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28日)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的致北方局、山東分局、第一一五師等的電報。這封電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2卷和《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
- 作品出處: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 原作者:毛澤東
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28日)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的致北方局、山東分局、第一一五師等的電報。這封電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2卷和《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
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28日)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的致北方局、山東分局、第一一五師等的電報。這封電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2卷和《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簡介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
中國革命老根據地,簡稱革命老區或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介紹 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關於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思想和實踐。1938年10月,...
黨在敵後的艱苦條件下,廣泛發動、組織和武裝以農民為主力的各階層民眾,開展游擊戰,使日本侵略者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黨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黨在抗戰中發展為有120多萬黨員的大黨...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1940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寶安上下坪召開會議成立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尹林平兼任東江特委書記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政委,曾生和王作堯部隊...
這兩支抗日武裝分別在惠陽縣和寶安縣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初步打開了東江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新局面。1939年底,兩支部隊發展到近700人。1940年9月,部隊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由東江特委書記尹林平兼任兩個大隊...
浙東抗日根據地是皖南事變後由浦東南進的抗日武裝、浙東地方黨以及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派來的一大批幹部,經過艱苦奮鬥,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它包括四明、會稽、三北(指餘姚、慈谿、鎮海3縣姚江以北地區)和浦東4個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建立 1938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郭洪濤任書記(12月改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6月起,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各地起義武裝使用八路軍抗日游擊支隊番號,分別在魯中、魯西、魯南、膠東、清河等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12月...
蘇北抗日根據地是華中敵後抗戰最有利、最能發展的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地理位置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地方組織在淮海、鹽阜地區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為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蘇北抗日根據地位於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
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民眾的支持下,中山人民抗日武裝不斷壯大,五桂山抗日根據地迅速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山武裝力量的領導,1942年5月,中心縣委將五桂山的部隊整編,內部宣布成立中山縣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衛國堯(後歐初),政委譚桂明...
至全面反攻前夕,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的軍事、政治攻勢取得重大勝利,主力部隊及地方武裝發展到31萬餘人,組建民兵96萬餘人,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和鞏固,為舉行全面反攻積聚了力量。8月,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津...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江南指揮部率主力大部從蘇南北渡長江,投入創建蘇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新四軍主力北渡後,蘇南地區的鬥爭形勢更加嚴峻,中共蘇皖區委確定了鞏固現有陣地、發展武裝、組織力量的總任務。7月,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作...
至春夏之交,信陽挺進隊發展到3個大隊、14箇中隊,共1200餘人。豫南特委在四望山地區積極開展黨的活動,並於同年6月建立了豫鄂邊地委。至此,伴隨著軍事鬥爭的節節勝利,以四望山為中心的豫南抗日根據地初具規模,使共產黨在豫鄂邊區...
到1940年底,第一一五師、山東縱隊和地方武裝擴大到13萬餘人,建立和發展了冀魯邊、湖西、魯西、魯中、膠東、清河等抗日根據地,並使山東根據地同華中抗日根據地連線起來。反攻 1943年在華北一些地區開始對日偽軍發起攻勢作戰,由...
經過八年全國抗戰,新四軍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發展到31萬餘人,民兵、人民自衛武裝發展到96萬餘人,共殲滅日偽軍31.7萬餘人,同時付出了傷亡8.9萬餘人的代價,建立了地跨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為堅持和...
8月,為統一領導豫皖蘇邊、皖東北的抗日鬥爭的建設,成立中共淮北蘇皖邊區委員會和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鄧子恢任區黨委書記,劉瑞龍任行署主任。1942年後,淮北軍民在同日偽軍頻繁作戰以及同國民黨頑固派鬥爭的過程中,發展地方武裝,健全...
由於形勢日趨惡化,為保存抗日力量,二聯區區級幹部轉移到永定河以南,未轉移人員分散隱蔽在堡壘戶家中,繼續堅持地區鬥爭。發展 經過兩年的恢復,到1943年,度過了最困難時期。1943年10月,冀中十地委副書記李斌、原二聯縣縣委書記蘇玉振...
此時,抗日根據地面積已有23個完整縣和34個縣的部分地區,人口150萬。11月,晉西北軍區成立,賀龍、關向應分別兼任司令員、政治委員,續範亭任副司令員。統一了全區武裝力量的指揮,加強了軍事建設,推進了地方部隊和人民武裝的發展。至...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人民組織游擊隊,聯合東北抗日義勇軍,對抗日軍。1932年春,滿洲省委先後派共產黨員楊君武與省委軍委書記楊林,到吉林省磐石縣發展武裝力量,進行反日游擊戰爭。在那裡創建了磐石工農義勇軍,後來...
八路軍和新四軍在皖東北地區達6000餘人,成為該地區抗日的中堅力量。到1940年9月,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初具規模。1941年6月,新四軍三師九旅一部北上,進入邳睢銅地區作戰,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建立了縣委和縣政權,並建立了邳睢銅靈四縣聯防...
發展歷程 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大隊挺進鄂中 1939年1月,為匯集湖北地區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建立一支集中統一的主力部隊,創建中原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派李先念率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大隊南下湖北,並將鄂豫邊區黨委領導力量逐漸抽調鄂...
河北省委和山東省委根據黨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深入這一地區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武裝,為創立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38年春,直南、豫北、魯西南地方黨組織,建立了游擊隊,初步打開了冀魯豫根據地的局面。同年底,八路軍第...
2月、4月和7月,晉察冀軍區為了發展抗日根據地和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對平漢、平綏、正太鐵路進行3次破襲作戰,給日、偽軍以重大殺傷,並擴大了抗日武裝力量。9月下旬,日軍出動5萬多人,對五台、淶源、阜平等地區發起圍攻。晉察冀軍區...
冀熱察在成立區委時,建立了以蕭克為司令員的挺進軍。各區在分局統一領導下,實行以軍事鬥爭為中心,全面建設根據地的各項方針政策。1940年,晉察冀軍區鞏固發展了抗日根據地,建立了80餘個縣抗日民主政權,部隊發展到10萬人。1941~...
全國抗戰爆發後,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16師改編為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開赴抗日前線,成為新四軍的一支勁旅。湘鄂贛蘇區紅軍是按照毛澤東的建軍思想創建和發展起來的。歷史充分證明,誕生和戰鬥在湘鄂贛蘇區的紅軍部隊是在戰爭烈火中錘鍊...
1938年2月,第一二九師在遼縣召開會議,部署進一步實行戰略展開、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等工作。2月下旬,第一二九師派出部分幹部協同中共晉豫邊特委,發展抗日游擊武裝。至此,晉冀豫邊區的抗日游擊戰全面展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
他經過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明確提出了放手發展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根據地和對反共頑固派的摩擦進攻堅決實行自衛的三大方針,並確定以蘇北為突擊方向,建立華中抗日根據地,並且建議中共中央派八路軍主力一部南下。八路軍、新四軍集中力量向蘇北...
1938年2月、4月和7月,晉察冀軍區部隊為了發展抗日根據地和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對平漢、平綏、正太鐵路進行了三次破襲作戰,給日偽軍以殺傷,並擴大了抗日武裝力量。1938年9月下旬,日軍出動5萬多兵力,對五台、淶源、阜平等中心區發起...
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民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