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雲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是為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精神,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深入推進交通強省建設而制定。規劃期為2021—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 規劃期:2021—2035年
規劃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精神,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深入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破瓶頸、補短板、強服務、惠民生、提品質,全省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到“十三五”末,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實現從“基本緩解”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有力提升了雲南在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保障。
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形成,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全省綜合交通實體線網總里程30.2萬公里。鐵路營運里程4740公里,其中高鐵營運里程1105公里;公路總里程29.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006公里;內河航道里程5108公里;民用運輸機場15個,通用機場7個;郵政普遍服務局(所)1818個,快遞網點9180個。12個州(市)通鐵路、8個州(市)通高鐵;129個縣(市、區)全部通高等級公路,110個縣(市、區)通高速公路;民航客貨航線666條,國內外通航城市185個;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實現100%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
面向南亞東南亞的交通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布局中成渝昆、滬昆、廣昆等3條走廊在昆明交匯後由河口、磨憨、瑞麗口岸出境南亞東南亞。中越通道開河高速公路、昆玉河鐵路建成通車;中老泰通道昆磨高速公路、玉磨鐵路建成通車,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開通國際貨櫃運輸;中緬通道瑞麗、騰衝猴橋、孟定清水河等口岸通高速公路,大臨鐵路建成通車,大瑞鐵路建設有序推進。國際道路運輸線路開通29條。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至南亞東南亞通航點達43個,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點旅遊城市全覆蓋。鐵路“八出省”、高速公路“七出省”通道加快構建,通達國內主要經濟區的高速公路和鐵路複合通道貫通,水富港至長江中下游水上運輸業務快速增長。
科技創新和智慧安全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廣泛套用,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信息化、智慧型化加速普及,“數字交通”建設深入推進,初步建成省級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應急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綠色交通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綠色公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綠色機場等建設成效顯著。“交通+旅遊”加速融合,“公轉鐵”、“公轉水”加快推進,運輸結構持續最佳化。
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綜合交通運輸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在全國率先形成了鐵路、公路、民航、水運、郵政“大交通”管理體制。綜合交通運輸行業“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見效,交通運輸行政許可事項持續精簡,實現61個事項“一網通辦”。大力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在西部省份中率先進入“信用交通省”建設典型省份行列。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和投融資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在交通運輸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顯著增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交通運輸對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綜合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不足,網路布局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鐵路建設滯後、規模不足和成線不成網等問題突出;運輸結構有待最佳化,互聯互通和網路韌性還需增強,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大通道與運輸網路有待完善;綜合交通統籌融合亟待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滯後,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程度不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運輸與旅遊、現代物流、製造等相關產業協同融合尚需深化;綜合交通發展質量效率和服務水平不高,科技創新能力、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二)形勢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增強,社會大局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國際國內新形勢下,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對建設交通強省、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加注重交通運輸創新驅動和智慧發展;更加注重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和城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國土空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螢幕障;更加注重對外互聯互通和國際供應鏈開放、安全、穩定,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加注重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省各族人民共享交通發展成果。要著力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門戶樞紐,構建與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適應、與建設交通強省相匹配的高質量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三)運輸需求
旅客出行需求穩步增長,安全、便捷、舒適、多樣的高品質出行需求不斷增強。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預計2021—2035年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為4.5%左右。國際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營運性公路客運量占比持續下降,但公路出行仍占主體地位。鐵路和民航在中長途客運中將發揮更大作用,出行占比不斷提升。
貨物運輸需求顯著提升,貨物運輸結構更加合理。隨著全省經濟發展水平快速增長,預計2021—2035年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速為3.5%左右。大宗貨物運輸將逐步由公路運輸轉向多式聯運,鐵路貨運占比將有所提高,民航貨運將有所突破,公路貨運仍占主體地位。外貿貨物運輸保持長期增長態勢,大宗散貨運量未來一段時期保持高位運行狀態。
對外運輸保持活力,運輸分布更加均衡。我省與緬甸、寮國、越南的運輸強度將持續增強,邊境地區的客貨運量將不斷提升。我省向北連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向東連線長三角、向東南連線粵港澳大灣區的客貨運量將顯著提升。省內客運出行和貨物運輸仍然集中在滇中地區,但其他地區與滇中地區的差距不斷縮小。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正確認識和把握雲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落實省委、省政府對全省16個州(市)的發展定位,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和輻射全球的國際綜合交通門戶樞紐,構築連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陸海新通道,為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實現雲南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二)工作原則
服務大局,適度超前。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大局,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交通強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與周邊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有效銜接,強化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充分發揮“先行官”作用,在規劃建設上適度超前,為國土空間開發、城鎮布局最佳化、擴大對外開放等提供強有力的要素流動保障,引領和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人為本,立足省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立足全省人口分布、產業布局、資源稟賦和氣候特徵,充分考慮地形地質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合理配置交通運輸資源,實現綜合立體交通網與運輸需求特徵相匹配,滿足未來全省經濟社會各階段發展需要。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立足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著眼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外向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大力提升國際門戶交通樞紐輻射能級。充分發揮市場在交通運輸競爭性領域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公共服務、制度供給等方面的作用,深化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以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最佳化結構,統籌融合。加強規劃統籌,處理好不同運輸方式各層級間功能服務關係,最佳化網路布局,創新運輸組織,調整運輸結構,實現供給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推動融合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資源整合和集約利用,促進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強化銜接聯通,推動綜合交通協同高效發展,提升設施網路化和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整體質量效率。
創新智慧,安全綠色。注重科技賦能,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網聯化,提升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交通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35年,交通強省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形成高水平網路,提供高品質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陸路、空中、水上、樞紐協同融合,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綜合交通網路覆蓋更加廣泛,綜合交通樞紐銜接更加順暢,綜合交通網路承載能力明顯提高,有力支撐“1233出行交通圈”(滇中城市群1小時通達、全省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1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慧型化與綠色化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人民民眾交通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支撐現代化建設的能力顯著增強。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水平先進的交通強省,交通基礎設施體系達到更高水平,“一帶一路”支點建設、民族地區交通普惠發展、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全國領先,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出行安全便捷舒適,物流高效經濟可靠,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交通能級不斷提升,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有力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三、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化布局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對接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兩大國際經濟走廊,連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內重要經濟區,覆蓋全省各區域經濟板塊。
(一)打造“2廊4帶5軸”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1.“2廊”:2條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依託中越、中老泰通道及昆明、西雙版納等機場的國際航線,連線越南河內、寮國萬象、泰國曼谷、高棉金邊等重要節點城市,形成我國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孟中印緬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依託中緬、中緬印通道及昆明、芒市等機場的國際航線,連線緬甸內比都、仰光、曼德勒,印度阿薩姆邦等重要節點城市,形成我國與南亞國家間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
2.“4帶”:4條國內綜合交通經濟廊帶
昆明至京津冀綜合交通經濟廊帶。依託京(蓉)昆、京(渝)昆兩大通道及國內航線,向北連線成都、重慶、西安、鄭州、北京等重要節點城市,形成我省連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關中地區、中原地區、京津冀的綜合交通經濟廊帶。
昆明至長三角綜合交通經濟廊帶。依託滬昆通道及國內航線,向東連線貴陽、長沙、杭州、上海等重要節點城市,形成我省連通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的綜合交通經濟廊帶。
昆明至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經濟廊帶。依託廣昆通道及國內航線,向東南連線南寧、廣州、深圳等重要節點城市,形成我省連通北部灣、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交通經濟廊帶。
昆明至西藏綜合交通經濟廊帶。依託滇藏通道及國內航線,通過大理向北經麗江、迪慶、昌都,及保山向北經怒江、林芝等節點城市至拉薩,形成我省連通西藏的綜合交通經濟廊帶。
3.“5軸”:5條省內綜合交通經濟軸線
滇中城市群綜合交通經濟軸線。依託滇中城市群環線通道,形成連線曲靖、玉溪、紅河、楚雄的綜合交通環線,促進滇中城市群一體化協同發展,強化滇中城市群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的龍頭和引擎地位。
沿邊綜合交通經濟軸線。依託沿邊通道,形成貫通我省沿邊地區的綜合運輸大通道,連線滇西、滇西南、滇東南地區,橫向連線兩條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支撐我省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形成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
滇東北—滇東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依託東部通道(昭通—文山),形成縱貫我省東部地區的綜合運輸大通道,縱向連線渝昆、滬昆、廣昆三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促進滇東北、滇中、滇東南地區協同發展,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滇西—滇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依託西部通道(麗江—景洪),形成縱貫我省西部地區的綜合運輸大通道,促進滇西、滇南地區協同發展,支撐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
滇西北—滇東北綜合交通經濟軸線。依託北部通道〔麗江(迪慶)—四川攀枝花、西昌—昭通〕和金沙江沿江通道,形成橫貫我省北部地區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助力怒江、麗江、迪慶向東經昭通融入長三角,經四川攀枝花、西昌向北至成都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京津冀,向南至昆明融入滇中城市群,支撐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建設,促進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均衡發展。
(二)構建“55538”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555”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綜合交通運輸通道以省域內承擔大流量、高強度客貨運輸的運輸走廊為基礎,由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中最為關鍵的線網構成,是我省對接國際、銜接國內、連通省內的運輸主動脈,是支撐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經濟產業布局的主軸線。結合未來交通運輸發展和空間分布特點,規劃形成“555”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形成“外向開放、區域均衡、互聯互通”的空間布局,為“2廊4帶5軸”交通經濟走廊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1)5條國際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中越通道(昆明—河口—越南)。陸路通道由河口等口岸出境,經越南河內至海防;水運通道即中越紅河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由彌勒—蒙自、昆明—玉溪—蒙自—河口、昆明—河口(米軌)等鐵路,G80廣昆高速昆明—開遠段、G8011開遠—河口等高速公路,中越紅河國際航道等構成。
中老泰通道(昆明—磨憨—寮國—泰國)。陸路通道由磨憨等口岸出境,經寮國萬象至泰國曼谷;水運通道即瀾滄江—湄公河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由昆明—玉溪、玉溪—磨憨等鐵路,G8511昆明—磨憨等高速公路,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等構成。
中緬瑞麗通道(昆明—瑞麗—緬甸)。陸路通道由瑞麗等口岸出境至緬甸皎漂;陸水聯運通道由章鳳等口岸出境至緬甸八莫,經伊洛瓦底江至緬甸仰光。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由昆明—楚雄—大理、大理—瑞麗、廣通—大理等鐵路,G56杭瑞高速昆明—瑞麗段、瑞麗—弄島等高速公路,中緬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通道等構成。
中緬清水河通道(昆明—清水河—緬甸)。陸路通道由孟定清水河等口岸出境,經緬甸臘戌、曼德勒至仰光、皎漂。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由昆明—楚雄—大理、大理—臨滄、臨滄—清水河等鐵路,G56杭瑞高速昆明—大理段、G5612大理—臨滄、楚雄—景東、臨滄—清水河等高速公路構成。
中緬印通道(昆明—猴橋—緬甸—印度)。陸路通道由騰衝猴橋等口岸出境,經緬甸密支那至印度。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由昆明—楚雄—大理、大理—芒市、芒市—騰衝—猴橋等鐵路,G56杭瑞高速昆明—龍陵段、G5615天猴高速龍陵—騰衝—猴橋段等高速公路構成。
(2)5條國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京(蓉)昆通道。昆明—成都—北京的國內運輸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由成都—昆明鐵路,G5京昆高速昆明—永仁段、昆明—倘甸、祿勸—烏東德(滇川界)等高速公路,國道G108等構成。
京(渝)昆通道。昆明—重慶—北京的國內運輸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由重慶—昆明、內江—昆明、東川—巧家、攀枝花—昭通等鐵路,G85銀昆高速昆明—水富段、昆明—巧家等高速公路,國道G213等構成。
滬昆通道。昆明—上海(杭州)的國內運輸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由滬昆客專、貴陽—昆明等鐵路,G56杭瑞高速昆明—宣威段、G60滬昆高速昆明—富源段等高速公路,國道G320,金沙江—長江幹線航道等構成。
廣昆通道。昆明—廣州(深圳)的國內運輸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由雲桂客專、南寧—昆明、蒙自—文山—靖西等鐵路, G78汕昆高速昆明—羅平段、G80廣昆高速昆明—富寧段、瀘西—丘北—廣南—富寧等高速公路,國道G324,右江(富寧)—珠江(廣州)航道等構成。
滇藏通道。昆明—拉薩的國內運輸通道。該通道包含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由昆明—楚雄—大理、大理—麗江、麗江—香格里拉、保山—瀘水、滇藏等鐵路,G56杭瑞高速昆明—大理段、G5611大理—麗江、G0613麗江—香格里拉段、G5613保山—瀘水等高速公路,沿邊國道G219和國道G214等構成。
(3)5條省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滇中城市群通道。曲靖—陸良—瀘西—彌勒—玉溪—雙柏—楚雄—武定—祿勸—尋甸—曲靖的省內環形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該通道由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組成,由滇中環線鐵路、滇中環線高速公路等構成。
沿邊通道。貢山—福貢—瀘水—騰衝—梁河—盈江—隴川—瑞麗—芒市—鎮康—耿馬—滄源—西盟—孟連—瀾滄—勐海—景洪—勐臘—江城—綠春—金平—河口—馬關—麻栗坡—富寧的省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該通道由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組成,由沿邊鐵路、沿邊高速公路、沿邊國道G219及其並行線等構成。
東部通道。昭通—宣威—曲靖—師宗—丘北—文山的省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該通道由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組成,由內江—昆明、師宗—丘北—文山等鐵路,威寧—宣威、G56杭瑞高速宣威—曲靖段、曲靖—師宗、師宗—丘北、丘北—硯山、G8013硯山—文山等高速公路構成。
西部通道。麗江—大理—臨滄—普洱—景洪的省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該通道由鐵路、公路、水運等運輸方式組成,由大理—麗江、大理—臨滄、臨滄—普洱、玉溪—磨憨等鐵路,G5611大理—麗江、G5612大理—臨滄、G5615天猴高速臨滄—振太段、振太—景谷、景谷—寧洱、G8511昆磨高速寧洱—磨憨段等高速公路,瀾滄江航道等構成。
北部通道。麗江(迪慶)—四川攀枝花、西昌—昭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該通道由鐵路、公路、水運等運輸方式組成,由大理—麗江—攀枝花、攀枝花—昭通—畢節等鐵路,G4216麗江—華坪—攀枝花段、G7611寧蒗瀘沽湖—香格里拉段、G7611昭通—金陽段等高速公路,金沙江中下游航道等構成。
2. 綜合立體交通“3張網”
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空間布局,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路、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資源最佳化利用和增量供給質量提升。完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路,規劃形成“高品質快速網+高效率幹線網+廣覆蓋基礎網”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40萬公里左右,其中,鐵路網總規模1.2萬公里左右,公路網總規模38.3萬公里左右,水運航道總規模0.53萬公里左右;民用運輸機場29個、通用機場105個,郵政交換樞紐19個。
(1)高品質的快速網
以高速(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為主體,提供服務品質高、運行速度快的運輸服務,具備全面覆蓋省域、快速連通國際國內的能力。
(2)高效率的幹線網
以普速鐵路、普通國省道、港口、航道等為主體,提供效率高、能力強的運輸服務,具有承上啟下作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順暢高效。
(3)廣覆蓋的基礎網
以農村公路等為主體,具備條件地區以鐵路專用線、通用航空、庫湖區航道、郵政快遞設施為補充,提供覆蓋範圍廣、通達程度深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與特色村鎮、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及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融合發展。
3. 8個骨幹型綜合交通樞紐
以昆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一主”核心,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西南、聯通全球的門戶樞紐和中心樞紐。以大理、曲靖和紅河(培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三輔”支撐,承接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輻射全國,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內重要經濟區。以昭通、文山、德宏、西雙版納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四支”補充,承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覆蓋省內主要經濟區,承擔跨區域與周邊地區的客流、貨流、信息流中轉集散,帶動區域協調發展。
打造玉溪等一批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瑞麗等一批口岸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強對綜合運輸大通道和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支撐,與8個骨幹型綜合交通樞紐共同形成多層級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三)完善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運輸網路
以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兩大國際經濟走廊為主體,深化與周邊國家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與周邊國家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發展多元化國際運輸通道,重點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陸路國際運輸通道。加快陸路跨境通道建設,推進泛亞鐵路和口岸鐵路建設,實施口岸公路擴能改造,促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結合腹地經濟條件和區位特點,加大南亞東南亞國際貨運班列品牌建設力度,穩定開行雲南至越南國際鐵路班列,充分利用中老鐵路開行至寮國國際鐵路班列。完善雲南經東南亞至大洋洲,經東南亞南亞跨印度洋至歐洲和非洲等2條海上國際運輸通道的陸海聯運通道,保障原油、液化天然氣等國家重點物資國際運輸。依託昆明國際航空樞紐,不斷完善國際航線網路,織密南亞東南亞航線,積極開闢東北亞航線和歐美洲際航線,拓展環印度洋國家航線;積極發展全貨機國際航線,搭建連線國內、通達南亞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國家的區域性國際航空物流網路,打造南亞東南亞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跨境物流中心和生鮮產品轉運中心。建設和完善國際幹線郵路網,探索國際郵路新渠道。
四、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
(一)推進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
推進綜合客運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推動新建綜合客運樞紐不同運輸方式場站集中布局,採用平面立體組合的方式將功能空間布設於同一建築體或主體建築貼臨建設,實現空間共享、立體或同台換乘,新建樞紐各運輸方式之間換乘距離控制在300米以內,客流量大的客運樞紐應考慮安全緩衝。推動既有綜合客運樞紐存量設施的功能改善,整合交通設施、共享服務功能空間。鼓勵售(取)票、駐車換乘(P+R)等聯運設施設備共享共建,推動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安檢流程最佳化,設定封閉式旅客聯運換乘通道,實現換乘免檢,提高換乘效率。推動綜合客運交通樞紐間便捷銜接,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軌道交通為主,構建機場、火車站、大型公路客運站之間的設施聯通,以直通車、接駁車等模式,搭建樞紐之間的服務連線。推動城市公交場站、私家車和計程車快速上下客區域與綜合客運樞紐無縫銜接。
推進綜合貨運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提升多式聯運效率與物流綜合服務水平,推進公路物流園區與鐵路貨場、航空貨運、港口的集中布局,積極引導鐵路港前站與港口貨運樞紐設施的統籌布局和一體化建設,圍繞航空產業區、電商產業園等規劃建設陸空轉運設施。加強綜合貨運樞紐多方式中轉換裝平台建設,強化各方式間聯運設施建設,為鐵路、公路和機場之間的銜接預留必要的中轉換裝、甩掛運輸作業等場地,配備標準化轉運裝備,推動鐵水、公鐵、公水、空陸等聯運發展,創新“幹線多式聯運+區域分撥”發展模式,推進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推動郵政快遞分撥中心與鐵路、公路、航空貨運樞紐站場同步建設,加快推進各類物流基地配套建設郵政快遞功能區。加強綜合貨運樞紐集疏運體系建設,推進直達港區、重點園區、大型企業的鐵路專用線建設。
統籌綜合交通通道一體化規劃建設。綜合交通通道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協調統一,加強土地、岸線、空域、水域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交通通道綜合化、立體化建設,減少對空間的分割,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統籌通道內運輸方式配置和布局,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實現通道綜合效益最大化。鼓勵通道內運輸方式科技創新和協同模式創新,加強綜合交通通道與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統籌,積極做好高速磁懸浮等新型交通方式的探索與套用。
加強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構建運營管理和服務“一張網”,實現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信、信息共享、支付兼容。統籌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合理布局進出城道路網路,緩解進出城瓶頸路段和重要交通節點擁堵,增設幹線公路進出城出入口,推動幹線公路和城市道路協同管理。加強鐵路、公路客運樞紐及機場與城市公交網路協同整合,引導城市沿大容量公共運輸廊道合理、有序發展。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統,加強城際幹線運輸與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
(二)推進區域交通融合發展
推進重點區域交通運輸統籌發展。充分發揮滇中城市群龍頭和引擎作用,以現代化立體客貨運樞紐體系和國際國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建設為重點,提升滇中城市群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交通能級,強化昆明與玉溪、曲靖、楚雄、紅河等州(市)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沿邊對外開放水平,強化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貫通沿邊高速公路和沿邊國道,推進沿邊鐵路、口岸公路建設,打造一批口岸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滇東北開發,以打通通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省際通道為重點,發揮金沙江—長江幹線航道輻射西南、通江達海的優勢,推動滇東北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滇西一體化協同發展,完善滇西區域綜合交通規劃布局,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以綜合交通一體化支撐大滇西旅遊環線核心區建設。
推進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幹、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為基礎的城際交通網,基本實現城市群內部2小時交通圈,形成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匹配的城市群交通網路。以滇中城市群為核心,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建設,打造“軌道上的滇中城市群”。統籌城市群重要站場、機場等交通樞紐規劃布局和功能定位,形成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提高城市群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整體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統籌城際交通網路、運力與運輸組織,提高運輸服務效率。建立健全城市群內交通運輸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等一體化。
推進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建設中心城區連線衛星城、新城的軌道交通、高(快)速公路等快速交通網路,推進都市圈客運服務公交化運營,加快構建昆明都市圈、曲靖都市圈、紅河都市圈、楚雄都市圈、大理都市圈等地區的1小時通勤圈。針對中心城區與新城之間早晚尖峰時段的高強度通勤需求,科學配置公共運輸運力,提升通勤交通服務水平。推動城市道路網結構最佳化,形成級配合理、接入順暢的路網系統。有序發展共享交通,加強城市步行和腳踏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合理配置停車設施,開展人行道淨化行動,因地制宜建設腳踏車專用道,鼓勵公眾綠色出行。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構建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推進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城市土地開發模式,提高城市綠色交通分擔率。
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暢通城鄉交通網路銜接,加強農村公路與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城鎮道路之間的連通。加快推動鄉村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暢通城鄉客運銜接,鞏固拓展鄉鎮(街道)和行政村(社區)通客車成果,全面提升城鄉客運網路的覆蓋廣度、深度和服務水平,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實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保障城鄉居民行有所乘。暢通城鄉貨運銜接,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以鄉鎮運輸服務站為抓手,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路節點體系,全面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三)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快完善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拓展服務區、客運樞紐等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建立“快進慢游”旅遊交通運輸體系。加強交通幹線與重要旅遊景區銜接,健全重點旅遊景區交通集散體系,提高旅遊村鎮公路服務能力,推進通用航空與旅遊融合發展,重點打造保山、麗江、普洱、臨滄、西雙版納、大理、德宏、怒江、迪慶等“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示範樣板。創新交通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模式,鼓勵發展定製化旅遊運輸服務,鼓勵旅遊汽車租賃平台發展,積極發展自駕游、自助游。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服務,推動鐵路、民航、公路、水運等運輸方式之間信息有效銜接,努力實現“一站購票”、“一票出遊”。
推進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推動實現郵政快遞運輸“公轉鐵”。推動郵政快遞設施裝備與鐵路、機場等交通場站和載運工具的高效銜接,提升中轉運輸效率。發展航空快遞、高鐵快遞,推動郵件快件多式聯運,實現跨領域、跨區域和跨運輸方式順暢銜接。推進鄉村郵政快遞網點、綜合服務站、汽車站等設施資源整合共享。
推進交通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依託綜合運輸通道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通道+樞紐+網路+平台”的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路和末端網路。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等為依託,加快航空物流發展,加強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推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在運輸、倉儲、裝卸等物流環節中的套用,推動交通與物流數據共享互通,全面提升物流服務效率。
推進交通與製造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通道經濟、樞紐經濟、臨空經濟等,強化交通基礎設施的帶狀引領和圈狀輻射作用,推動各類經濟要素沿通道、樞紐集聚布局,做好交通樞紐和產業發展的空間預留、用地功能管控、開發時序協調,打造依託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綜合體和產業綜合區。鼓勵貨運物流企業與製造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建立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相適應的製造業物流服務體系,強化技術升級改造,加快融入生產、流通和消費各環節,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統籌規劃製造業集聚區配套物流服務體系,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實現相關標準對接、資源互動、信息共享。推進智慧型交通產業化。
五、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安全發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運輸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群、重點地區、重要口岸、主要產業及能源基地、自然災害多發地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徑建設,增強綜合交通網路系統韌性和安全性,提高交通網路在突發事件下的可替代、可修復、抗災毀能力。強化載運工具質量治理,提升交通運輸裝備安全水平。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系,提升車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本質安全水平。提升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全壽命周期安全水平。完善現代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落實交通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提高基礎設施建管養安全標準化水平。加大安全配套設施規劃、設計和建設投入力度,提升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推廣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升基礎設施質量和耐久性,強化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增強交通基礎設施服務可靠性。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預防性養護維護、安全評估,加強長期性能觀測,加強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檢測和智慧型預警系統建設,完善數據採集、檢測診斷、維修處治技術體系,加大病害治理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強化重點基礎設施安全風險防控,加強安全生產執法。
完善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現代化的交通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多區域協調、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同、多主體參與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管理協調機制以及省、州(市)、縣(市、區)應急指揮平台,完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保障聯動預案體系。構建快速通達、銜接有力、功能適配、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網路。加快構建綜合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和運力儲備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基地等科學規劃建設,強化應急隊伍力量及應急救援專業裝備、物資配備,加強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強化重要通道的應急通信、物資存儲、防災防疫等配套設施與功能。提升應急運輸裝備現代化水平,提高專業化、智慧型化裝備在應急運力儲備庫中的比例,提高裝備可用性和適用性。建立健全行業系統安全風險和重點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應急監測預警能力,強化危險貨物運輸全過程、全網路監測預警。
(二)推進智慧發展
提升智慧發展水平。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完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推進智慧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位化。推行交通感知網路與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和使用的發展模式,建立交通基礎設施全壽命信息通道和平台,布局交通重要節點的全方位感知網路,部署關鍵部位主動預警設施,提升交通運行多維監測、精準管控、協同服務能力。完善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台,推動行業北斗終端規模化套用。推進智慧型化載具的套用,積極推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先進運輸裝備中的套用,構建多維感知、高精度定位、智慧型網聯的裝備體系,提升載運工具“狀態雲化監測、故障雲化預警、運維雲化管理”的能力。推進鐵路、公路、水運等貨運單證電子化和共享互認,鼓勵推進智慧型倉儲和分揀設備、自動化裝卸設備等先進物流技術裝備規模化套用。推動交通數據資源開放,構建區域交通大數據共享機制,積極開展產業化套用示範。完善收費公路運營行業監管機制,推進差異化收費政策實施,鞏固改革成果。
加快既有設施智慧型化。順應新技術發展趨勢,利用新技術賦能傳統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加強既有交通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提升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完善既有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網路、監控設備及配套網路,提升綜合交通網路的監控、管理、服務等方面智慧型化水平。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智慧型網聯汽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融合發展,提升車路協同能力。
(三)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環境管理。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動落實綜合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儘早達峰。嚴格管控和高效利用國土空間資源,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針對早期建設不能滿足生態保護要求和涉及重點生態環境功能區的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逐步提高既有交通基礎設施的生態保護水平。最佳化交通能源結構,加強科研攻關,改進施工工藝,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老舊運輸裝備,加快推廣低排放、低耗能、低噪聲的車船運輸裝備套用,促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電動化、清潔化。加強既有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提高資源再利用和循環利用水平,從源頭減少交通噪聲、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大交通污染監測和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交通環境風險防控。最佳化調整運輸結構,加快推動省內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有序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由公路向鐵路、水運轉移。持續推進郵件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
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傳承和發揚優秀交通行業文化,加強滇緬公路、中越米軌鐵路、駝峰航線、茶馬古道等重要交通遺蹟遺存的保護利用和文化挖掘。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差異化、多元化、人性化、精細化、數位化的運輸服務,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需求。提升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服務適應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出行的針對性,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滿足老齡化社會發展和特殊人群的交通需求。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涵養新時代交通文化,提升全社會交通文明水平。
(四)推進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深化行業“放管服”改革,建立公平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綜合交通運輸市場。深入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領域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實現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行業協調發展。建立健全適應綜合立體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系,加強交通運輸與國土空間開發、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強化規劃協同。深化交通國際合作,充分發揮雙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積極拓展合作新領域,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積極配合國家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修訂工作。以大數據、信用信息共享為基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新型治理機制。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引領,加快推進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推進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行政執法程式,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全面加強規範化建設,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擴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度。嚴格落實交通運輸有關法律法規,推進重點領域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制定修訂,進一步完善交通法規體系,為建設法治交通提供保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營造行業良好法治環境。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與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使用和評估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推進人才專業素質結構、層級結構、分布結構的最佳化調整,選拔、培養、使用、管理、後備一批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急需的複合型人才,造就一批一流的、有影響力的交通領域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幹部隊伍的主動服務意識和管理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全過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全面調動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和水平,為實現本規劃綱要目標任務提供根本保證。
(二)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本規劃綱要實施組織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實施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強化交通強省建設的保障要素配置,各級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利、林草等部門要細化完善財政、用地、環保、城鄉建設、水保、林地等配套政策落實機制。加強行業各專項規劃對接,推動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協同建設。
(三)加強資源支撐
加強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項目土地等資源供給,規劃、建設過程嚴格用地控制,突出立體、集約、節約思維,提高交通用地複合程度,盤活閒置交通用地資源,完善公共運輸引導土地開發的相關政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與交通規劃協調機制和動態調整管理政策。
(四)加強資金保障
健全完善與交通運輸發展階段特徵相適應的資金保障制度。積極爭取中央政策和資金支持,落實省級與省以下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多渠道籌措各類交通建設資金。強化本規劃綱要與財政規劃緊密銜接,加強政府中長期支出事項管理。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規範高效”的交通運輸投融資體制,依法合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財政投入結構,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強化資本金注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最佳化,鼓勵積極拓展市場化、法治化融資渠道,探索企業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拓展服務保障綜合交通發展功能。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開發、資源開發等有機結合,拓展建設資金來源。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公募信託試點,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構建形成效益增長與風險防控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機制,防範化解債務風險。
(五)加強實施管理
建立綜合交通規劃實施管理制度。本規劃綱要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區域發展、流域開發等相關規劃銜接,與城鄉建設發展相統籌。各地區在編制交通運輸相關規劃中,要與本規劃綱要做好銜接,有關項目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省交通運輸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本規劃綱要實施進展統計與監測工作,定期開展規劃評估,依據國家和省級發展規划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