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全文
為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根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在持續打造八大重點產業和世界一流“三張牌”的基礎上,提出重點培育五個萬億級支柱產業和八個千億級優勢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省重點培育的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政策環境日益最佳化,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1241.09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521.45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15.23%,增加值從2015年的365.8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31.4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14.86%,營業收入和增加值均實現翻番,逐步形成以疫苗為重點的生物技術藥研發生產體系,以中成藥、中藥飲片、提取物、健康產品為特色的天然藥物(中藥民族藥)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2020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養殖)業實現營業收入516.11億元;生物醫藥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595.92億元;生物醫藥商貿業實現營業收入1409.42億元。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企業163家(其中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1家,10億—100億元企業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品種48個(其中超10億元品種5個,5億—10億元品種4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家生物醫藥企業在主機板、創業板上市。
1.生物技術藥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
2020年,全省以疫苗為代表的規模以上生物製品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53.57億元,占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營業收入比重為15.6%。已上市疫苗品種共13個,疫苗企業營業收入從2009年的8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48億元,生物技術藥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於2015年12月上市,單品種實現年度營業收入近20億元。沃森生物研發的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於2017年7月上市,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88億元;國內首個、全球第二個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2020年4月上市,第一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6.58億元,市場前景可觀。部分傳統藥企和科研單位加快布局發展生物技術藥,昆藥集團研發的長效降糖藥物—蘇帕魯肽注射液已獲臨床批件,賽諾製藥開展人源化CD22抗體免疫毒素1.1類新藥研究。
2.中藥(民族藥)產業形成規模
近年來,我省中藥(民族藥)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60個“雲藥之鄉”、103個“定製藥園”已成為提升中藥材質量和品牌的生力軍。2020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養殖)和產品加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其中,中成藥、中藥飲片、提取物、健康產品等規模以上中藥材加工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約480億元,占規模以上生物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80%。中藥材種植面積超900萬畝,三七、重樓、石斛、砂仁、木香等15箇中藥材品種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面積146萬畝,其中獲綠色認證基地2.2萬畝、有機認證基地12.6萬畝。三七、燈盞花產業已形成種植、加工、研發、生產的全產業鏈布局,對全省中藥產業發展的示範帶動作用十分突出。三七產業已實現標準化、規範化種植,開發了飲片、製劑、健康產品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後端產品,成為僅次於人參的大品種,全省種植面積約40萬畝,實現農業產值約60億元,三七類飲片、血塞通軟膠囊、注射用血塞通(凍乾粉針)、血塞通片、血塞通膠囊、三七總皂苷、血塞通注射液等一批中成藥和原料單品種年銷售收入超1億元。
3.化學藥產業穩步發展
2020年,規模以上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業和化學藥品原料藥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35.2億元,占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比重為10.2%。初步聚集了積大製藥、貝克諾頓、昊邦製藥、賽諾製藥、龍海藥業、貴研藥業等一批化學藥企業;龍津藥業、昊邦製藥、植物藥業與印度仿製藥企業合作,積極引進印度仿製藥品種落地雲南;阿莫西林膠囊、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等9個品種通過化學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4.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成效明顯
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生物醫藥產業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腸道病毒滅活疫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等拳頭產品相繼上市,部分品種正在開展預認證工作;新冠病毒肺炎滅活疫苗、F基因腮腺炎減毒活疫苗、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滅活疫苗、四價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等10餘個品種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為“十四五”疫苗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天然藥1類新藥注射中藥6類新藥斷金戒毒膠囊、長效降糖藥物蘇帕魯肽注射液、金環蛇毒抗菌肽1.1類新藥等10個創新藥獲國家藥物臨床批件。以雲南道地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薇諾娜”系列產品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功效性護膚品品牌。“中藥材大品種三七綜合開發的關鍵技術創建與產業化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七標準化與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及套用”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七中藥材及種子種苗、天麻中藥材3個標準通過國際質量標準認證;三七總皂苷、燈盞花素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認可的(一般認為安全)認證,進入美國植物藥原料目錄;痛舒膠囊、血塞通軟膠囊獲批准開展Ⅱ期臨床研究。
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建設了雲南省生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雲南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雲南天然藥物活性篩選和成藥性評價中心、雲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雲南花卉芳香健康產品研發中心、雲南中藥材良種繁育研發中心等一批研發服務平台。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共有生物醫藥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4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工程研究中心19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0個、“兩院”院士4人,累計培養省科技領軍人才12人、引進省高層次人才54人、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4個、培養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和省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對象553人、培育省創新團隊92個。
5.生物醫藥產業招大引強初見成效
雲南白藥集團引入社會資本完成混改,集團發展進入快車道;華潤三九收購昆明聖火藥業,公司營業收入大幅提升;貴州百靈入股雲南植物藥業,聚焦特色產品,最佳化產品結構,實施大品種品牌戰略,企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國藥集團、上藥集團、廣藥集團、天士力藥業、康恩貝藥業、神威藥業、新綠色藥業、北京通盈、方盛製藥、吉林興參、香港巨漳、深圳波頓等省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地雲南,積極參與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二)優勢與短板
1.區位優勢
雲南區位優勢突出,東與貴州、廣西相鄰,北與四川相連,西北與西藏相通,西部、南部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是我國連線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交匯點,生物醫藥產業潛在市場巨大,可依託疫苗、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為基礎,打造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興產業發展態勢。
2.資源優勢
雲南立體氣候特徵明顯、類型眾多,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生物多樣性特點突出,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微生物王國”、“藥材之鄉”、“生物基因寶庫”等美譽,是我國生物資源、天然藥物和民族醫藥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全國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統計發現,全省中藥材資源種類有6559種,占全國種類總數的51.4%,民族藥資源有2000多種,民間驗方有10000多個。
3.產業基礎優勢
三七、滇重樓、燈盞花、鐵皮石斛、砂仁、天麻、雲茯苓、雲當歸、雲木香、滇龍膽等“十大雲藥”品牌藥材,品質優良,行業廣泛認同,已建成國內優質天然藥物和健康產品原料基地。以雲南白藥為代表的彝藥大品種,傣族、納西族等獨具特色的民族醫藥,以及傣醫等與周邊國家傳統醫療體系一脈相承的特色民族醫療技術,為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開拓市場提供了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的顧方舟在雲南從事“脊灰”減毒活疫苗研究,建立了“脊灰”病毒的分離與定型方法,制定了“脊灰”活疫苗的試製與安全性標準,制定的“脊灰活疫苗製造及檢定規程”,指導了中國數十億份疫苗的生產與鑑定,為我省疫苗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產業快速發展存在的短板
一是產業規模小,行業競爭力弱。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總體規模小,全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前500強中,雲南僅有10家;以中藥為主的生物醫藥行業整體競爭力偏弱,尤其受中藥輔助用藥目錄、醫保目錄、中藥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等國家醫改政策影響較大,生物醫藥製造業規模已連續2年出現小幅下滑。
二是產業結構不優,產業鏈不完整。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發展滯後,中藥品種小散弱現象突出,研究基礎參差不齊,產品競爭力普遍較弱;生物技術藥主要以疫苗為主,抗體藥物、生物類似藥、細胞產品、血液製品等產品管線不豐富,上下游配套產業基本處於空白;化學藥體量小,缺乏原研藥和高端仿製藥;醫療器械和獸藥發展水平較低。
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弱,園區專業化程度低。知名企業、龍頭企業少,龍頭企業超前布局、開展創新性研發活動的意識不強,產業帶動引領性不夠;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缺乏有影響力的創新性品種,核心競爭力弱;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專業化發展水平不高,配套體系不健全,公共研發和服務能力弱。
四是創新能力不強,高層次人才缺乏。新藥創製研發體系不完善,資源分散,技術水平不高,與產業鏈需求不匹配;針對產業快速發展所需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的前瞻性科研攻關能力不足;除疫苗之外的其他產業領域創新產品少;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動不緊密,科技成果轉化供需矛盾突出;缺少高水平研發創新中心,藥物安全性評價、藥物臨床評價、契約研發機構等公共研發服務平台不足;高層次創新人才、管理人才和團隊嚴重不足。
五是品牌打造不夠,市場開拓能力弱。企業應對醫療改革、藥品審評審批、藥品生產監管等產業政策能力不足,對自有產品市場培育和品牌打造能力弱;缺乏突出優勢特色的系統宣傳,優勢中藥材品種、老字號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挖掘不夠,“雲藥”品牌打造和市場推廣力度弱。
(三)機遇與挑戰
1.健康需求日益提升
隨著亞健康人數增多,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們對健康產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健康消費需求由醫療治療型向疾病預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進型轉變;國家新醫改方案把預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更加重視“治未病”,中醫藥(民族醫藥)將大有可為。
2.構築國內國際雙循環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重大衝擊,通過調整經濟發展路徑,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暢通國內大循環,統籌發展與安全,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成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搶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雲南連線南亞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地區的地緣優勢,以及與周邊國家傳統醫藥交流基礎,實現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的關聯暢通,加快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3.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藥行業發展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生產已成為生物技術藥領域的國際競爭焦點,對相應的研發技術體系、試驗評價、生產製造能力水平及組織管理效率等提出新的要求。隨著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組織工程、生物合成、生物信息、精準醫學等現代生物技術發展,以疫苗、抗體藥物為代表的生物技術藥成為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方向。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方藥競爭優勢凸顯,作用機制清晰、臨床療效確切的現代創新中藥競爭力明顯。以呼吸機、檢測試劑、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為代表的醫療物資需求激增,促進了醫療器械產業發展。
4.國內醫藥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各省(區、市)均把生物醫藥作為優先發展產業,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憑藉自身的地域、政策、人才和技術優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山東、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紛紛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地區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內企業重組頻繁、超大型企業不斷湧現,集聚發展趨勢明顯,充滿機遇和挑戰。
5.醫改政策倒逼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對政策因素的依賴性強,產業發展受政策調控的影響程度深。藥品監管、中藥輔助用藥目錄、新版醫保目錄等各項政策持續調整,促使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產品也從仿製向原始創新轉變。同時,以移動醫療、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開始滲透到生物醫藥產業的各個環節。
6.創新藥物競爭加劇
目前,重大創新藥物仍由知名跨國公司主導研發,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人才、資金競爭異常激烈,大型藥企重點在生物技術藥、化學藥等領域針對臨床價值需求研發創新藥物,同時擴充現有產品新適應症、拓展上下游業務鏈,核心產品競爭優勢明顯、產品多元化且研發能力突出的醫藥企業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全球疫苗產業呈現寡頭壟斷格局,銷售額排名前10位的公司合計占整個疫苗市場份額的95.7%,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賽諾菲、輝瑞四大疫苗巨頭合計約占80%的市場份額。未來全球疫苗市場的增長潛力較大,將以10%的複合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可望形成重大創新藥物和新的配套技術。修美樂、美羅華、安維汀等全球銷售額排名前10位的原研藥專利即將到期,仿製藥和生物類似藥有望迎來新機遇。從全國情況來看,新藥研發的重大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恆瑞醫藥、藥明康德等以新藥研發為主導的創新型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二、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以創新為核心,以質量為根本,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主導,聚焦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健康產品三大重點領域,著力精準招商、做強企業主體、提升創新能力、打造產業集群,用工程化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打造國內一流的生物疫苗和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基地、國內最優質的天然藥物和健康產品原料基地、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生物醫藥商貿基地,形成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實現雲南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創新驅動、提質發展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平台、專業研發平台,突破一批技術、儲備一批成果、研發一批產品、轉化一批成果,促進雲南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2.立足優勢、突出特色
立足雲南區位、生態、環境、資源、民族等優勢,突出生物疫苗、道地藥材、民族醫藥、經典名方、經方驗方、細胞技術等特色,強化產品質量和標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3.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創新體制機制,合理配置資源,突破政策瓶頸,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釋放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和政策體系。
4.開放合作、聚力推進
改善軟硬環境,拓展國內外市場,支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引進知名企業和科研成果,擴大增量;吸引省外科研院所入滇發展,聯合培養人才,聚焦研發創新,形成助推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實現“保四爭五”目標,即確保達到4000億元,力爭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其中,生物醫藥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生物疫苗產業實現批簽發量和批簽發貨值雙第一。面向2035年,聚焦重點市場加大推廣力度,積極挖掘國內市場,大力開拓南亞東南亞市場,進一步提升“雲藥”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把雲南打造成為服務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特色鮮明的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及產品生產和商貿中心,打造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
——做大規模。到2025年,培育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級企業(集團)1家以上,超100億元級企業(集團)5家以上,超50億元級企業(集團)5家以上,超10億元級企業(集團)20家以上,超億元企業70家以上。
——做強品種。到2025年,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級品種10個以上,超億元級品種60個以上。
——做優結構。到2025年,實現生物技術藥領先發展,現代中藥(民族藥)升級發展,藥食兩用產品跨越發展,化學藥、醫療器械突破發展。
——補齊短板。圍繞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化學藥,建設和提升一批公共研發和服務平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產品。
三、重點任務
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產業鏈與政策鏈、創新鏈、資金鍊、供應鏈、人才鏈、價值鏈等有機融合,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補齊平台短板,增加優質品種。做強龍頭企業,提升製造能力。最佳化產業布局,強化園區建設,形成產業集聚。提升“雲藥”品牌,盤活存量,引進增量,擴大總量,實現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做強品種,加快推進生物醫藥製造業轉型升級
優先發展生物疫苗、現代中藥(民族藥)、中藥飲片以及化學藥,大力發展抗體藥物、基因技術、細胞治療、血液製品等生物技術藥以及健康產品、檢測診斷試劑、中高端醫療器械,加強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天然藥物、仿製藥以及新型製劑、保健品等研發創新,支持疫苗、現代中藥、醫療器械走國際化發展路子。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打造若干知名企業和系列品牌產品、引進大企業和大集團、鼓勵企業收購兼併、促進國際化發展為重點,推進數位化、智慧型化製造,加快生物醫藥製造業轉型升級。
1.重點發展領域
(1)以疫苗為重點的生物技術藥
以疫苗為重點的生物技術藥產業,是我省生物醫藥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還需在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提升新型疫苗研發能力、加快重大傳染病快速反應體系建設、加強前沿基礎研究、豐富產品管線等方面下功夫。
重點依託昆明、玉溪建設以疫苗為重點的生物技術藥產業基地,大力開展新型生物疫苗、抗體藥物、生物類似藥、細胞製劑,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血液製品以及其他蛋白類、多肽類、核酸類藥物新產品研發和生產。做大做強現有生物技術藥企業,鼓勵疫苗企業建設數位化、智慧型化生產線,提升生產技術水平。引導省內企業在國內外新建、收購、併購研發機構,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質量體系、研發體系和生產技術體系,推進生物疫苗產品國際化註冊和預認證,建設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疫苗生產供應基地和國內領先的單抗藥物產業基地,加大與南亞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地區的開放合作,開拓南亞、東南亞、非洲及歐美市場。
傳統疫苗:鼓勵企業依託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發展減毒、脫毒、滅活等單價疫苗、多價疫苗及多聯疫苗,促進生物疫苗上市品種二次開發及升級換代。
新型疫苗:突破毒種與菌種高效基因工程構建技術、病原體抗原成分篩選研究技術、細菌多糖—蛋白結合技術、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疫苗新型佐劑技術、遺傳工程技術、基因工程重組技術、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評價等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組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大技術在傳染病、愛滋病、遺傳病、罕見病、腫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前瞻性研發力度。
抗體、蛋白及核酸藥物:開展針對腫瘤、免疫系統、心腦血管和感染等疾病領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中和抗體、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生物類似藥、重組蛋白藥物、多肽藥物、核酸藥物開發。
動物疫苗:鼓勵開展A類疫病疫苗、多種動物共患病疫苗、牛羊用疫苗、豬用疫苗、禽用疫苗、寵物疫苗等獸用疫苗研發。
細胞製劑:在政策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鼓勵規範開展包括幹細胞、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和技術開發;開展臨床級細胞產品及衍生物的製備、質量檢測、安全性評價等系列標準和技術體系研究,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加快細胞治療臨床套用規範研究。
血液製品:引進發展血液製品,重點發展凝血因子、凝血酶、人血白蛋白、人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等產品。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通過增設單採血漿站加大血漿原料布局。
其他生物技術:加快構建合成生物技術創新體系,支持開展基因組設計合成研究,為新型生物學治療方法、疫苗、材料、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基礎性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利用我省遺傳資源優勢,發展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產業,開展人類遺傳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研究;開展移植器官培育技術、異種器官移植技術研究。
(2)以配方顆粒為代表的現代中藥
著重在中藥大品種和獨家品種質量升級、二次開發、新適應症挖掘、經濟學評價、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中藥安全和臨床療效評價研究以及中藥創新藥開發等方面持續發力,在特色中藥飲片地方標準研究、符合藥典要求的質量標準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提升以及生產加工自動化、智慧型化、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下功夫。
重點依託昆明、玉溪、楚雄、大理、文山、保山、普洱、紅河等州市發展現代中藥。以三七、燈盞花、天麻、重樓、美洲大蠊、水蛭等藥用動植物資源為基礎,以彝藥、傣藥等特色民族藥開發為突破,加快現代中藥(民族藥)製劑大品種培育,打造一批品牌產品,做大做強雲藥產業。以經典名方、經方驗方以及醫院製劑為基礎,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愛滋病等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開展覆蓋預防、治療、康復全生命周期的中藥(民族藥)創新藥物和防疫製劑研發。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開展物質基礎研究、中藥安全評價、臨床療效研究,探索構建中藥新藥研發的“中醫理論—人用經驗—臨床試驗”三結合證據體系。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先進制藥工藝和製劑技術,促進生物催化與轉化、煉製、提取與分離等技術在現代中藥研發中的套用。
在昆明、楚雄、文山、昭通、普洱、保山、麗江等道地藥材主產區,布局建設中藥飲片生產基地,重點把楚雄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基地。形成10家以上中藥飲片生產品牌企業和100個以上品種的配方顆粒地方標準。加強與國家級研究機構和國內知名企業合作,開展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和加工生產工藝提升,建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國際標準要求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體系、安全性評價體系、臨床試驗研究體系。開展配方顆粒等效試驗及生產工藝研究,建立中藥飲片傳統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加工生產工藝和質量評價方法。開發新型提取、濃縮、乾燥、制粒等現代工藝技術和設備設施,套用區塊鏈溯源技術提升線上質量控制,建立飲片加工生產追溯體系,建設一批技術先進、質量控制嚴格的中藥飲片智慧型化生產線。
建設以彝醫藥、傣醫藥、藏醫藥為主的民族藥研究中心,系統挖掘整理彝族、傣族、藏族、納西族、佤族、哈尼族等民族醫藥文獻,開展民族醫藥傳統療法及其附屬產品的臨床套用和民族藥理論研究。依託民族藥資源,開發外用製劑。加大民族藥醫院製劑研發與臨床套用力度,開展作用機理明確、技術含量高、療效可靠的民族藥新藥研發。
建設三七特色產業集群,把三七打造成為全國第一中藥品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三七產業創新聯合體,聚集省內外優勢資源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套用。針對心腦血管等疾病,開發預防、治療、康復類三七創新藥物;圍繞三七系列、燈盞花系列等中藥(民族藥)大品種和獨家品種,加大上市後再評價和“老藥新用”二次開發力度,開展“血塞通+阿司匹林”等中西醫聯合用藥研究;加強三七皂苷、燈盞乙素、重樓皂苷等提取物的生物合成及套用;開展三七等中藥材趁鮮加工技術及工藝研究,制定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的三七、天麻等特色品種的配方顆粒、粉末飲片等新型飲片標準;研究制定三七配方顆粒、三七粉等產品的歐盟藥典標準,提升三七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面向南亞東南亞開展中藥(民族藥)研發推廣區域合作,開展臨床效果好、作用機理清晰的中藥製劑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和國際化註冊,以國際標準構建現代中藥標準生產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
(3)以天然提取物為基礎的健康產品
繼續加強動植物有效活性成分的物質基礎研究,加大提取物開發套用力度,加強高品質健康產品開發,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規模效應的品牌產品。
重點依託昆明、玉溪、楚雄、普洱、西雙版納、麗江、文山等州市建設健康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發展高附加值健康產品。以三七系列、石斛系列、微藻系列等保健品和日化產品為重點,打造一批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品牌產品。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培育若干領軍企業,促進雲南健康產品走向南亞東南亞。
建設特色植物提取雲南實驗室。圍繞植物提取和健康產品全產業鏈科技創新,系統開展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建成保健食品和化妝品功能評價與檢驗檢測平台。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強動植物源性成分功效及套用研究,針對食品、藥品、保健品、日化品、飼料產品等有關產業需求,在原料主產區培育壯大一批精深加工骨幹企業,推進三七、美洲大蠊、水蛭等特色中藥材品種及甜葉菊、蘭桉、萬壽菊、瑪咖、玫瑰、微藻、蘆薈等特色健康產品原料的提取加工,研發動植物提取物新產品,擴展動植物提取物的使用範圍。提升三七總皂苷、燈盞花素、茶多酚、輔酶Q10、紫杉醇、冰片等提取物產品,以及桉葉油、香茅油、玫瑰油、迷迭香等香精香料產品的提取分離技術和質量水平。以三七、天麻、石斛、黃精、砂仁等藥食同源中藥材品種,微藻、辣木、核桃、花卉等特色生物資源為原料,研究開發各類藥膳、藥酒、藥茶、飲品等健康產品,以及具有抗氧化、減肥、增強免疫力、緩解焦慮、抗抑鬱、輔助改善記憶、養護肌膚等功能的系列保健食品、芳香產品、日化用品。重點研發生產一批針對性強、患者接受度高的,適用於外科、腎內科、腫瘤科、兒科和老年康復科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提升三七提取物發展水平。深入研究花、莖、葉、根等不同部位提取物,開發片劑、膠囊、口服製劑等不同劑型的三七系列保健食品、特膳食品以及口腔護理、醫美護膚等日化用品,豐富產品結構,拓展套用領域;提升三七皂苷、多糖、三七素等提取技術和產品質量水平;研究制定三七等特色原料提取物國際標準,加快三七國際化進程。
2.快速發展領域
(1)化學藥
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提高原研藥、仿製藥研發能力,提升高端製劑研發水平。
重點依託昆明、楚雄等州市建設化學藥、化學原料藥研發生產基地,開展創新藥、改良型新藥、仿製藥、化學原料藥研發及產業化。
加強“中間體+原料藥+化學製劑”聯合發展。提升鉑類抗腫瘤原料藥、甾體激素原料藥的生產技術。鼓勵企業收購國內外臨床價值高的品種和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入滇發展。在具有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地區發展化學原料藥及輔料、包裝材料產業,開發一批有特色、有潛力、有競爭力的化學合成藥品種。加強與以色列、印度等國家在仿製藥研發生產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建設仿製藥研發生產國際合作基地。
引導骨幹企業和科研院校重點開發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特別是採用新靶點、新作用機制的化學創新藥以及改良型新藥。開展高端製劑研發,針對臨床必需、副作用較大的品種劑型開發臨床替代性較好的新劑型,推進緩控釋、靶向、透皮、黏膜、載體給藥系統的研發。開發雲南植物資源,發現和研發天然化學新藥。開展仿製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治療所需藥品、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藥品、兒童使用藥品以及專利即將到期原研藥。開展化學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等領域的研發及綠色生產技術創新;開展三七皂苷、燈盞花乙素等生物合成重要藥用單體化合物工藝技術體系建設。
(2)醫療器械
充分發揮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優勢,加快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醫療器械生產和貿易體系,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建立醫療機構與醫療器械產業之間的有效聯動機制。
在滇中新區、曲靖、玉溪以及自貿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醫療器械產業園,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檢驗檢測、商貿集散基地,打造西南地區最完善的醫療器械產業園區。
針對南亞東南亞市場需求,引進國內外中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材料等方面的龍頭或優勢企業建設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及配套產業鏈,培育中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帶動醫療器械上下游產業發展。支持建設符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生產基地,構建醫療器械公共研發生產平台,依託具有良好基礎的單位,打造高等級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檢測技術服務平台,吸引企業、研究機構、人才團隊、技術成果落地雲南開展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打造一批體外診斷試劑、義齒、一次性輸液器具等生產龍頭企業,推進醫療器械、新型生物材料、高端醫藥用包材、高品質藥用輔料等產業發展。
發展基因檢測、生物檢測晶片、體外免疫診斷等技術與產品,開發重大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腫瘤疾病等體外診斷設備和試劑;加速新型生物材料研發,開展生物醫藥材料、組織工程材料、生物基材料、醫用衛生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研發;開展骨科器械等高端耗材研發和生產,建設西南高端骨科耗材生產基地;開展中醫診療儀器設備、康復器具及設備、民族特色運動治療設備研發;開展“大數據+人工智慧+醫療”儀器設備開發及產業化,開發數位化、多功能的移動監測設備及可穿戴產品、康復輔助產品、眼視光有關產品。
(3)獸藥
進一步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強獸藥研發投入,提升獸藥研發能力,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獸藥創新產品。
加強動物藥企業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或引進新一代動物疫苗和獸用藥創新產品。提升牛O型、A型口蹄疫滅活疫苗,豬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豬雙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仔豬副傷寒、雞新城疫等一批獸藥的品質和生產能力。
重點依託昆明、保山、大理等具有獸藥產業基礎的州市積極發展獸藥產業。加大牛、羊、豬、雞等畜禽疫病防治疫苗以及寵物疫苗產品研發力度;開發一批以中藥為原料、具有替代抗生素作用的獸用中藥製劑,開展獸藥仿製研究,發展飼料藥物添加劑,提高獸藥生產自給率,積極拓展南亞東南亞市場。
(二)做優品質,加快推進中藥材優質原料基地建設
突出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基地提質增效建設,堅持質量優先的原則,控制種植規模,創新種植模式,推廣原生境種植,提升藥材品質,科學發展三七、燈盞花、滇重樓、天麻、石斛等原料大品種。同時,發揮生態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高附加值藥材品種入滇建設優質原料種植和加工基地。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將雲南建設成為全國優質天然藥物和健康產品原料基地。
1.繁育優良種源,發展中藥材良種產業
以促進中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圍繞骨幹藥材、珍稀瀕危中藥材,開展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優質種源篩選、新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發展中藥材良種產業。針對種源退化等問題,加強中藥材馴化種植及良種選育繁育。加強川貝母、紅大戟、仙茅、大黃藤、龍血竭等重要稀缺、名貴野生原料種質資源的調查、蒐集、鑑定、保存及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保護種質和遺傳資源。在文山、昭通、楚雄、大理、麗江、普洱、保山等中藥材道地產區和種植(養殖)適宜區,提升建設50個道地優勢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0箇中藥材良種保障性苗圃基地和100個規範化種植(養殖)基地,打造提升一批中藥材種子種苗企業,重點培育10個以上優質種子種苗經營公司。依託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中藥材資源保護區,規劃2個以上瀕危珍稀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建設10種以上瀕危稀缺滇產道地藥材野生撫育、野生變家種培育基地,為健康產品原料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支撐。
2.加強優質原料基地建設,打造優質中藥材種植產區
以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第一車間”。按照標準,發展鄉村振興“一縣一業”中藥材種植(養殖)產業。創新種植(養殖)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綠色種植”、“生態種植”、“林下種植”、“仿原生境種植”。鼓勵國內外企業在雲南適宜地區建設“定製藥園”,加快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基地規範種植、全省有序發展的局面。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和優質原料品種,建設中藥材品種對照物質標準庫。與周邊國家合作,保護整理南亞東南亞傳統藥材資源,推廣種植技術,開展境外種植。加強中藥材種植先進設備的研發與運用,提高中藥材種植(養殖)現代化水平。培育道地大宗和區域綜合性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基地,布局建設區域檢驗檢測平台。
發揮雲南生態環境、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優勢,促進建設一批包括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飲食文化、健康體驗、休閒養生、科普宣傳等內容的中藥材健康產業園(莊園),重點打造10個以上知名莊園。
3.加快“雲藥之鄉”提質增效,打造“雲藥”品牌
依託“雲藥之鄉”,提升建設60個以上規範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養殖)優質中藥材產區,提高大宗道地藥材標準,研究制定一批健康產品原料的國內和國際標準,擴大中藥材綠色種植、生態種植規模,規範原料種植(養殖)全過程管理,建設覆蓋全省中藥材主要產區的質量監測網路、可追溯體系。構建綠色生產技術推廣體系、產地加工技術體系、質量評價體系以及全產業鏈溯源體系,打造“十大雲藥”品牌。開展中藥材藥理藥化、功效、安全性評價等物質基礎研究,開發一批新食品原料。
把三七打造成為全國中藥材智慧農業示範品種。提升三七綠色種植、林下種植、仿原生境種植技術和水平,提高優質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圍繞三七良種選育、種植、加工、倉儲等環節,建設覆蓋全面、國內領先的三七智慧農業大數據平台,構建種子種苗質量評價、病蟲害監測預警和智慧型診斷、產地加工、倉儲物流、質量檢測、產品溯源等數位化管理和服務體系。
(三)做大市場,加快完善生物醫藥產品商貿體系
立足雲南,面向全國以及南亞東南亞、環印度洋地區,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發揮自貿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作用,大力開展對內對外合作,以市場體系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商貿國際化發展為重點,構建生物醫藥產品商貿體系。
1.構建區域流通體系
以自貿區、邊境口岸為重點,在全省各州、市和重點縣、市、區及河口、瑞麗等邊境口岸城市布局建設一批生物醫藥產品現代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區域性藥品批發配送中心,打造冷鏈物流,健全雲南藥品保健品供應保障體系。高水平建設雲南省中藥材交易中心,做大做強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等區域性特色中藥材市場,建設大宗藥材和緊缺藥材交易期貨市場,培育鮮藥材區域集散交易市場。加強中藥材市場監管,規範入駐藥材市場的準入管理,建立質量檢測、公共倉儲、質量可追溯體系。
2.提升發展物流新業態
推進“網際網路+”經營模式,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引入保險、物流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網上藥店、藥品配送等延伸服務,構建覆蓋全省商貿流通的信息管理系統。以商會為主,聯合企業建設“雲藥信息網”和“雲藥資料庫”,構建雲南醫藥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發展“網際網路+中藥+中醫+健康服務”平台經濟,構建中藥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體。
3.拓寬雲藥市場渠道
加強商貿生產合作,鼓勵省內外商貿流通企業銷售雲南產品,引導商貿流通企業與原料種植企業和藥品、保健品生產企業構建產銷聯盟,為生產企業提供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發展一批與國內外交流合作的專業化機構,舉辦各類研討、交流、展銷活動。鼓勵省內商貿流通企業做大做強,帶領生產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
四、主要措施
(一)大力實施精準招商
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畫,以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化學製藥、健康產品等領域為重點,瞄準國際500強、生物醫藥國內100強以及行業領軍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引進生物技術藥、創新中藥、化學藥等創新成果持有人落地雲南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引進和研發無血清細胞培養基、親和填料介質、超濾膜、一次性反應袋等以疫苗為代表的生物製品上下游配套企業入滇發展。引進以配方顆粒為代表的中藥飲片、健康產品加工企業入滇建設中藥材原料基地、研發生產基地,延長中藥材產業鏈。實施醫療器械持有人制度,發揮自貿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優勢,引進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落地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醫療器械生產和流通基地。在具有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地區引進化學原料藥企業入滇發展。結合科技入滇,積極推進人才團隊、科技型企業、科技成果、創新平台等“四個落地”,加強契約研發機構、委託生產機構引進。
(二)加快推進重大項目
實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專項,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支撐、引領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依託龍頭企業和研發力量雄厚的科技研發機構,針對生物醫藥重點領域發展需求組織策劃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重大項目。以龍頭企業和重點品牌產品做大做強為目標,通過數位化、智慧型化技術改造、二次開發等,實施一批提質增效項目。以打造產業集群為目標,支持重點州市、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策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鼓勵園區圍繞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產業基地建設、重大科研平台建設,策劃一批前期項目,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強化跟蹤管理和服務保障。
(三)著力培育龍頭企業
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畫,全面提高醫藥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按照“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原則,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壯大一批骨幹企業,扶持發展中小企業,形成企業集群。在中藥、生物技術藥、化學藥、健康產品領域,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支持企業圍繞產業鏈,建設原料基地、生產基地,提升企業自動化、智慧型化、信息化水平。開展生物醫藥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繼續推進生物醫藥“金種子”企業上市進度。支持企業以資本、技術、品牌等為紐帶,通過併購、協定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進行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四)持續提升創新能力
以疫苗、抗體藥物、細胞產品、現代中藥、配方顆粒、化學藥、健康產品、提取物等領域為重點,提升和建設一批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和專業化研發平台,形成完善的生物醫藥研發和技術服務鏈,不斷提升生物醫藥創製能力。緊盯行業技術制高點,加大套用基礎研究投入,儲備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成果;採用“揭榜掛帥”創新項目組織模式,瞄準產業重大需求,突破關鍵技術,制定新標準,研發新產品,提升新工藝。以企業為主體,聯合國內外知名專家團隊、科研機構,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以及產業技術創新平台等研發和服務平台。提升建設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特色植物提取雲南實驗室,構建新型疫苗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天然藥物篩選、成藥性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和藥物中試、藥物臨床評價平台、生物等效性試驗等研究平台。建設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成一批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分中心。培育和引進若干機構。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鏈,提升和建設大數據、數位化套用平台。
(五)高質量建設專業園區
以昆明為中心,以玉溪、楚雄、文山、曲靖、保山、紅河等州市為重點,打造形成一批覆蓋全省的生物醫藥產業專業化園區。重點推進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滇中中藥天然藥物經濟圈、滇中醫療器械產業園、昆明和玉溪生物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國際醫療健康城、楚雄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基地、文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騰藥產業園、普洱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紅河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曲靖馬龍醫療器械應急產業園等專業化園區和集聚區。基於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在昆明、楚雄等符合化工園區有關政策要求的區域,布局發展化學原料藥園區。推動項目、資金、人才等要素向園區聚集,加強園區公共研發和服務平台、產業孵化、基礎設施、產業設施和人力資源條件建設,形成集研究開發、企業孵化、生產製造、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區域性專業化園區。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合作,吸引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科研機構和團隊、機構入駐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大力推動昆明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建設,把昆明、玉溪打造成為現代生物藥生產研發的重要基地和集聚區,把楚雄、文山等州市打造成為現代中藥產業重要基地。
(六)加速培引人才團隊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產業鏈、創新鏈部署人才鏈,推動各類人才培引計畫向生物醫藥產業傾斜,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工作,多渠道引進產業高端管理人才、科研領軍人才、高層次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創新培育方式,培養各類人才,擴大高校生物醫藥有關專業招生規模,依託有條件的高校,建立專業化人才培養基地。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促進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提升從業人員素質,重點培養一批科技研發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行銷人才以及執業藥師、質量管理、檢測檢驗、諮詢服務人才。鼓勵園區設立人才專項資金,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七)重點打造雲藥品牌
以疫苗系列、三七系列、燈盞花系列等優勢產品為重點,打造“雲藥”品牌。以打造疫苗產業專業化園區、構建疫苗研發體系、開發疫苗創新產品、促進疫苗國際化發展為主線,打造生物疫苗品牌。延伸三七、燈盞花、重樓、石斛、天麻等中藥材大品種產業鏈,培育一批中藥材大品種,打造地理標誌保護品種。開發中藥民族藥資源,發展壯大一批中藥材藥食兩用品種,促進形成一批中藥飲片、提取物、保健食品、功能化妝品等品牌產品。實施雲藥名品推介行動,發揮宣傳部門的主導作用,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的宣傳體系。鼓勵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推介活動,宣傳雲南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優勢、特色、成效和企業、品牌、產品、人物。通過南博會、藥交會等各類交易會搭建品牌展示平台。
五、保障條件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生物醫藥產業推進機制,壓實工作職責,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產業發展情況,研究產業政策,部署推進工作,協調解決重點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關鍵問題,促進省、州市、縣三級縱向聯動。進一步完善省直部門橫向聯動機制,提升各部門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合力,共同營造推進雲南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成立由省內外有關領域資深專家組成的生物醫藥產業專家諮詢委員會,對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前沿態勢、產業分析、創新能力、區域布局、重點招商、政策設計等提供戰略諮詢。
(二)加大政策支持
圍繞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化學藥、醫療器械、健康產品等領域新產品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市場開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等,統籌財政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細化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對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有關重點專項立項的項目,依法依規給予配套支持。支持針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點新產品開發,綜合運用公開競爭、揭榜制、賽馬制、定向擇優等多種方式,組織重大創新項目。研究制定自貿區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助力雲南生物醫藥產業走出去、引進來。將涉及產業發展的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納入國家有關發展規劃,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將優勢特色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鼓勵各地採取“政府補貼、企業讓利、百姓購買”形式,推廣生物疫苗惠民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三)統籌要素保障
通過科學規劃、盤活存量、引入增量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拓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空間,在符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環評要求的基礎上,鼓勵各產業園區建設滿足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企業需求的標準化廠房。統籌平衡用地、用電、用水、排污等指標,科學規劃布局生物製藥及創新藥生產基地。鼓勵園區按照集約用地的原則,統籌規劃用於保障園區急需人才引進、用工單位或園區就業人員住宿的建設用地。聚焦優勢領域、優勢品種,建立重點企業和項目庫,對重點項目給予政策傾斜,依法依規精簡審批程式。
(四)拓展融資渠道
充分發揮省金控集團產業投資基金作用,引導重點州市、園區設立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加強與各類投資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採取上市融資、股權投資、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債券融資以及資產管理等多種方式和機制,推進基地建設、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企業培育、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
(五)強化數字賦能
推進生物醫藥領域資源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建設。套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建設雲南生物醫藥產業大數據中心,進一步完善覆蓋全省的生物醫藥企業、中藥材基地及流通企業的產供銷網路。推動建設雲南生物資源數位化集成中心,實現生物資源科學數據共享、交易、計算。發揮產業大數據平台作用,推進研發、生產、審批、銷售、使用等環節實現數據共享,打破部門數據壁壘。
(六)重視安全保障
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強對高風險、中風險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採取有效應對措施。發揮雲南省科技倫理委員會作用,加強統籌和指導,強化科研倫理監管,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加強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安全培訓,保障生物技術安全和健康發展。全面推進藥品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建設,突出提高監管效能,提升藥品監測評價、審核查驗、檢驗檢測、智慧化監管能力,實現安全監管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結合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物技術產品開發及套用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保障生態安全。
(七)加強評估督導
建立規劃實施情況動態評估機制,分年度制定任務清單,定期對各州、市和省直有關部門貫徹執行規划進行督導。構建重點企業運營和重大項目建設督導服務機制,加強重點企業運營監測和重點項目建設調度、跟蹤和服務,促進項目儘早開工建設、竣工投產。
發展歷程
2022年3月28日,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經雲南省政府同意,印發了《雲南省“十四五”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實現“保四爭五”目標,即確保達到4000億元,力爭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其中,生物醫藥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生物疫苗產業實現批簽發量和批簽發貨值雙第一。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省將聚焦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健康產品三大重點領域,著力精準招商、做強企業主體、提升創新能力、打造產業集群,打造國內一流的生物疫苗和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基地、國內最優質的天然藥物和健康產品原料基地、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生物醫藥商貿基地,形成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實現雲南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做強品種,優先發展以疫苗為重點的生物技術藥,以配方顆粒為代表的現代中藥,以天然提取物為基礎的健康產品,加快化學藥、醫療器械、獸藥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生物醫藥製造業轉型升級。做優品質,科學發展三七、燈盞花、滇重樓、天麻、石斛等原料大品種,繁育優良種源,加強優質原料基地建設,加快“雲藥之鄉”提質增效,推進中藥材優質原料基地建設。做大市場,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作用,大力開展對內對外合作,以市場體系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商貿國際化發展為重點,構建完善生物醫藥產品商貿體系
《規劃》提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7項重點措施。“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大力實施精準招商,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著力培育龍頭企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高質量建設專業園區,加速培引人才團隊,重點打造雲藥品牌。力爭到2025年,培育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級企業(集團)1家以上,超100億元級企業(集團)5家以上,超50億元級企業(集團)5家以上,超10億元級企業(集團)20家以上,超億元級企業70家以上;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級品種10個以上,超億元級品種60個以上,實現生物技術藥領先發展,現代中藥(民族藥)升級發展,藥食兩用產品跨越發展,化學藥、醫療器械突破發展。
《規劃》還明確了產業發展相關保障條件。其中,我省將圍繞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化學藥、醫療器械、健康產品等領域新產品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市場開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等,統籌財政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細化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構建重點企業運營和重大項目建設督導服務機制,加強調度、跟蹤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