自綜合說
第二章 悠久的歷史
第一節 明代的景泰藍——靈光初顯
一、宣德年間的景泰藍
二、景泰年間的景泰藍
三、嘉靖、萬曆年間的景泰藍
第二節 清代的景泰藍——“金壁”輝煌
一、康熙年間的景泰藍
三、嘉慶及清末的掐絲琺瑯工藝
第三節 民國至今——蜿蜒曲折,再現輝煌
第三章 景泰藍的類別
第一節 物以類聚,器以工分一景泰藍與其他琺瑯器
一、銅胎掐絲琺瑯器
二、金屬鏨胎琺瑯器
三、金屬錘胎琺瑯器
四、銅胎畫琺瑯器
五、金屬胎露地琺瑯器
六、金屬胎透明琺瑯器
第二節 形態各異,琳琅滿目——景泰藍的花色品種
一、器皿類
二、家具類
三、仿古類
第四章 景泰藍的紋樣
第一節 循規蹈矩的程式化紋樣
一、錦地紋樣
二、花鳥蟲魚紋樣
第二節 喜慶祥和的吉祥圖案
一、象徵寓意的紋樣
二、諧音借音的紋樣
第五章 景泰藍的製作
第一節 萬紫千紅
一、主要原料為何物
二、五顏六色哪裡來
第二節 千錘百鍊
一、設計
二、制胎
三、掐絲
四、點藍
五、燒藍
六、磨光
七、鍍金
第三節 溫故知新
一、一篇老課文——《景泰藍的製作》
二、名作讀後感——有所變化的製作工藝
第四節 傳承創新
一、革新工序
二、豐富釉料
三、現代氣息
第六章 景泰藍的收藏與鑑別
第一節 景泰藍的收藏:淘盡狂沙始見金
一、收藏源流久——出身名貴,民間罕見
二、品鑑門道多——匠心用料,四大標準
三、投資潛力大——窪地不言低,高處已勝寒
第二節 景泰藍的鑑別:撥開雲霧見青天
一、以假亂真
二、知己知彼
三、火眼金睛
第七章 景泰藍大師
第一節 錢美華:師從林徽因,搶救景泰藍
一、一生只為景泰藍
二、從師搶救景泰藍
三、輝煌創作顯功力
第二節 張同祿:中國“第一人”,譽稱“琺瑯張”
一、“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二、佳作迭出,琳琅滿目
三、細品珍寶,共賞奇藝
第三節 米振雄:身殘志堅,業精藝高
一、填補空白,碩果纍纍
二、退休人不老,創立工作室
三、心繫北京奧運,情牽殘疾朋友
第四節 戴嘉林: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
一、掐絲融合工筆線描,首創“垂繞式裝飾法”
二、佳作紛呈,琳琅滿目
三、挖掘傳統文化,創新時代作品
文摘
三、細品珍寶,共賞奇藝
張同祿大師歷經新中國成立後景泰藍工藝發展的跌宕沉浮,勤奮不懈,矢志堅守,尤其是在景泰藍與多種工藝結合產品的探索中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代表作品幾乎都是多種工藝結合的作品。縱觀張同祿從藝50餘年的創作,我們不禁感嘆大師旺盛的藝術創作能力和高超的技藝。在此,摘要兩件佳作與大家共同賞析。
1.“龍騰虎躍”景泰藍熏
“龍騰虎躍”出自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聖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雲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鹹系天者也。”蛟龍飛騰,猛虎跳躍,形容威武雄壯,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某人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熏高65厘米,器形高大,手鏨飛虎,大塊鏤雕名貴和田玉,鑲嵌108顆珍貴天然寶石,華貴璀璨,磅礴輝煌,氣勢至尊,是景泰藍中的上乘之作,堪稱中華藝術品瑰寶。這是年近70的張同祿為盛世中國激情奉獻的又一傳世珍寶。2010年3月,榮獲國家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2010年11月榮獲工藝品界中國最高榮譽獎——中華民族藝術珍品獎。
龍騰虎躍景泰藍熏層次豐富,結構精巧,紋飾華美,色彩艷麗。作為禮器,其形制內涵豐富,其意境美輪美奐。從熏底到熏蓋有9層胎體,彰顯華貴風範,6道耀眼的鎏金箍將熏身分為7層。熏托部4隻金色蟠龍飛托起4盞寶燈,護佑四時風調雨順,每盞燈身嵌6顆巨大紅瑪瑙石,熠熠生輝,四盞燈蓋上又嵌12顆綠松石和紅瑪瑙,寶燈蓋嵌1隻五彩碩果,象徵五穀豐登。熏腹為六瓣瓜體造型,渾圓飽滿,金瓜聚寶,六六順和。24顆綠松石環嵌其上,象徵二十四節氣,節節順暢。最醒目的是,居於瓜體前後中間的位置各以鎏金花絲鑲嵌著兩塊祥龍瑞虎超大和田玉。鮮紅的瓜體與綠松石、白玉雕、彩雲紋和飛虎紋,交相輝映;罕見的中國紅景泰藍雲紋掐絲,華彩炫目;攀附熏體兩側鎏金飛虎爐耳,騰躍欲飛。
2.盛世六和如意爐
張同祿潛心3年,十易其稿,造就盛世六和如意爐這一景泰藍大器。同時,這也是張同祿首次發布的個人紀念作品,以紀念大師從事景泰藍藝術50周年。
盛世六和如意爐為六方鼎式熏爐,高66厘米,寬48厘米,由蓋、頸、腹、足、翼幾部分組成,巧妙融合“和文化”和“福文化”,以“和”統“福”,小中見大,寓意深遠。
該爐從上到下分為16個層次,雄偉碩大,氣勢磅礴,方中寓圓,線條流暢而不失莊重,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而不失典雅,尤其是雙翼的飛龍,不僅將爐身的體量放大,氣勢恢宏,而且頗具動感和力量,寓意升騰之氣。通體上下共20層紋飾,雲福紋、福蓮紋、萬字紋、寶相花相互環繞,寓意“金資寶相,萬福連年”。爐身主題紋飾分別為“福兆山河”、“祿冠天下”、“八寶獻壽”、“吉慶雙喜”、“四時聚寶”、“萬世康寧”,表現“福、祿、壽、喜、財、康寧”六大主題,充滿祥和、安康、平安、如意的氣氛。
在製作工藝上,盛世六和如意爐由大小400多個部件組合而成,集合景泰藍、花絲鑲嵌、金屬鏨刻、玉石雕刻、百寶嵌等各種手工藝於一體,經過先後300多道手工工藝精製而成,是多種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為了體現盛世雍容之氣,張同祿大面積地使用了鍍金、嵌寶等裝飾工藝,金碧輝煌,珠光寶氣,氣勢恢宏,尊貴典雅。該爐通體鑲嵌天然翡翠、綠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瑪瑙等10大類共164顆天然名貴寶石,每種寶石的寓意、配色與“福、祿、壽、喜、財、康寧”的主題相互匹配,爐蓋鑲嵌精工雕刻的翡翠玉牌,以盤長連線雙福、雙葫蘆、雙鶴、雙蝶、雙魚、雙清等圖案,與“福、祿、壽、喜、財、康寧”一一對應,保證了主題的統一,也形成工藝和材質的多樣性。
P153-155
張同祿大師歷經新中國成立後景泰藍工藝發展的跌宕沉浮,勤奮不懈,矢志堅守,尤其是在景泰藍與多種工藝結合產品的探索中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代表作品幾乎都是多種工藝結合的作品。縱觀張同祿從藝50餘年的創作,我們不禁感嘆大師旺盛的藝術創作能力和高超的技藝。在此,摘要兩件佳作與大家共同賞析。
1.“龍騰虎躍”景泰藍熏
“龍騰虎躍”出自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聖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雲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鹹系天者也。”蛟龍飛騰,猛虎跳躍,形容威武雄壯,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某人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熏高65厘米,器形高大,手鏨飛虎,大塊鏤雕名貴和田玉,鑲嵌108顆珍貴天然寶石,華貴璀璨,磅礴輝煌,氣勢至尊,是景泰藍中的上乘之作,堪稱中華藝術品瑰寶。這是年近70的張同祿為盛世中國激情奉獻的又一傳世珍寶。2010年3月,榮獲國家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2010年11月榮獲工藝品界中國最高榮譽獎——中華民族藝術珍品獎。
龍騰虎躍景泰藍熏層次豐富,結構精巧,紋飾華美,色彩艷麗。作為禮器,其形制內涵豐富,其意境美輪美奐。從熏底到熏蓋有9層胎體,彰顯華貴風範,6道耀眼的鎏金箍將熏身分為7層。熏托部4隻金色蟠龍飛托起4盞寶燈,護佑四時風調雨順,每盞燈身嵌6顆巨大紅瑪瑙石,熠熠生輝,四盞燈蓋上又嵌12顆綠松石和紅瑪瑙,寶燈蓋嵌1隻五彩碩果,象徵五穀豐登。熏腹為六瓣瓜體造型,渾圓飽滿,金瓜聚寶,六六順和。24顆綠松石環嵌其上,象徵二十四節氣,節節順暢。最醒目的是,居於瓜體前後中間的位置各以鎏金花絲鑲嵌著兩塊祥龍瑞虎超大和田玉。鮮紅的瓜體與綠松石、白玉雕、彩雲紋和飛虎紋,交相輝映;罕見的中國紅景泰藍雲紋掐絲,華彩炫目;攀附熏體兩側鎏金飛虎爐耳,騰躍欲飛。
2.盛世六和如意爐
張同祿潛心3年,十易其稿,造就盛世六和如意爐這一景泰藍大器。同時,這也是張同祿首次發布的個人紀念作品,以紀念大師從事景泰藍藝術50周年。
盛世六和如意爐為六方鼎式熏爐,高66厘米,寬48厘米,由蓋、頸、腹、足、翼幾部分組成,巧妙融合“和文化”和“福文化”,以“和”統“福”,小中見大,寓意深遠。
該爐從上到下分為16個層次,雄偉碩大,氣勢磅礴,方中寓圓,線條流暢而不失莊重,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而不失典雅,尤其是雙翼的飛龍,不僅將爐身的體量放大,氣勢恢宏,而且頗具動感和力量,寓意升騰之氣。通體上下共20層紋飾,雲福紋、福蓮紋、萬字紋、寶相花相互環繞,寓意“金資寶相,萬福連年”。爐身主題紋飾分別為“福兆山河”、“祿冠天下”、“八寶獻壽”、“吉慶雙喜”、“四時聚寶”、“萬世康寧”,表現“福、祿、壽、喜、財、康寧”六大主題,充滿祥和、安康、平安、如意的氣氛。
在製作工藝上,盛世六和如意爐由大小400多個部件組合而成,集合景泰藍、花絲鑲嵌、金屬鏨刻、玉石雕刻、百寶嵌等各種手工藝於一體,經過先後300多道手工工藝精製而成,是多種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為了體現盛世雍容之氣,張同祿大面積地使用了鍍金、嵌寶等裝飾工藝,金碧輝煌,珠光寶氣,氣勢恢宏,尊貴典雅。該爐通體鑲嵌天然翡翠、綠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瑪瑙等10大類共164顆天然名貴寶石,每種寶石的寓意、配色與“福、祿、壽、喜、財、康寧”的主題相互匹配,爐蓋鑲嵌精工雕刻的翡翠玉牌,以盤長連線雙福、雙葫蘆、雙鶴、雙蝶、雙魚、雙清等圖案,與“福、祿、壽、喜、財、康寧”一一對應,保證了主題的統一,也形成工藝和材質的多樣性。
P153-155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啓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於“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於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於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於人之學,謂之學奴。奴於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於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於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於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資訊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繫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並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台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雲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箇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並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鬆,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於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啓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於“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於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於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於人之學,謂之學奴。奴於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於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於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於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資訊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繫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並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台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雲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箇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並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鬆,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於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