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地區,是華北的戰略要地之一。1937年11月13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山西和順縣召開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創建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布置開展游擊戰爭的任務。會後,倪...
1937年11月,八路軍第129師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創建以太行、太岳兩山脈為依託的晉冀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創建晉中、太南、冀西等抗日根據地。1938年4月,晉東南地區抗日軍民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收復...
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第 129師先後派出挺進支隊、東進縱隊和騎兵團深入冀南平原,協同中共冀南特委領導的抗日武裝,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至1938年4月,取得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的勝利,收復遼縣(今左權縣)、襄垣、沁縣等18座縣城...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於敵後開創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是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南下,聶榮臻率一部分部隊和軍政人員留駐五台山...
《十年駐馬胭脂河: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紀事》是一部軍事類紀錄片,於2013年2月4日―6日在CCTV-9(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內容簡介 平型關戰役後,八路軍第115師的一部2000餘人,在聶榮臻率領下展開游擊戰爭。1937年11月,建立了以...
1937年底創建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譽之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歷史沿革 1937年9月下旬,八路軍第115師在...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晉冀魯豫地區建立的地方領導機關。1937年10月在山西平定成立,隨一二九師師部遷入遼縣(現左權縣),對外稱一二九師編輯部。李菁玉、李雪峰先後任書記。1938年5月,冀豫晉省委已先後建立了六個特委和一個辦事...
晉冀豫軍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建立的軍區,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建制沿革 1938年4月,晉冀豫軍區成立,倪志亮任司令員,黃鎮任政治委員。1940年4月,...
1938年2月,毛澤東指示:紅軍可出動一部於敵後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游擊戰爭。接著,晉察冀軍區派第一軍分區鄧華支隊向北平以西地區發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政權。5月,活動在晉西北的宋時輪支隊轉調平西,同鄧華支隊合併,組成八路...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敵後創建的第一個根據地。邊區成立後,1938年2月為了配合國軍正面作戰,對平漢路等交通幹線實施破襲戰。同年秋粉碎了日軍五萬人的25路大“掃蕩”。1939年11月在反“掃蕩”戰鬥中...
1937年11月9日,八路軍總部命令第一一五師直屬隊和第三四三旅由正太路南進,適時轉向呂梁山脈,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12月,第一一五師進抵趙城、洪洞地區,因閻錫山部的無理阻撓,乃停止向呂梁山開進。1938年2月中下旬,日軍進犯晉西...
8月,第120師大青山支隊2000餘人挺進綏遠,於當年冬開闢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與敵後戰場聯繫的通道,與晉察冀、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鼎足而立。1938年12月~1939年1月...
從1937年11月到1938年2月,北起井陘,南至沙河,各縣區抗日政權和抗日民眾團體先後成立(原屬冀西民訓處管轄的正太線以北各縣從 1937年 10月以後劃歸晉察冀戰略區)。冀西遊擊隊短短的幾個月發展到九個大隊,七百餘人。冀西抗日...
此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敵後不但站穩了腳跟,而且在強敵圍攻中不斷發展壯大。 至1938年10月,八路軍共作戰1500餘次,殲敵5萬餘人,收復大片國土,從山區到平原,建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晉西...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游擊戰爭的全面展開,對日軍造成很大威脅。1938年4月初,日軍以第108師團為主力的3萬餘人,分九路向八路軍根據地撲來,準備對我晉東南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攻。戰鬥經過 1938年2月,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在臨汾與...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葉成煥任129師386旅772團團長。1937年10月,129師奉命東渡黃河,進入抗日前線。經過半年的游擊戰爭,初步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這期間,葉成煥指揮的772團能征善戰,在敵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