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隸,li,從
手 (又)從
尾 。
隸 的本字。
柰 ,一種果木;隸,從事採摘果子的工作的奴隸。本義是
逮 住。
隸 總筆畫:8
五筆86:VII 五筆98:VII
筆順編號:51124134 四角號碼:50909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B6
基本字義 1、附屬,屬於:~屬。配~(從屬)。直~中央。
2、封建時代的衙役:~卒。皂~。徒~。
3、舊社會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仆。
4、漢字的一種書體:~書。~字。漢~。
方言集匯 1、粵語:dai6
2、
客家話 :[海陸豐腔] li6 [寶安腔] ti5 [台灣四縣腔] li5 [客英字典] li5 [梅州腔] li5 [客語拼音字彙] lai4 li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𠀤音代。《說文》及也。從又,從尾省。又 ,持尾者,從後及之也。《玉篇》亦作逮。《集韻》或作𨽿。又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肄。義同。又 《廣韻》本也。又 《集韻》神至切,音示。《方言》餘也,秦晉之閒曰隸。○按今《揚子·方言》本作𨽹。又 《集韻》徒對切,音隊。從後及之也。又 一曰與也。又 大計切。音第。狐子也。○按《爾雅·釋獸》貍子𧳙。《釋文》音曳,《集韻》作隸,音大計切,未知何據。又 盪亥切,音殆。與迨𨽿逮同。
(隸)《唐韻》《集韻》𠀤郞計切,音麗。《說文》附著也。《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注》隸,屬也。又 《孔融傳》皆隸名而已。又 《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注》隸,閱也。又 《廣韻》仆隸。《集韻》賤稱也。《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注》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又 《桓二年》士有隸子弟。《注》士𤰞,自以其子弟為仆隸。《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儀禮·旣夕》隸人涅廁。《注》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晉語》其猶隸農也。《注》隸,今之徒也。又 官名。《周禮·夏官》隸仆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又 《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又 《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又 《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注》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又 《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又 隸書。《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按隸書,諸說不一。或雲秦後旴陽變小篆為隸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锺隸。蕭子云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锺、庾、歐、虞、顏、柳。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於隸,伯英工於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為隸也。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為隸。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為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郞正字,所掌字型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𥓓刻用之。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正字通》云:東魏大覺寺𥓓題曰:隸書,今楷字也。亦其一證。又 《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又 《類篇》力結切,音捩。仆也。 《說文》本作𨾀。《廣韻》俗作𥛬。《韻會》《正韻》作𨽾,非。
詳細字義 動詞 1、 (隸:又樆尾會意。本義:逮、捕、追及)
2、 同本義 [catch;capture]
隸,及也,從又從尾省,又持尾者從後及之也。——《
說文 》
3、 跟從;附屬;隸屬 [be subordinate to]
4、 又如:隸事(以故事相互隸屬)
5、 通“離”。流離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餓饉流隸,饑寒道路。——《
漢書 ·敘傳·王命論》6、 通“
肄 ”
7、 檢查 [examine;review;inspect]
8、 練習 [practise]
廼令群臣習隸。——《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名詞 1、 中囯古代對一種奴隸或差役的稱謂[slave;person in servitude]
欲效野夫賤隸。——明·
劉基 《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隸。
2、 又如:隸人(職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罰為官奴而從事勞役的人);隸仆(僕役);隸戶(被沒入為奴隸的人家);隸農(農奴,佃戶,代耕農)
3、 特指衙役 [yamen runner]。如:皂隸視徒隸則心惕息。——司馬遷《報任安書》
4、 即隸書(秦書八體之一。又名“八分體”。相傳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簡變化而成)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如:隸絕(善於寫隸書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常用詞語 《
王羲之傳論 》(唐 李世民):“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俄隸。 ”
隸書 隸書相傳為秦末
程邈 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
筆劃 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
胥吏 ",即掌管 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 。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 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
周秦 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
漢代 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
草書 、楷 書、
行書 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東漢·隸書
隸書 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