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白鵠

出自作品《白鵠行》,一對白鵠,雌鳥不幸染病,雄鳥盤桓悲鳴,久久不曾離去!寓意人生活的喜怒哀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雙白鵠
  • 作品別名:艷歌何嘗行
  • 創作年代:魏晉
  • 作品出處:《飛鵠行》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不詳
基本簡介,補充解釋,簡析,

基本簡介

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忽然卒疲病,不能飛相隨。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躊躇顧群侶,淚落縱橫垂。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
將,扶也。——《廣雅》扶持,扶助的意思。十十將五五一句是以白鵠們結伴而飛,反襯出一對白鵠因雌鳥疲病而不得不分離的悲劇畫面。
摧,形聲。從手,崔聲。本義:折斷。摧頹:衰敗,頹廢。

補充解釋

孔雀為什麼向東南飛,而不向西北飛?其中是否有什麼象徵意義呢?經過查閱和《孔雀東南飛》有同時代語言特點的《玉台新詠》,發現有一個帶規律性的現象:即在漢魏兩晉時代,“東南”一詞確有象徵意義——象徵鄙野之處;而“西北”則相反,象徵貴雅之地。“孔雀東南飛”,在當時的人的眼裡是從一個美好的地方走向荒蠻的地方,這當然是一件懊喪的事情了。此說法可在《玉台新詠》中得到印證。
比如《玉台新詠·古樂府詩》的“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雙白鵠”從“西北”而來,向“東南” 而 去,是何其不幸也。再如在晉代的陸機有“東南有思婦,長嘆充幽闥”,是寫思婦之苦,也以“東南”隱喻其處境之悽惶。怪不得《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最後自殺,那倒霉的地方也是東南——“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反之,在《玉台新詠》里,“西北”則象徵高貴、典雅、吉祥。晉代傅休弈有“所思兮何在,乃在長安西”,是以“長安西”隱喻其所愛。其它如漢代李延年的“北國有佳人,絕世而獨立”;《漢樂府》的“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魏曹植的“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等,都將西北隱指美好事物。
漢魏兩晉時期人們的這種心態由來已久。古詩有“孔雀東飛,苦無寒衣”;春秋越人以西施為美,東施為醜,這些都可以看出些端倪來。
妄測箇中原因,大概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在西北。無論是傳說中的黃帝,還是典籍中述及的周秦,他們的發祥地均在西北。現今更有一說,認為漢民族嫡祖乃原始羌人。原始羌人東進一支為華夏族,南下一支為吐蕃族,以後繁衍並融會其它部族遂構成今日之漢藏語系之諸民族。言之鑿鑿,不由不信。退一步,遠如羌人黃帝不說,從周秦至大唐千多年,西北一直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此乃不爭的事實。當時國人讚美西北,留戀西北,原是正常之事。
魏晉以後,東南開發而西北漸衰,現在東南沿海地區已成為發達地區,今天更有人才上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孔雀東南飛”一語也有了新的解釋,此乃題外話了。

簡析

1. 真幻相生
真,指現實,指夫妻。幻,指白鵠,指願望。詩中真幻自如銜接。體現了民間樂府的特點。人鵠相應,體現健康的生離死別。
2. 比而興也
3. 漢樂府特有的 健康飽滿的力量 正視生命的苦楚 (此為明清時代所缺乏的)
4. “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此句以丈夫的口吻訴說,然而丈夫畢竟非鵠,願望難以實現。
5. “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躊躇顧群侶,淚下不自知。”此句以妻子的口吻,“樂哉新相知”可從楚辭中尋到源頭,而“淚下不自知”一句更是滿懷悲哀而不自知,更顯現其悲哀。
無意識到的情感的強烈。正如美人不自知是為最美,而一旦美人自知便會顧盼,顧盼而減其美。
6. “妾當守空房,閉門下重關。” 體現貞靜的婦女形象。
7.“ 若生當相見,亡者會黃泉!” 最大的力量便是以樸質的語調錶生活的悲哀,生別歡喜,還了痛苦均不自願。雖說生之離別,實為死之離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