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
  • 外文名: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Bei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發布部門:中共北京市委員會
  • 發布日期:2015-4-23
意見內容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籌推進義務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和深度,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各區縣已經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目標。為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和《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深化首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提高本市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現就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認真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體系為指引,以均衡配置資源為重點,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堅持統籌規劃、城鄉一體、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通過調整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名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2.總體目標。到2020年,在確保各區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義務教育實現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新一輪中國小標準化、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日益完善,校際、城鄉、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更加健全,學校與社會資源合作更加緊密,辦學資源和師資力量配置更加均衡;政府統籌推進義務教育發展機制更加健全,教育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學校自主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義務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義務教育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二、創新資源配置方式,高水平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
3.統籌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根據首都城市空間布局、人口分布特點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完善和實施全市及各區縣基礎教育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年度計畫,加大資源統籌配置力度,促進中國小教育資源在區域之間和區域內部均衡配置,切實滿足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需求。重點推進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學校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修訂實施全市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細則,推進新一輪中國小辦學條件的標準化、現代化建設,提高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4.推動優質教育集群發展。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支持各區縣與學校深化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辦學、學區制管理、教育聯盟、校際聯盟等改革試點工作,以強帶弱、以城帶鄉,積極探索以多種形式擴大和延伸優質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優質中國小通過接管周邊相對薄弱學校或改擴建的方式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
5.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充分利用首都資源集聚優勢,鼓勵高等學校、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門、社會機構參與和支持中國小發展,通過協作共建附屬學校、藝術家工作室、體育俱樂部和派遣外語教師等多種方式,支持學校加強師資培養、學科教學、文化建設等工作,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努力辦好民眾身邊的每一所學校。
6.依託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大市、區縣、學校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平台整合力度,推進信息資源共享。不斷創新首都教育公共服務方式,以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課程等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共享,滿足廣大師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加強北京數字學校建設,開發“微課程”資源,推廣義務教育階段全科數位化名師同步課程,加大一對一線上指導服務力度。逐步建立教師研修信息化平台,實現優秀教師課堂教學視頻、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習題資料等教育資源互通共享。
三、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7.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堅持立德樹人,引導中小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推動開展節水、節電、節糧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廣泛開展中小學生志願服務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進民族藝術進校園,培養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國際理解教育,進一步支持中國小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讓每名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加快推動開展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運動項目,並適時組織開展學生聯賽,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
8.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完善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深化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整合,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現課程在內容、功能、課時方面的融合互通。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程。以語文、英語及科學類學科為突破口,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進一步使課程教學回歸課程標準。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際,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推動市、區縣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門深入中國小,指導學校課程教材改革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探索適應不同群體學生髮展的課程教學體系,提高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的育人質量。
9.完善協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一步豐富教育資源供給,深化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建設和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完善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畫,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善社會資源支持教育的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公共文化體育機構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場所和便利條件,推動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加強親職教育指導,建設家長學校,搭建家校溝通平台,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合作育人。
四、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統籌推進科學減負
10.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措施。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完善對口直升、九年一貫制等入學方式,深化學區制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實行計畫管理,使用全市統一的國小和國中入學服務系統,科學預測入學人數,全程監控入學過程。完善學籍管理平台,規範中國小校學生學籍管理。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政策,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並完善隨遷子女入學資格聯審機制,依法保障符合條件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11.充分發揮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引導作用。深化中考命題改革,最佳化考試命題結構,突出考查主幹知識和核心能力。完善義務教育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全面考查學生各學科學習情況和發展水平。逐步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計畫名額分配比例,增加一般國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擴大優質高中資源,使更多的國中畢業生就讀優質高中。
12.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規範教學管理,嚴格執行課程計畫,依據課程標準教學,注重因材施教。規範學生作業和教輔材料,科學確定作業形式與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市、區縣有關單位、部門不統一推薦教輔材料。規範考試測試,減少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統一測試,不得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考試測試。規範評價評選,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國小教育質量的傾向,減少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門等對學校的考核評比,積極推進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建立健全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制度,把減輕課業負擔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進行專項督導。
五、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均衡配置學校師資力量
13.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有效利用績效工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激勵機制,採取掛職交流、定期支教、區域內流動、城鄉一體化管理等方式,引導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在城鄉間、校際間合理流動,並逐步實現制度化和常態化。對農村學校和城區一般中國小在教師崗位設定、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建立農村學校特設崗位制度,吸引優秀教師任教。探索建立優秀教師跨校兼職制度,鼓勵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14.推進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區管校用”改革,強化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統籌管理。嚴把教師入口關,做好全市中國小教師資格“國標省考”改革和定期註冊工作。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教師職稱制度,提升教師職業發展空間,擴大國小教師參評副高級教師職稱比例。改革完善特級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評審辦法,讓優秀教師在普通學校留得住、有發展。
15.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建立義務教育師資缺口與師範院校招生計畫聯動機制,增加市屬師範院校及相關學校師範生培養數量。繼續實施本市公開招聘農村中國小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三年行動計畫,加快解決農村地區中國小部分學科教師短缺問題。探索建立外籍教師集中引進和服務平台,規範中國小外籍教師管理。
16.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面向全體教師,完善分崗、分類、分層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體系,建設“選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師培訓服務平台,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校本研修,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師資培訓。繼續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培訓力度。加強對新入職教師和非師範類院校畢業從教人員的系統培訓,切實提高其專業素質。
17.不斷改善教師福利待遇。依法保障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適應中國小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建立教師績效工資逐步提高機制,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重點向承擔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任務重、做出突出成績的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傾斜。依法保障城鄉教師收入水平基本均等,對農村教師的工資、職稱等實行傾斜政策,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六、規範民辦學校發展,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
18.重點在遠郊區縣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民辦中國小。將民辦中國小發展納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整體規劃,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盤活資源,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義務教育辦學,引導優質學校參與舉辦民辦中國小,重點在遠郊區縣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辦中國小,引導個性化教育需求由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合理轉移。
19.健全政府委託民辦學校承擔義務教育辦學制度。在公辦學校學位不足、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地區,通過公開透明的招投標程式,由政府向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學位,補貼辦學成本,作為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補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完善公共財政扶持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相關政策。
20.利用優質民辦教育資源促進中國小發展。鼓勵有資質、信譽好的民辦教育機構通過委託管理、購買服務等合作方式,面向有需求的公辦中國小輸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優質課程,或與公辦中國小合作開展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幫助公辦中國小提高辦學質量。
七、推進管辦評分離,增強學校辦學活力
21.完善學校治理體系。按照政府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重點加強監管和服務的原則,充分保障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完善學校治理體系,提高學校治理能力。積極推進依法治校,通過制定學校章程,充分落實校長負責制;進一步減輕學校負擔,保障校長集中精力辦學;推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
22.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依法依規進一步擴大學校在教育教學、選人用人、考核評價、職稱評定、經費使用等方面自主權。鼓勵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實踐探索,在教材選擇、課程設定、教學組織等方面大膽創新,努力辦出自身特色。
23.改革學校評價制度。按照有利於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原則,不斷完善學校評價體制機制。最佳化教育督導評估體系,積極探索委託第三方開展教育評估監測。推進辦學條件、學生髮展、教師專業化、學科教學、學校綜合質量評價等標準體系建設。改變單純以分數和升學率評價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傾向,把學生的進步程度和發展水平作為考核學校的重要指標。探索完善中國小辦學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學校輸出優秀教師資源、優質課程和開放教學設施設備。
八、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最佳化教育發展環境
24.建立政府統籌推進機制。建立健全“市級統籌、區縣為主、部門聯動、各司其責”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責任機制。加強全市統籌,堅持規劃和政策引導,重點加大對財力相對薄弱地區的支持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教育、發展改革、財政、人力社保、編制、規劃、住房城鄉建設、經濟信息化等部門要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在項目審批、資金投入、職稱評定、表彰獎勵、人才流動、教師編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和實施辦法,形成合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各區縣要強化義務教育主體責任,統籌本行政區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督導檢查工作,完善督導、考核、評估機制,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考核區縣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的重要內容。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表彰機制,對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區縣予以獎勵。
25.努力轉變教育投入方式。充分發揮市和區縣財政投入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優先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項目建設,不斷最佳化投入結構,向教育重大改革項目、最急需領域和最薄弱環節傾斜。加大對校長教師隊伍建設、校本教研科研、學校文化建設、學生素質教育活動等方面的經費保障力度。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預算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26.加強社會宣傳和輿論引導。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以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理念和政策措施,使全社會特別是廣大學生和家長積極支持、廣泛參與此項工作。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育人觀、用人觀和成才觀,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育人體系。加大對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和民眾身邊好學校的宣傳力度,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