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怒江州人民政府於2022年10月24日印發怒江州“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怒江州“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10月24日
  • 發布單位:怒江州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科技創新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怒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撐引領作用,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怒江。根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雲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歷史性地將科技創新擺在“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四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指明了科技創新方向,明確了科技實力大幅躍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2035年遠景目標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的“十四五”目標。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大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科技開放合作,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建立科技創新體系,推進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我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不斷聚集轉型發展的新動能,打造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創新載體不斷豐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引領和支撐作用顯著提升。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為下一個五年科技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實力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累計投入21264萬元,與2016相比,全州R&D經費投入從640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6006.7萬元,投入強度從0.06%增長到0.29%,投入強度從全省排名第16位提升到第14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 0.17件提高到0.39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3.2%提高到5.5%。
科技支撐產業轉型升級作用更加突出。“十三五”以來,共申請國家、省級科技計畫項目資金6472萬元,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 121項,其中:怒江特色香料創新利用及產品研發、怒江草果提取加工工藝及品質的研究、怒江州優質魔芋林下種植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開發示範、蘭坪長柱重樓規範化種植示範、蘭坪農業萬頭生豬養殖與生態種植循環示範、瀘水果藥套種示範推廣、福貢石月亮農副產品加工交易中心草果電烘乾技術套用示範、貢山縣獨龍江鄉幫扶技術集成研究與套用示範、貢山羊肚菌種植示範推廣等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取得明顯成效,極大地促進我州主導產業的結構調整、效益增加和核心競爭力提升。
科技創新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間以“三農”科技需求為重點,圍繞全州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加大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示範,促進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市1個、科技示範基地25個、農業科技示範園5家、優質種業基地3家,累計派出科技特派員、“三區”科技人才495人次,實現全州255個行政村科技服務人才全覆蓋。雲南健康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的推送使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提供安全可靠的重要信息。新技術、新產品在農村水污染綜合防治和生活垃圾處理套用示範效果明顯。各種新型監控監測設備的廣泛投入使用在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不斷加強。大力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構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平台,創新條件明顯改善。成立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雲南大學、雲南省農科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中醫藥大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院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認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院士工作站1個、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2家、縣級科技成果轉化中心2個、省級眾創空間1家、星創天地1個。
科技人才培養引進持續加強。圍繞我州重點產業,強化政策激勵,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科技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組建州級5個農業產業專家團265人,培引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培養對象2名,邀請專家博士200餘人次到怒江指導產業發展、開展科技服務,培育農村各類創新人才300餘人,引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4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到怒江州掛職,科技人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創新生態日益完善。先後制定出台了《怒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怒江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的通知》《怒江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轉發關於貫徹落實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檔案精神的通知》《中共怒江州委怒江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怒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怒江州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實施細則的通知》《怒江州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中共怒江州委辦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怒江州“三區”科技人才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檔案,使全社會創新創業生態呈現新氣象。
企業創新主體培育持續推進。以科技型企業備案、企業成長梯隊遴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技術交易契約登記、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國家中小企業評價入庫等惠企政策為導向,深入基層宣傳科技政策,開展科技上門服務工作。新增備案科技型企業75家,入庫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個,數量分別較“十二五”增長121%、200%、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4家,成長梯隊遴選3家。開展技術契約登記 7項,涉及金額3980萬元。2家高新技術企業獲 R&D 後補助59.5萬元。
(二)面臨形勢
未來5年,國家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創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擔負著前所未有的歷史重任。怒江經濟社會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是向科技要動力、向科技要解決方案的關鍵期。科技創新面臨一系列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我們要深刻領會和落實“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正確認識和把握怒江科技創新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優勢特色領域為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怒江貢獻,真正把科技創新充分融入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實踐。同時也要清醒看到,作為邊疆民族地區,怒江科技“基礎弱”、“底子薄”的現實還未根本改變,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短板突出,創新能力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社會研發投入不足。受經濟下行、債務壓力、減稅降費和新冠疫情多重影響,我州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放緩,財政資金缺口擴大,政府對科技投入降低,全社會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全州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增長速度跟不上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區域科技創新發展面諸多臨挑戰和困難。二是創新主體少創新能力弱。“十三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只有3家,僅占全省總數的0.017%。多數企業仍處於產業鏈供應鏈低端,創新能力不強。三是創新平台和創新基地弱小。沒有省級以上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怒江香料產業園區和蘭坪縣工業園區創新載體作用發揮有限。四是缺乏高水平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少,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只有11人,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2。高水平創新人才很難引進,引進的也很難留住。五是基層科技力量薄弱。全州機構改革撤銷4縣(市)科技局併入其他職能部門後,工作職能發揮不充分,有的基層科技人員長期從事非專業技術工作,專業知識老化。這些都是“十四五”時期創新工作要著力突破和解決的問題,面臨的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我們要以高度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壓實責任、擔當作為,把科技創新的各項安排部署落到實處,聚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加快提升全州自主創新能力,開啟創新型怒江建設新征程。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面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主戰場、面向重點領域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導向,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實施科教興州戰略、人才強州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推動我州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支撐我州脫貧致富示範區、生物多樣性核心保護區、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為主線,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產業最佳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和民生改善;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區域創新體系;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培育創新型人才隊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創新型怒江,為推動新時代怒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為科技強州建設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兼顧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原則。統籌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科技問題。集成資源,集中力量,選擇對產業帶動性強的重大科技項目進行重點攻關,突破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堅持支撐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原則。秉持創新依靠人民,創新造福人民的理念。充分激發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將創新成果廣泛套用於人民生產、生活中,用科技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需求牽引與創新驅動相結合原則。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總體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通過政策激勵和項目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科技創新帶動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整體躍升。
堅持科技交流與區域合作相結合原則。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建立產學研利益共同體,聚集、最佳化和整合創新資源。積極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努力實現整體協同與多元協同的有機統一。在科研布局、資源配置、科研組織機制、用人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建立長效的協同創新機制。
堅持統籌科技發展與科技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到科技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按照強能力、防風險、保全全的總體要求,加強科技安全能力建設,強化科技安全組織管理,增強科技對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三)主要目標
力爭到2025年,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顯著增強,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明顯提高,初步實現由主要依賴資源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轉變,區域創新能力邁上新台階。
科技投入穩定增長。圍繞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進行系統布局、統籌部署,進一步強化政府引導和服務作用,創新舉措,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充分激發企業、滇西職業技術怒江學院、州級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和社會力量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到2025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支撐精準有力。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脫貧致富示範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生物多樣性核心保護區、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平安怒江、健康怒江。污染防治攻堅、綠色低碳發展和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等領域主要科技需求得到有效解決。
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根據省高新技術企業“三倍增”行動要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打造創新聯合體,形成創新龍頭企業引領、高新技術企業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全產業鏈創新型集群。到2025年在現有基礎上實現高新技術企業三倍增目標。
創新環境更加最佳化。全州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加快轉變,科技管理智慧型化水平明顯提升,科技資源配置持續最佳化,科技評價改革逐漸深化,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不斷激發,科研作風學風加速改進,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投入體系及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完善,創新創業良好生態基本建成。
“十四五”創新規劃主要指標與目標值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年實際值
2025年目標值
備註
1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
0.29
0.5
-
2
每年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人年)
11
19
-
3
高新技術企業數(家)
3
8
-
4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0.18
0.23
-
5
技術市場成交契約(億元)
0.4954
2
-
6
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
5.5
10
-
三、科技支撐重點
未來5年,科技創新重點圍繞怒江高質量跨越發展目標,結合建設“兩區一勝地”和“六大產業”,舉全州之力,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匯聚資源、深化改革,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創新為抓手,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到2025年,基本建成創新型怒江,為怒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聚焦“兩區一勝地”科技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服務脫貧致富示範區建設。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聚焦鄉村產業提檔升級、人居環境改善、人才隊伍建設、文化繁榮和治理手段現代化,科技創新示範鄉(村)建設領域,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勢,加快構建全面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縣市、鄉鎮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讓脫貧民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為實現高質量的脫貧致富示範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到 2025年,創新驅動促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關鍵性新進展。
專欄1.脫貧致富示範區科技重點支持方向
產業建設。聚焦區域農牧業布局最佳化、生產模式創新、農產品品牌打造等重點環節科技需求,開展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的高效種養新模式、新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聚焦生物種業、生態農業、數字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質量安全等技術領域研發套用,以農產品品牌創建的產前、產中、產後 及流通全鏈條各環節技術為突破,重點開展農產品品牌的質量標準、綠色有機產品技術標準、地理標誌標準、營養品質標準、品牌創意技術等品牌創建技術集成與示範套用。
人才建設。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組建鄉村產業科技服務專家庫,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突破口,強化對科技支撐工作的指導服務,創新科技人才服務方式,構建設一批專業化鄉村振興科技培訓基地,對科技特派員、鄉土人才進行專業培訓,推動多形式、多主體、全方位的便民利民科技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科技水平與內生動力協同發展。
科技創新示範鄉(村)建設。按照“五大振興”的總要求,選擇一批發展基礎好、特色產業明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典型村,開展科技示範建設。到 2025 年,建設科技創新示範鄉鎮10個,科技創新示範村 20個。
科技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建設。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需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開展高黎貢山、碧羅雪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怒江、瀾滄江兩岸生態修復等生態安全領域技術研發及套用示範,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築牢西南生態安全螢幕障。加大生態文明領域科技創新力度,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提高我州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為雲南全面建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科技力量。
專欄2.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科技重點支持項目
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支持開展珍稀瀕危特有野生植物、本土樹種、觀賞苗木和觀賞草種質資源研究,新建和擴建一批設施完備的種質資源圃或種源繁育配置基地。
安全防控:支持開展怒江州邊境地區外來入侵物種的普查與安全性調查,對外來物種開展風險評估研究工作;出入境口岸檢驗檢疫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生物多樣性監測和安全防範體系研究與套用;先進環境監測儀器與智慧型化生態和環境監測及環境預警技術的推廣套用等。
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加強“兩江”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支持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人工林複合生態系統構建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水土保持與綜合治理技術研究與套用;退化天然林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與套用;生態破壞區、生態脆弱區生態功能自然修復與重建技術研究與套用。
科技支撐打造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聚焦“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定位,堅持“小眾、特色、高檔;全域性;讓人發獃的地方;擁抱大自然;世界級”五大發展思路,科技重點支撐生態旅遊、康養旅遊、露營自駕、邊境旅遊等跨界產品品牌開發創新;觀景平台、景區、景點數位化智慧化建設;旅遊特色示範鄉鎮、村的規劃與開發技術。為全域打造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提供科技支撐。
專欄3.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科技支撐項目
特色旅遊產品品牌。支持重點景區功能創新提升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博物館、文化館、商業街區創建民族文化和旅遊資源融合的情景式科技創新體驗地;民族服飾、手工藝品的關鍵技術研究和設備引進套用與示範;特色旅遊休閒食品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智慧旅遊。支持旅遊景區、特色小鎮等旅遊載體的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怒江旅遊大數據管理平台系統開發,怒江州旅遊大數據管理服務中心,旅遊信息採集、智慧終端建設、旅遊智慧應急救援等VR/AR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旅遊康養產業的融合套用,創新旅遊康養服務模式,打造旅遊康養協同發展新業態。
(二)聚焦重點產業科技需求精準發力
峽谷特色農業。以保障糧食安全和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為目標,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抓手,聚焦高山雜糧、特色果蔬、生態茶葉、道地藥材、木本油料、特色養殖等產業,重點解決在生物育種、綠色高效生產、農業生態安全和智慧農業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集成套用一批先進實用成果,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高我州糧食自給水平和自我平衡能力,為峽谷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
專欄4峽谷特色農業科技創新重點支持項目
種植業。重點支持糧經作物新品種(玉米、水稻、馬鈴薯、蔬菜、水果、茶葉等)引種培育和種子種苗高效快繁技術;優質高產、綠色有機種植等關鍵技術;設施農業技術;農業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的推廣套用;支持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養殖業。特色畜禽(豬、牛、羊、雞)品種選育、擴繁及規模化生產技術;水產引種選育、擴繁及規模化生產技術;重點支持重大動物疫病防治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支持引進優質飼草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套用及示範。
農產品加工。主要支持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主要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關鍵技術;主要農產品傳統加工技術提升改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
綠色香料產業。全力支持探索“草果+”立體生態種植模式,富集適宜怒江生態系統的香料作物品種;支持與省內外科研機構、高校建立合作聯盟,加快研究制定草果種植加工技術地方標準,打造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行銷的現代香料產業新體系;支持聯合國內外主要研究機構,構建產學研、市場、文化相結合的專家庫和技術平台,開展以草果為主的精深加工和產品研發,多渠道為提高香料產品附加值提供科技支撐。
專欄5.綠色香料產業科技重點支持項目
草果。重點支持福貢縣草果種質資源圃建設,開展草果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分析、評價、利用等科研工作;支持優質草果的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推廣技術體系的研究與開發;支持草果穩產高產病蟲害防治綜合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支持引進省內外大專院校和企業開展草果深加工研究技術與開發。
食用菌。支持香菇、木耳、銀耳、竹蓀、靈芝、黑松露等的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重點支持貢山縣黑松露資源保護及保鮮技術研究推廣;支持靈芝、羊肚菌、香菇的種植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推廣示範;重點支持以靈芝、羊肚菌為主的深加工保健食品的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
木本香料。重點支持花椒、山胡椒等香料作物標準化基地建設和原料的提取加工。
綠色能源產業。圍繞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目標,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套用,開展低碳、脫碳以及負碳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持續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引領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降低工業碳排放強度。
專欄6.綠色能源產業科技重點支持項目
水資源開發。支持以電力產業為核心的水資源綜合開發集成技術套用與創新研究。
智慧型電網:重點支持新建新增容量的線路、變電站技術創新。
天然氣。支持中緬天然氣管線怒江支線建設技術研究。
新能源。支持建設與新能源汽車擁有量相適應的“車樁相隨、布局合理、智慧型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技術套用與創新。
有色金屬產業。堅持綠色發展和集約發展理念,以綠色能源為支撐,推進鉛鋅採選冶煉、工業矽冶煉和稀貴金屬採選冶煉等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促進鉛鋅、綠色矽、稀貴金屬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提升全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點新產品,加大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範套用力度,支撐有色金屬產業邁向中高端。
專欄7.有色金屬產業科技重點支持項目
蘭坪百億綠色鉛鋅產業。重點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鉛鋅采、選、冶及鉛鋅材深加工全產業鏈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瀘水工業矽冶煉技術改造。對矽生產企業安裝脫硫及相關配套設備改造升級和工業矽、多晶矽產業的深加工技術與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稀貴金屬提取與回收再利用。支持銀、錫、鎢、銻等伴生稀貴金屬開採、洗選、冶煉、精深加工、回收再利用全產業鏈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培育和引進2—3家冶金廢渣、粉塵回收利用企業,形成綠色礦山和綠色工廠聚集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立足怒江特色優勢與產業基礎,構建集健康、養老、養生、醫療、康體為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未來5年,重點以道地藥材優質原料基地建設、珍稀藥用動植物資源撫育保護、良種選育繁育、藥食兩用藥材培育和產地初加工、香料產業園區與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協同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品牌打造等領域的科技需求為抓手,策劃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扶持培引一批企業,全方位深層次開展研發創新服務。到2025年,全州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收入達50億元左右。
專欄8.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科技重點支持項目
優質原料基地建設。支持雲黃連、雲木香、秦艽、雲當歸、石菖蒲、附子、桔梗、滇黃精、滇重樓、工業大麻、連翹、迷迭香、魔芋、石斛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基地高質量規範化種植及間套種等關鍵技術攻關示範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範推廣。到2025年全州中藥材優質原料基地面積達30萬畝。
種子種苗基地基地建設。支持道地品種資源收集保種育種擴繁和推廣技術研究;支持蘭坪縣建立中藥材種子基地1000畝,其中:雲木香種苗繁育基地600畝,秦艽育苗基地300畝,當歸育苗基地100畝面積。支持瀘水、福貢、貢山三個縣市自選當地優勢品種,分別建立100畝以上的中藥材良種採種基地。
特色野生藥材引種種植及野生撫育。加強道地特色藥用植物引種馴化或野生撫育,重點支持雪山當歸、佛掌參、荷包山桂花、山烏龜、陰地蕨、球子參等人工馴化或野生撫育,到2025年新增示範種植面積30—50畝以上的3—5個品種。
大健康產品研發。支持骨幹企業聯合國內外研發機構,成立研發中心,開展中藥(民族藥)、天然藥物的成分提取、中藥飲片、健康產品、特殊用途化妝品等產品研發生產。力爭到2025年完成5個具有怒江特色的大健康產品的研發。
(三)聚焦民生領域科技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套用
以科技創新創業為基礎,以技術集成和示範套用為重點,切實加強科技創新和實用技術推廣,依靠科技支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方位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引導縣市圍繞主導產業、基層治理開展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引進轉化套用,提升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套用能力,組織實施一批民生領域內重大科技項目,通過實施示範,全面提升邊疆民族地區能力的整體創新,使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專欄9.民生領域科技重點支持項目
科技興邊富民工程。支持3個邊境縣市18個沿邊鄉鎮79個沿邊村委會推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工程,重點在“三區”科技人才、產業建設上優先給予科技支撐。
公民科學素質提升。以“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三區”科技人才為抓手,開展“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圍繞峽谷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綠色香料、綠色能源、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分層分類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以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為主攻方向,支持和鼓勵中國小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科技實踐活動。
人居環境衛生。支持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引進與開發套用;生活垃圾處理的節能、降耗、減排技術的套用推廣;礦山、礦冶等重污染行業廢水全過程治理與回用技術套用研究。
(四)聚焦重點行業人才需求,強化科技人才培引
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大人才引進、培育、服務力度,立足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堅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最佳化人才結構;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科學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招才引智等政策措施,圍繞我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需求,培養造就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科技型企業家、創新創業人才、科技服務人才。力爭到 2025年,引進和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 3—5名,產業創新人才30名以上,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技術創新人20名以上,本土科技人才50人以上。
(五)聚焦產品研發,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圍繞戰略需求,強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我州企業、事業單位與省內外科研機構、研發企業合作建設區域科技創新平台,創新運行機制,加強各類創新平台的有機銜接和相互支撐,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夯實科技創新物質技術基礎。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要著力抓好科技創新平台梯次培育,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平台綜合能力,著力培育好創新型人才,著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完善科技平台體制機制建設。
專欄10.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重點支持項目
省級重點實驗室。支持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建設綠色香料產業重點實驗室。重點支持工程技術中心,產業大數據平台等硬體軟體設施設備購置,以及綠色香料新產品研發,小試、中試。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支持蘭坪縣綠色鉛鋅產業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開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研究技術,低品位氧硫混合礦選礦工藝研究、產品精深加工研究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及產業化套用,開展工業固廢利用研究,為怒江州綠色鉛鋅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建設科技孵化產業園。重點支持蘭坪縣建設科技孵化產業園,採用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建設公共技術平台2—3個,為入孵企業和入孵項目及區內科技企業服務。
院士專家工作站。圍繞重點產業科技創新,支持產業部門聘請全國行業頂尖院士專家在怒江設立工作站,切實解決科技創新瓶頸。
(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克,加強對內對外科技合作
緊緊抓住上海幫扶雲南的機遇,主動與上海浦東新區建立全方位科技合作機制,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產業,擴大科技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層次,共建產業技術創新平台、承擔重大科技項目,攻克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產、學、研各方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技術合作機制,拓展開放合作的發展渠道。利用瀘水、福貢、貢山邊3縣市與緬甸接壤的優勢,吸納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強沿邊區域協同創新,努力打造面向緬甸的科技創新輻射源。
(七)聚焦創新資源,加快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需求為導向,以套用促發展,進一步培育各類創新主體。鼓勵企業與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共建國家、省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機構,著力提高企業研發水平。鼓勵支持企業聯合承擔國家科技專項、省級重點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項目,提升企業轉型升級水平。建立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機制,落實企業研發後補助、研發費加計扣除等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集成科技資源,最佳化科技服務,推動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研發活動,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層級梯度培育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做好對重點企業的“一對一”跟蹤服務。到 2025 年,全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以上,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家以上,新認定省級雙創孵化載體2家。
四、保障措施
為保障“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順利實施,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成立由州長任組長,分管副州長任常務副組長,州級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怒江州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落實各項科技創新任務。州科技局要切實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會同州直相關部門統籌指導規劃的實施工作;各縣市要提高對科技創新發展戰略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切實把科技創新規劃實施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規劃,全面落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各項政策措施。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穩定增長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確保“十四五”期間財政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全社會科技投入比重。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創新領域,深入推進科技創新。
(三)最佳化創新環境。進一步落實各類創新政策,加大創新典型宣傳,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營造激勵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創新環境。
(四)激發創新活力。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簡化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將直接費用中多數科目預算調劑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增加間接費用比重,大幅提高用於人員激勵的績效支出占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的比例;差旅會議管理不簡單比照機關和公務員,根據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定差旅費管理辦法,確定業務性會議規模和開支標準等。建立科研財務助理等制度,精簡各類檢查評審,營造更好的科研環境。
(五)加強評估監督。建立規劃對標審查機制,將重大科技任務、計畫、項目和措施的部署實施與規劃對標審查。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評估,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科學技術新進展和社會需求的新變化對規劃目標、重點任務等進行動態調整。加強規劃執行與政府年度考核的有機銜接,提升科技創新在考核中的權重。

政策解讀

2022年10月24日,怒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怒江州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就相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台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黨的二大再次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大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科技開放合作,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撐引領作用,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怒江。根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雲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編制了《怒江州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0.5%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以上,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家以上,新認定省級雙創孵化載體2家,技術市場成交契約2億元以上,每年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19人,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0.23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0%,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顯著增強,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明顯提高。
三、重點工作
(一)聚焦“兩區一勝地”科技需求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從產業建設、人才建設、科技創新示範鄉(村)建設三個方面強化科技服務,助力脫貧致富示範區建設;二是從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和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兩個方面支撐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建設;三是從特色旅遊產品品牌創建和智慧旅遊建設兩方面支撐打造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
(二)聚焦重點產業科技需求精準發力。緊緊圍繞峽谷特色農業、綠色香料、綠色能源、有色金屬、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5個產業16個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成果示範給予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促進產業振興。
(三)聚焦民生領域科技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圍繞科技興邊富民、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衛生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等組織實施一批民生領域重大科技項目,全面提升邊疆民族地區整體創新能力。
(四)聚焦重點行業人才需求,強化科技人才培引。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科技人才需求,培養造就和引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五)聚焦產品研發,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圍繞重點產業全鏈條發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值效益,在創建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孵化產業園、院士專家工作站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
(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克,加強對內對外科技合作。 抓住上海幫扶雲南的機遇,加強攻克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產品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全方位推動產學研合作。
(七)聚焦創新資源,加快培育壯大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抓手,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佳化科技服務,著力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四、保障措施
為保障規劃順利實施,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科技投入、最佳化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活力、加強評估監督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