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馬鈴薯產業技術與經濟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艷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馬鈴薯產業技術與經濟研究
- 作者:楊艷麗
- ISBN:9787030484666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6
《雲南馬鈴薯產業技術與經濟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艷麗。
《雲南馬鈴薯產業技術與經濟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艷麗。內容簡介本書是雲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成果,圍繞馬鈴薯產業鏈各環節編寫而成。全書共分十一章,第一章至第五章概述雲南馬鈴薯研究史、進展和...
《雲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概述》是2021年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雲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是全省馬鈴薯資源收集保存評價、新品種選育、脫毒種薯質量檢測、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範推廣、馬鈴薯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和產業宣傳推介的主要技術單位,多年來在全省馬鈴薯技術推廣和產銷對接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特別在...
昭通學院作為昭通市的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有義務也有能力為昭通市的地方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設定昭通學院馬鈴薯研究院是迫切的,也是完全必要的。昭通學院通過與雲南師範大學馬鈴薯學院以及雲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合作和資源整合,開展馬鈴薯的研究工作已經有了技術力量和資源優勢,為昭通馬鈴薯生物產業開發及套用技術...
《雲南馬鈴薯產業競爭力研究》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德亮、楊艷麗。內容簡介 本書是雲南省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成果之一。本書運用產業競爭力理論與評價方法,首先從供給和需求的巨觀視角對雲南馬鈴薯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然後採用相關方法從多層面、多維度對雲南馬鈴薯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全方位分析...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簡稱“雲南省農科院經作所”,成立於2004年3月,是在原雲南省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和雲南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部分課題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經濟作物研究機構。作為正處級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內設所黨政綜合辦公室、科技管理科、財務科、馬鈴薯研究開發中心、麻類...
承擔雲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玉米綜合試驗站、馬鈴薯綜合試驗站、油菜綜合試驗站工作,部分教師參加了“863、973”項目,積極參與開展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作,主要承擔雲南省科技增糧和高產創建工作,有二位教師為雲南省科技增糧和高產創建專家組成員,帶動了雲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
支持涉農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與企業聯合建立農業科技研究中心,跨界跨領域合作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聯盟。鼓勵農業經營主體自主創辦農業科研機構,加快省級農業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科技人員創業創新試點建設,支持農業農村科技人員創業創新。持續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快構建農技推廣機構、科研院...
五是區域協調發展意識尚未形成,部分地區在發展中過度強調自身做大做全,協同意識薄弱,造成產業同質、重複投入、惡性競爭,導致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行政資源低效浪費。第二節 機遇挑戰 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總體思路為雲南區域協調發展舉旗定向、擘畫藍圖;習近平總書記...
健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聯合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重點圍繞蔗葉腐熟還田、普洱茶精深加工、天然橡膠和蘋果柑橘等綠色高效生產、花卉無土設施栽培、核桃精深加工、精品咖啡種植加工、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菌草等特色飼草資源化利用、...
在植物遺傳學方面,率先在中國內開展了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率先獲得了農作物花粉植株和轉基因抗阿特拉津除草劑的大豆植株及後代;率先生成原生質體再生植株;通過遠緣雜交、理化誘變、單倍體育種等育種新途徑,特別是利用種屬間遠緣雜交技術培育的小麥、棉花新品種由於其優良的農藝性狀給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曾多次獲得...
其中雲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耐熱植酸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與第二代高效、高產植酸酶”獲重大突破,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論文6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其中一部《植酸酶的研究》被收錄為中國博士叢書。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已招收博士生7名。本教研室承擔生物能源持續開發利用...
10 無公害蔬菜有害元素殘留調控技術 10.1 雲南蔬菜有害元素的殘留及蔬菜種植區劃 10.1.1 雲南土壤及蔬菜中有害元素殘留的研究 10.1.2 雲南重金屬元素As、cd、Pb、Hg、Cr背景值及其分區 10.1.3 雲南蔬菜中主要有害元素的殘留特點 10.1.4 雲南無公害蔬菜生產區劃框架 10.2 土壤改良技術 10.2.1 客土改良 ...
籍 貫:雲南省 工作經歷 現任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長,薯類作物研究所所長,雲南省種子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栽培崗位專家、雲南省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華春 1963年6月生,雲南省永勝縣人。1984年西南農業大學農學本科畢業分配到雲南農業大學工作,1989年獲內蒙古...
他帶領團隊進行生境多樣性的研究,在乾冷河谷區、乾熱河谷區、冬作區開展了葡萄和葡萄酒研究、柑橘類檸檬種植研究、冬季馬鈴薯高效生態種植研究以及三七克服連作障礙研究等,在三七產業、冬季馬鈴薯產業、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產業、檸檬產業的農業關鍵技術上有突破和創新,為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別名紫芋、台芋、接骨草、獨皮葉等,為天南星科芋屬的濕生草本植物。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葉綠色、卵狀,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管部綠色、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花期2-4月(中國雲南)至8-9月...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昆明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呈貢信息產業園)成為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五華科技產業園建成雲南省區塊鏈中心。 4.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縱深推進 2020年,昆明市技術契約交易額達到35.66億元,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新材料及其運用、農業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建成了27家昆明市重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
其二,發現了農作物物種多樣性控制病害的基本規律,發明了玉米、馬鈴薯、小麥、蠶豆作物多樣性控制主要病害4項專利技術,並進行了大面積推廣套用,三年來僅雲南省已累計推廣1200餘萬畝,恢復使用傳統農家品種52個。在Nature、Bioscience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農業生物多樣性研究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15部,其中 “...
進入新發展階段,雲南省瞄準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意圖和長遠發展需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坐標中找準雲南的定位,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強化創新引領,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更加重視強化科技同經濟融合、創新成果同產業融合,...
獲科技成果獎勵16項,其中雲南省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9項。在糧食作物的綠色植保技術研發中,在國家973計畫、科技攻關項目、公益性行業專項、科技攻關計畫及省部級重點專項的支持下,研發了適合我國西南地區生產實際,大規模套用的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水稻、玉米、小麥、甘蔗、馬鈴薯病害的公共植保...
(一)依照國家農業經濟與科技發展需求,組織開展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二)傳播科學思想,普及作物科技知識,推廣作物生產先進技術,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三)編輯、出版與作物科學有關的學術期刊、科技專著,技術資料和科普讀物等。(四)接受政府部門委託,對作物科學發展戰略、政策和重大措施提供決策諮詢及合理化...
經濟價值 魔芋可作為貧困山區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及產業;中國截至2000年仍有8000萬人處於貧困狀況,如雲南省73縣,貴州省48縣,四川省43縣,湖北省25縣,湖南省10縣,江西省18縣,安徽省17縣,陝西省50縣分別處於中國中西部的大別山區、武陵山區、贛南山區、九萬大山、桂西北山區、秦巴山區、滇東南山區、橫斷山...
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工程,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養、加、銷等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深度融合,扶持創建一批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示範套用基地,建設5個數位化農業示範基地。(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數字經濟發展中心、州市場監管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工信...
2008 《非文字史料與少數民族歷史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1期。2008 《挖掘與集萃——楚雄州彝族文化旅遊產業開發的思考》,《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7期。2007 《三至十七世紀雲南瘴氣分布區域初探》,《歷史地理》第2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清代滇川藏毗鄰藏區民族生存環境及變遷狀況管窺——從一條...
依託雲南省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建立麗江市職業技能競賽專家庫,組建市級裁判員、教練員隊伍。加快建設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為主體,市級職業技能競賽為重點、行業、企業和技工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26.強化“...
截至2017年12月,農科院擁有18個專業研究所,建成14個省級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農業部重點學科群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擁有2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是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依託單位,國家種質改良分中心2個,建有博士後工作站。建有2個院士工作站和1個院士工作分站...
第一產業 普格縣為馬鈴薯、蕎麥、青豌豆、芥茉等申報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馬鈴薯既是普格縣主要的農作物,也是二半山以上地區廣大農民習慣種植的傳統產業,過去常年種植面積4.1萬畝,產量7.3萬噸。馬鈴薯產值占農業總產值2.4億元的27.92%。普格縣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烤菸生產收穫後的土地資源,積極發展...
雲南健康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的推送使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提供安全可靠的重要信息。新技術、新產品在農村水污染綜合防治和生活垃圾處理套用示範效果明顯。各種新型監控監測設備的廣泛投入使用在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不斷加強。大力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構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平台,...
小涼山蘋果在1990年和1993年兩次奪得雲南省溫帶水果評比會桂冠。1995年榮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瀘沽湖清酒 瀘沽湖清酒採用傳統工藝和純糧精釀而成,酒味清香純正,具有獨特口感。先後榮獲95中國昆明新技術新產品展銷會銀獎,中國99昆明世博會十家放心酒等榮譽,2002年又獲第九屆中國專利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和“...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陳仁天(水稻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程偉東(玉米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羅高玲(食用豆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陳淵(大豆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鄒瑜(香蕉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李初英(南寧黃/紅麻試驗站站長)、譚冠寧(馬鈴薯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張瑛(葡萄南寧綜合試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