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若干措施

《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若干措施》是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若干措施
  • 公開日期:2024年1月3日
  • 文號:省委檔案
  • 來源: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全文內容
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的通知》和《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畫的意見》精神,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差距,提供更加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加快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確保到2027年初步建立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到2035年州(市)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全部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工作措施。
一、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
(一)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我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統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等項目,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安全防範建設、教學儀器裝備、數位化基礎環境、學校班額、教師配備等辦學條件達到規定標準,加強教學及輔助用房、生活用房、運動場地等校舍建設和飲水、洗浴等設施設備配備。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學校提供安保、食堂、宿管、衛生健康等方面服務,鼓勵為非寄宿制學校提供學生就餐和午休條件。省級和州(市)級資源配置重點向經濟欠發達縣(市、區)傾斜。
(二)推進全省教育數位化建設。按照國家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要求,升級改造、新建全光纖校園網並覆蓋教室、功能室、辦公室和主要教學區域,中國小校全面接入教育專網。為全省中國小每個班級教室配備1套多媒體教學設備、音響視頻設備,滿足基本數位化課堂教學及互動需求。建設雲南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教育管理系統和學生、教師、學校基本資料庫及數字檔案,開發學校管理、教學資源及套用。推動師生用好用足國家和省級平台資源,提高師生數字素養和信息技術套用能力。
(三)嚴格落實教師編制標準。落實國家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和統籌管理相關規定,做好城鄉之間、學段之間動態管理,提高編制使用效益。加大中國小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力度,支持各地區最佳化教師資源配置,調整最佳化富餘教師,通過專業培訓轉崗或兼課補充體育、藝術、科學、勞動、信息科技等緊缺學科教師。支持學區內或鄉鎮中心學校統籌實施走教制度,確保小規模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地區不得從怒江州、迪慶州和邊境縣(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市、區)等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四)加快怒江州、迪慶州和邊境縣(市)教育發展。加大對怒江州、迪慶州和邊境縣(市)教育資金和項目傾斜力度,通過教師培訓計畫、公費師範生培養、優師計畫、特崗計畫、銀齡講學計畫、“三區”人才支持計畫教師專項等政策,有效補充優質教師。實施大學生援邊支教(實習)項目,從高等學校選拔符合條件的學生到定點幫扶縣(市、區)學校開展支教(實習),加強組團式、針對性幫扶。繼續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學前學會國語計畫。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納入學校育人全過程,築牢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範學校創建工作。
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
(五)最佳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制定最佳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指導意見和城鄉學校布局規劃。堅持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省級制定城鎮義務教育學位配置標準,州(市)、縣(市、區)合理規劃並保障足夠建設用地。強化州(市)中心城市學位供給,在城鎮化人口聚居地區留足教育空間,適度超前規劃布局學校。城鎮小區配套建設學校與住宅建設首期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持續建設和改造最佳化學生上學路徑和校園周邊交通環境。
(六)辦好寄宿制和小規模學校。在縣城或鄉鎮布局建設一批寄宿制學校,優先配置教學專業人員、教學輔助人員和教育管理人員。建立健全學業輔導和生活幫扶機制,提升寄宿制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穩妥整合小、散、弱的小規模學校,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充分發揮小班教學優勢,突出因材施教,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和身心健康,健全家校常態化溝通機制,切實提高育人水平。
(七)擴大優質學校覆蓋面。對有條件的、辦學水平和民眾認可度較高的學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潛擴容工作方案,通過充分利用現有校舍資源、改擴建教學樓、建設新校區、合併周邊薄弱學校、傾斜調配教師編制等方式,在不產生大班額大校額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學位供給。按照3—5年一周期制定新優質學校成長發展規劃,通過高起點舉辦新建學校、改造幫扶基礎相對較好的學校等方式,加快辦好一批條件較優、質量較高、民眾滿意的“家門口”新優質學校。
(八)提升鄉村學校教育質量。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促進優質學校輻射帶動鄉村薄弱學校常態化,推動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學校流動,確保鄉村學校都有城鎮學校對口幫扶。充分利用鄉土資源服務校本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用好數字教育資源,豐富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內容和形式,持續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持續推進控輟保學工作,壓實“雙線四級”和班主任責任,加強義務教育學籍管理和日常考勤管理。
(九)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強化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及結果運用,加強教學管理,最佳化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課後服務水平和作業設計水平,持續鞏固“雙減”成效,不斷提升義務教育質量。認真落實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規劃,“一縣一案”明確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推動昆明、曲靖、玉溪等教育基礎較好的州(市)加大統籌力度,探索在州(市)域內更大範圍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路徑。遴選一批基礎較好的縣(市、區)先行先試,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三、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加快縮小校際教育差距
(十)健全完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機制。完善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辦法及運行機制,採取“優質學校+新建學校、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方式,促進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全面提升管理、課程、教學、教研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以縣(市、區)為單位合理劃分學區範圍,實現縣域內學區制管理全覆蓋。逐年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國中比例,並向薄弱國中和農村國中傾斜。
(十一)推進校長教師有序交流輪崗。制定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交流配置指導性意見。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校長和優秀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具體實施方案。將到鄉村學校或辦學條件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原則上在同一學校連續任教達到一定年限的校長和優秀骨幹教師應優先進行交流輪崗。省、州(市)、縣(市、區)對在各層級培養、輸送優秀骨幹教師的學校給予獎勵支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校長、教師在相關評優表彰中予以傾斜。
(十二)實施優秀教師培養工程。制定並實施教師發展提升規劃,最佳化省、州(市)、縣(市、區)、校四級培訓體系,持續實施“國培計畫”、義務教育青年教師培訓計畫等項目。最佳化師範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探索建立新招聘教師在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見習培養制度。建好用好名師工作室,每個縣(市、區)至少組建1個“一級校長工作室”,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健全各級教研體系,推動各地各校常態化有效開展區域教研、網路教研、校本教研。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依據不同鄉村學校的艱苦邊遠程度健全落實教師差異化多樣化補助政策。持續推進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四、推進教育關愛制度化,加快縮小群體教育差距
(十三)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政策。採取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等舉措,確保各學區之間教育資源基本均衡。全面落實“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建立隨遷子女信息檔案和流動監測預警機制,保障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十四)提升特殊教育質量。支持殘疾兒童較多的縣(市、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持續推進省、州(市)、縣(市、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鼓勵殘疾兒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醫療康復和信息技術等相結合。配齊特殊教育教師,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推動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在中國小教師輪訓中,增加特殊教育內容,引導普通學校教師提升開展特殊教育的素養和能力。
(十五)精準關愛特殊群體學生。完善摸排制度,強化教育與民政、農業農村、殘聯等部門間數據交換共享,加強對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愛幫扶和教育資助,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實現“應助盡助”。通過分層教學、學科老師課後輔導、師生結對、學生結對、黨員幹部包保等方式,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增強信心、主動求知、健康成長。強化社區參與,支持活動中心和社會組織開展服務留守兒童有關工作。實施“專門教育示範學校規範化建設項目”,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五、統籌推進面向學生的其他公共服務,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十六)加快發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逐年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穩步增加公辦學位供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引導和扶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發展,保障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在分類定級、項目申報、教師培訓和職稱評審等方面與公辦幼稚園享有同等地位。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國家、省、州(市)三級託管幫扶體系,通過實施“五個一批”實現普通高中託管幫扶縣域全覆蓋,提高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建設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積極發展綜合高中。
(十七)做好學生衛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務。採取學校招聘、購買服務、醫院派駐、醫生託管等方式,推動大中國小校和幼稚園配齊專兼職醫務人員,建好用好校園醫務室和保健室。持續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傳染病防治、校園食品安全等工作。建立雲南省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管理平台,定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建好雲南省“守望雲心”心理服務平台,支持昆明等有條件的州(市)建設區域性心理健康干預和治療中心,健全乾預體系,每學年至少開展1次學生心理測評,支持關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服務機構發展。
(十八)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創業。健全完善分階段、全覆蓋的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體系,精準開展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鼓勵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健全畢業生去向登記制度。全面推廣使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24365校園招聘服務,實施“百萬大學生興雲南行動”,推進“宏志助航”計畫,持續開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
(十九)全面落實“五育”並舉。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深度融合,統籌用好國家中國小思政課統編教材,不斷提高教師專職化專業化水平。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等德育品牌活動,深入打造“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金課”。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加強科學教育,強化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確保每天校內鍛鍊1小時。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審美能力和勞動習慣。
(二十)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實踐基地和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美術館、科技館、青少年宮等,按規定向中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免費或優惠開放,積極開展各類寓教於樂的科技、文體活動。依託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覆蓋城鄉社區的家長學校等親職教育指導服務站,促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支持開展優秀影片進校園活動,保障每名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2次優秀影片。
六、強化組織領導與改革創新,抓好責任落實
(二十一)堅持黨政同責辦教育。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五級書記”抓基礎教育工作機制。各州(市)、縣(市、區)黨委每年要將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納入教育工作進行專題研究,並向上級黨委述職。全面落實中國小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把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作為州(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完善領導幹部聯繫學校、上思政課制度,各級黨政班子成員要掛鈎聯繫轄區內的1所基礎教育薄弱學校,每年至少2次到聯繫學校調研指導並推動解決存在問題。
(二十二)強化改革創新。全面落實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四個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和雲南省實施方案,督促推動中國小校和幼稚園對標提質、依標整改,引導學校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教育輻射中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範樣板為目標,從推進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健全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以“雙減”撬動教育教學整體變革、以教育數位化賦能基礎教育、構建良好基礎教育生態等方面不斷強化區域統籌和改革攻堅,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鼓勵探索創新,支持有條件的州(市)、縣(市、區)和學校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及時總結推廣試點創新經驗。
(二十三)強化部門協同。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條件,切實管好學校。組織部門要加強對黨政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做好教育部門和單位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指導學校做好黨建工作。機構編制部門要做好學校編制保障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最佳化支出結構,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財政投入保障的重中之重,嚴格落實“兩個只增不減”要求,教育經費投入要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優質資源輻射引領等方面傾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依法落實教師待遇,為學校招聘教師提供支持。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抓好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