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畫的實施意見

2022年10月,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畫》,全面推進雲南省教師教育振興發展,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國小(含幼稚園、義務教育學校、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學校,下同)教師隊伍,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畫的實施意見
  • 發布日期:2022年10月
一、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力推動師範院校和中國小構建高水平思政育人體系,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實施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雙翼”工程。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把理想信念、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融入教師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引導廣大教師和師範生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加強價值引領,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強化師範畢業生思想政治考察,健全標準、程式,把好第一道關口。加強師範院校、中國小黨組織、團組織建設,做好在優秀師範生、中國小教師中發展黨員、團員工作。(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二、深化師德師風養成教育
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自我約束、強化信用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師德師風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將“四有”好老師標準、“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要求落實到教師教育全過程,將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作為師德養成教育重要內容,將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校長請進課堂,採取組織公益支教、志願服務等方式,著力培育師範生的教師職業認同和社會責任感,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實施師德師風養成教育“五個一”工程。在教師管理各項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加強師德師風宣傳,在廣大教師中、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建立師德師風重大問題報告、懲處和師德輿情快速反應機制。(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完善教師培養體系
遵循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強化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的有機銜接。最佳化教師教育結構,基本形成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國小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以師範院校為主體,建立國中畢業起點、貫通培養的學前教育教師和國小全科教師教育體系。實施“未來教師技能提升計畫”,引導師範院校加強實踐育人工作。推動師範院校組織好教育實習,制定實習計畫、實習手冊和評價標準,構建全方位教育實踐內容體系並貫穿培養全過程,確保教育實踐累計不少於18周。(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四、提升師範院校辦學水平
自2023年起,將師範專業生均撥款學科係數調整至1.5,強化師範類專業質量評價和人才培養績效跟蹤,高校校內預算要足額將財政生均經費和學費等收入用於保障師範類學生的培養。對師範生占比大於50%的院校在省高校人才、學科和專業等建設項目中給予傾斜支持。加大對教育相關學科與學位點建設的支持。鼓勵學校採取校內二次選拔方式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學生就讀師範專業。健全師範生培養過程標準,對師範專業課程設定、課堂教學、實踐實習、考試評價、教學管理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流程,建立規範性標準,形成相互協調、相互銜接、結構完整的過程標準體系。實施“優質特色師範類專業建設計畫”,全面推進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將認證結果與教師資格認定掛鈎,並作為資源配置、招生計畫安排、經費投入的重要依據,為用人單位招聘、高考志願填報提供參考。(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五、完善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系
建立更加開放的教師培訓體系,實現省、州(市)、縣(市、區)、校四級教師培訓體系互融互動,分級規劃目標任務,分類設計培訓項目,分層突出培訓重點,分崗深化培訓內涵,形成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內容具體、穩定開放的整體推進合力,實施目標引領下的精準靶向培訓,著力將教師培訓工作向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中心聚焦、為服務基礎教育質量發展聚力。依託省內優質師範院校,建設一批省級中國小教師發展中心,統籌組織實施區域內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推動縣域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健全骨幹教師培養體系,實施“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燃燈者計畫”,到2025年,分層級、分類別遴選、培訓、培養1萬名能在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方面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的骨幹教師,推進區域內學習共同體建設,建設一支具有自適應能力的學習型教師隊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六、拓展教師終身學習空間
拓寬教師學歷提升渠道,鼓勵學校和社會力量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擴大在職教師學歷提升資源供給。實施“基礎教育教師學歷提升計畫”,建立教師學歷提升與在職培訓的人才成長“立交橋”,健全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制度。到2025年,義務教育優質師資配置更加均衡,基礎教育專任教師學歷逐步提升,普通高中專任教師數量素質結構能滿足特色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需要。(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七、完善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全面推進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背景下的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確定以校長專業化發展為主導的校長培訓指導思想,著力提升校長辦學能力。創新校長培訓模式,對職級校長進行分層培養,區分和確定每個職級的培訓目標,構建“四級五級校長發展性培訓、三級校長能力提升培訓、二級校長高級研修、一級校長領航研修”的校長培訓體系和以“一級校長工作室”為校長培訓主體的“四層次一主體”職級校長培訓體系,全面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教育改革創新。(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八、完善中國小教師管理制度
各地結合實際合理核定公辦幼稚園教職工編制,配足配齊幼稚園教職工。深入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加強對縣域內教師資源的統籌安排,實行教師“無校籍”管理,建立健全義務教育教師交流輪崗體制機制,實現縣域內教師優質資源共享。深入推進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完善校長資質準入、任期交流等制度。完善中國小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推進基礎教育教師正高級職稱評聘改革工作。建立符合基礎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辦法。規範教師招聘程式,支持各地最佳化招聘方式,探索先面試、後筆試的招聘方法。符合條件的縣(市、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招聘不低於90%的計畫通過“特崗教師”招聘完成,重點為鄉村學校(教學點)補充體育、藝術、科學、信息科技等緊缺學科教師。推進教師工作數位化改革,建成伴隨式收集、跨層級使用的教師信息系統,建立教師從入職到退休的全程專業發展數字檔案。全面實現各類教師推薦“無紙化”線上遴選,加大教師數據深度挖掘和開發力度,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決策的智慧型化和科學化水平,推進教師隊伍管理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九、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突出落實重點工作,全力推進重點任務。加強鄉村學校教師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做好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引導全體鄉村教師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師魂、養師德、引師行。在“十四五”期間,積極爭取部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和國家優師專項招生計畫名額,繼續實施好地方優師專項與省級公費師範生項目,省級每年統籌安排1600名左右培養名額。實施鄉村學校新教師“護航計畫”,加強鄉村學校新教師跟崗鍛鍊力度。支持鄉村教師參加專業發展培訓,各地不得因教師參加培訓扣減或停發各項津貼、補貼。“國培計畫”、“萬名校長培訓計畫”、“義務教育青年教師培訓”等項目名額分配向鄉村教師傾斜,著力提升鄉村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培養一批鄉村教學名師。充分考慮鄉村學校布局調整最佳化情況和鄉村學生流動趨勢,配置鄉村學校優質教師資源。交流到鄉村學校的教師,考核合格者參加崗位競聘,每交流1年,競聘高一級崗位時履職年限條件對應減少半年。對部分一個學校內課時工作量不足的學科,可採取“一校定崗,多校使用,就近走教”的辦法配置教師,實現校校都有好老師。充分發揮教育幫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用,持續開展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和教師“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提升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繼續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在“鄉村學校、鄉村教師”全覆蓋的基礎上,形成“學校越邊遠、條件越艱苦、從教時間越長、教師待遇越高”的格局,提高鄉村教師地位待遇。各地應當組織鄉村教師每年開展一次常規體檢,有條件的地區應將教師體檢優待政策覆蓋全體教師。依託中央教師周轉房建設思路,省級統籌各項資源支持各地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改建、配建、新建等多種方式,盤活閒置校舍,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解決教師住房困難問題。落實職稱評審、評優評先、表彰獎勵向鄉村教師傾斜政策。建立師德、能力、業績、貢獻並重的鄉村教師考核評價標準,將“教得好”作為鄉村教師獲得表彰的重要指標。每年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在職教師中,遴選500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給予每人1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優秀教師紮根鄉村、終身從教,成長為人民教育家。(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鄉村振興局)
十、加強中國小教師工資待遇保障
持續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不拖欠”、“不低於”政策。完善教師收入分配內部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業績,將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盤活績效工資分配,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課後服務補助。落實特崗教師待遇,各地要確保按時足額發放特崗教師工資,與當地在編在崗教師同等享受政策性增資、鄉鎮崗位補貼、鄉村教師差別化生活補助、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待遇。規範辦理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特別是落實好特崗教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等待遇。特崗教師3年服務期,計算工齡和教齡。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各地應建立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畫工作協調製度,推動發揮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宣傳引導,深入細緻地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各地要最佳化支出結構,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重點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高教師待遇保障。相關部門要主動履職,加強統籌協調。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實施情況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加強督導檢查並強化督導結果運用,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